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
2022-05-30朱佳木
朱佳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进一步论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些论述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其本质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化。
我们党最先提出“现代”和“现代化”这两个词,是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主席致的开幕词和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毛主席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总理说,我国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后来,周总理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受到“左”的错误的干扰,但周总理经过毛主席同意后,仍然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了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化”的目标。这个过程说明,我们党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历史性决策,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针对主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前,再分两步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了确保中国的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他旗帜鲜明地批判那种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资本主义化的错误观点,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正因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现代化,所以,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具有基于我国国情、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这些特色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等。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经过70多年接续不断的努力,现在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卓有成效的,而且是唯一正确的康庄大道。只要我国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世界的现代化版图就会彻底改写,我国对人类历史就会再次作出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