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聚焦,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2022-05-30黄旭灵
黄旭灵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作业中?笔者认为,语文作业设计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正确定位、分解任务、整体设计、强化落实,要聚焦教材使用,领会编排意图,还要聚焦儿童本位,增强学生作业自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实现减负提质。
一、聚焦要素,深度落实
1. 合理分解单元要素。单元作业不仅要紧扣语文要素,而且要将语文要素的训练要点科学分解,做到每篇课文训练任务清晰明确,进而实现“一课一得”。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珍贵的礼物”这一主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三篇课文的语言表达各具特色,都是引导学生感受、积累生动语言的好范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设计作业时,笔者统整单元各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对语文要素训练进行具体分解,并由此设计每篇课文的作业任务:学习《大自然的声音》,通过朗读感受描写声音的词语以及文中一些拟人比喻的词句的生动性,学习词语归类摘抄;学习《读不完的大书》,通过想象感受四字词语的生动性,学习摘抄词语并写明出处;学习《父亲、树林和鸟》,通过比较感受连用修饰语这种表达的丰富性,学习长句子摘抄。三篇课文作业设计聚焦的是同一个语文要素,但指向不同的任务内容,每个任务包含积累的对象、感受的策略、摘抄的方法,由此形成完整的单元要素训练系统,为学生从理解词句走向运用词句奠定基础。
2. 同类拓展强化要素。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要始终贯穿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板块的作业设计,做到整个单元所有内容的要素训练全覆盖,不仅如此,还要适当拓展同类作品,确保要素练到位,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如《童年的水墨画》共有六首小诗,在教学完教材中的三首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余下的三首(《街头》《花前》《树下》),为学生描绘出更加丰富生动的童年画面。由此,笔者对六首诗进行统整,设计如下作业:先读一读《街头》《花前》《树下》这三首诗;然后选择一首小诗认真阅读,把觉得难懂的句子摘录下来;接着运用本节课学过的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试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作业,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各种办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来完成作业,真正实现一课一得。
二、 聚焦教材,融会贯通
1. 紧扣课后练习。统编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意图。有的指向语言的积累,有的指向表达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的一道课后题是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再尝试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讲讲课文的故事。这道题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词句讲故事”而设,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因此,笔者紧扣题意将一道题改编成两道题,并让学生在课堂完成。第一题是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回想课文中弄脏前、弄脏后以及画上小狗的三幅画,思考玲玲看到三幅画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并将“满意、伤心、得意”分别填入横线:_____地端详,_____地哭了,_____地笑了。第二题是为学生呈现“起因:玲玲不小心把画_____,也来不及重新画了→经过: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_____→结果:整张画看上去_____”,要求学生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补充完整,并讲讲这个故事。
第一题让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填空,意在帮助学生厘清玲玲情绪变化的原因;第二题让学生借助支架进行故事补充,按顺序把故事讲一讲,则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地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进而实现语言从体悟到内化再到表达的“华丽转身”。
2. 关注“交流平台”。“语文园地”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交流平台”板块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再次强调,是单元学习方法的总结。因此,教师要融合“交流平台”的内容,科学设计单元作业。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交流平台”总结了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以及关键语句的作用,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笔者在设计单元习作业时,就将“交流平台”中提示的要点融入其中:写作时要紧扣美景的特点,可先用一句话在段落的开头点明特点,再具体描写。请用恰当的话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________。特别是晚上,西湖会倒映出岸上的华灯和天上的月亮、星星,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幅画。微风吹来,湖面________。
三年级作文的起步,以段落训练为主。这道题合理地渗透“交流平台”的提示,让学生在补充关键句中内化段落写作的秘妙,而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落实了“习作时要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三、聚焦儿童,增强自觉
1. 趣味性。喜欢新奇事物是儿童的天性,缺乏吸引力的作业无法引导自制力薄弱的学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培养共情能力,找到学生喜欢的话题去设计作业。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有的教师这样设计作业:读完王戎不摘路边李子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的则这样设计:如果王戎生活在现代,你想和他做好朋友吗?说说具体的理由。同样一个问题,第二位教师的设计却别出心裁,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故事人物的距离,激活学生的思维,作业的成效自然也就高了。
2. 层次性。语文学习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层次性的作业,意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通过设计很多“小台阶”,为学生提供思考路径,同时又尊重差异,给他们自主选择。完成这样进阶式的作业,学生没有压力,又能突破难点。如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是一篇儿童诗,教学儿童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阅读欣赏,还应引向表达创造,在仿写和创造语言上做文章。有的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单纯设计了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几句诗句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很难让学生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要想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可转换角度改编成课堂作业:(1)填写诗句。我的彩色笔,是大自然的精灵。画出了_____,画出了_____,画出了_____。画出了迷人的童话世界。(2)仿写诗句。小脚丫踩过的地方,_____的_____,_____了。在_____的田野里,_____,请农民伯伯_____。金黄的玉米秆上,挂一个_____,_____。(3)从以下两个套餐中自选一项完成:①神奇的彩色笔画出了公园、沙滩……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小脚尖走过的地方,什么怎么樣了?请你学着诗歌第2小节或第3小节的句子写一写。②你想画什么。请你拿出彩色笔画一画,并试着写下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相信你一定行。
以上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填写到仿写,再到创编,给学生提供了分步支架,学生循序渐进,自然兴趣盎然。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