是什么,让孩子从我们视线中“消失”
2022-05-30李蕙君
李蕙君
最近热播的家庭悬疑短剧《消失的孩子》,悬疑氛围拉满,扣人心弦。剧中三条主线下的三个家庭,令人看后倍感揪心:是什么,让孩子一点点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自以为是的爱是“掠夺”
杨远陶芳杨莫的三口之家,表面上看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但实际上呢?有一个让人很窒息的中国式母亲,还有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中年父亲,他们夫妻俩也整日针对孩子的学习而争吵。他们不重视儿子的内心感受,唯成绩论,甚至认为喜欢狗都会影响学习。直到杨莫“消失”,杨远才痛哭失声地反思:“我自以为是的爱,还是把孩子越推越远。”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此成为了一台录入知识数据的机器。作为人,作为儿童,家长却对他们的诉求和希望视而不见,从而抹杀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现实生活中,像杨远陶芳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经常把“我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却根本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没有爱到“孩子需要处”。父母自以为是的爱是盲目的,带有掠夺性,它会给孩子造成痛苦,逼得孩子反抗,造成父母与孩子“两败俱伤”的局面。
毫无底线的爱是“毁杀”
剧中“啃老青年”袁午名校毕业,家境优渥,父疼母爱,是天之骄子的完美雏形。然而,他却妻离子散、啃老為生。从小到大,袁午的父母都为他安排好了一切事情,甚至连相亲,该说些什么、该做什么动作、什么时候叫服务员,妈妈都给他规划得明明白白,袁午只需要像机器人一样重复照做就好。如此细致的“爱”,终于把他给毁了。
我们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爱的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我们当然要爱孩子,但是我们更要引导他成长,引导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溺爱他包办他生活所有。心理学家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自尊和自信、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但在袁午这儿,不是安全感太少,而是给的太多,且方向错误。毫无原则地托底,才让孩子没有丝毫上进之心,不敢独立走出自己的人生。
求而不得的爱是“忽视”
恩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学习成绩优异,总是年级第一;她很小就被母亲抛弃,父亲工作很忙也没空管她,所以她很独立,自己上下学,自己照顾自己。恩怀很内向,她不怎么跟同学打交道,习惯独来独往。像恩怀这样的孩子是不需要操心的,可这样的孩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一个孩子在不该独立的年龄独立并不是一件好事。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情感忽视”,指的是养育者没有给孩子提供本应该给予的情感支持。这种情感支持意味着看到、接纳、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与孩子形成稳定安全的情感联结。“情感忽视”是一种不明显,却无所不在的伤害。正如一位儿童精神病学家所说:“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结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而缺失这种“燃料”,孩子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挣扎,却无人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