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2-05-30何靖宇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莎莉文导游词三味书屋

组稿团队:江苏省盐城市樊智涛名师工作室

领 衔 人:樊智涛(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本期撰稿

何靖宇,江苏省盐城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任教于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学习生活的:既有校内生活,也有校外生活;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经典散文力作,也有古代教育语录。阅读这些课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身临其境般地进入鲁迅以如诗的笔触描绘的那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感受苦涩而甜蜜的学习生活;品读《再塑生命的人》,从海伦·凯勒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聆听至圣先师的谆谆告诫,《〈论语〉十二章》中的箴言警句历经时代洗礼,化为精要的成语,时刻鞭策、启发着我们。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共同成就了我们的品质素养和精神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精华沉淀于骨子里,表现在气质中。胸藏文墨怀若谷,最是书香能致远。

垒起读书之阶石,才能通达致远;悟出读书之要义,才能体味求索真谛。通过文字,我们饱览前人的生命风景,感受着名家大师的精神滋养,更从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感悟中得到启示,思考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语文系列专题活动中徜徉书海,聆听书本发出的声音,接受心灵的洗礼。

任务情境

一颗心,细细品,品读书中的大千世界;一腔情,静静览,览读书中的大好河山;一个梦,渐渐追,追寻书中的智慧。崇尚读书,成就我们的“诗和远方”。黄海中学七(1)班的同学正在举行“沐浴书香 润泽心灵”语文系列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完成有关任务。

任务一:寻访,在“导游词”中感受童年的乐趣

鲁迅是绍兴人民心中不灭的灯。对于绍兴旅游业来说,鲁迅是吸引游客的最好的资源;对于绍兴人民来说,鲁迅精神已融汇在每个人的心中。若绍兴今年要举办“鲁迅文化旅游年”活动,请你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写一段导游词。

知识锦囊

导游词是导游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应用写作的文体之一。

导游词的写作要求:1.挖掘景观的深层内涵;2.突出景物的个性特点;3.注重语言的生动幽默;4.运用有趣的故事传说。

◆示例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来到鲁迅童年时代的“百草园”。百草园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但它是童年鲁迅和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就是童年鲁迅学习的书塾——“三味书屋”。大家看,书屋中间挂着写有“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的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那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于是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个“早”字,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这种自律也是先生成功的必要品质之一。大家看到书桌上的“早”字了吗?好了,我的介绍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请各位走进书屋,自由参观。

[七(1)班 范成浩]

◆评析

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导游词可以帮助游客先对景点有整体了解,引发游览兴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范同学的导游词言之有序、有物、有理,在简练的语言介绍中,给游客勾画出一幅立体的图景,从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两个维度进行解说,将游客引入充满童趣的意境中。

任务二:感恩,在“短视频拍摄大纲”中品味老师的温情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予学生精心的教导和细心的呵护,师生之间有知识碰撞的火花,有真情交流的感触。学校正在微信公众号上举行“文学作品里的最美教师”评比活动。请你从本单元认识的三位老师——孔子、寿镜吾和安妮·莎莉文中任选一位,设计、拟写短视频拍摄大纲。

知识锦囊

写好短视频拍摄大纲,要做到三个步骤。一是明确主题,锁定目标群体,根据受众需求决定脚本的主题。二是搭建脚本框架,以故事发展为核心,在有限的文字内,设定类似于反转、冲突等比较亮眼的情节,突出主题。三是抓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于短视频而言也是如此。

◆示例

关于莎莉文老师的短视频拍摄大纲

第一步:明确主题

结合文本内容,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莎莉文老师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让大众了解莎莉文老师的事迹及其身上体现的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得到相应的启发。

第二步:搭建框架

讲述一个故事:“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后来,“我”实在有些不耐烦,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发泄心中的不满与烦躁。而莎莉文老师并未放弃,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耐心地开启“我”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第三步:抓住细节

莎莉文老师教“我”写字,让“我”感受水的清凉和流动,学会区分“杯”和“水”,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具体细节如原文所述:“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七(1)班 王诗佳]

◆评析

这个活动采用了跨媒介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制作微视频,设计短视频脚本(大纲),在活动中读写融通,既训练了同学们解读文本、提炼人物性格的能力,又训练了同学们根据视频主题捕捉相关细节的能力。

任務三:深思,在“情境对话”中咀嚼名言的魅力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这位老师和他学生的对话里。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形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沉浸式”的视听体验,让我们在惊喜和感动之余,汲取精神营养,感受典籍之伟大,品味历史之厚重。如果孔子真的穿越到现代,出现在我们面前,你会和他进行什么样的对话?请大家发挥想象,与孔子来一场世纪之约!

知識锦囊

情境对话就是设置一个语境,根据提示,为题中虚拟人物拟写话语。在设计情境对话时,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还应考虑说话的语气、语调。

◆示例

这天,我正静静地阅读手中的《论语》,恍惚中,我见到一个宽衣博带、身材高大的老师,正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他额头宽阔,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光辉。我想,这就是孔圣人了吧!我一路小跑,来到孔子面前,对他说:“先生,我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孔子缓缓地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好啊,过来问吧!”

我走近先生,虔诚地问:“先生,您是伟大的教育家,请问,怎样才能读好书呢?”孔子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不慌不忙地回答:“学习要先从学做人开始,做人是一切的根本,这样才可以做一个专注于学习的读书人。”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先生接着说:“读书也要讲究方法,要善于思考、勤于发问并养成复习巩固的习惯。”

我用坚定的眼神看向先生,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克服自身的惰性,努力做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

[七(1)班 陈菲彤]

◆评析

陈同学通过丰富的想象,联系所学知识,和孔子展开了一次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关于学习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论语》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任务四:积累,在“读书卡片”中回味名著的深意

在前面的“导游词”环节,我们了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点点滴滴。其实啊,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朝花夕拾》里,还有很多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目,给人以回味的深意。下面是小华同学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仿照示例,完成《二十四孝图》《琐记》的读书卡片。

知识锦囊

制作读书卡片是指读完一本书后,把一本书的书名、作者、主要人物、主要内容,以及此书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和你的感悟记在卡片上。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将它们编辑出来。

◆示例

◆读书卡片展示

[七(1)班 陈欣蕾]

◆评析

读书留痕,用“读书卡片”摘录喜欢的词语,写下欣赏的诗句,发现读懂的新知,抒发独特的阅读感悟,有利于同学们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陈同学制作的这张“读书卡片”,深入到名著的阅读中去,仔细感悟名著带来的启示,与现实相互印证,从名著中领悟出了读书的道理。

同学们,唐代颜真卿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你读过的书,终将在你的谈吐里,在你的气质里,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构成你的人生格局!

猜你喜欢

莎莉文导游词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学写导游词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