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打上生活底色

2022-05-30李锦华

新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汉字班级

李锦华

文化自信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的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汉字教学,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领悟汉字的内涵,让汉字镌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1. 解析字理知识,了解造字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字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如在教学“鹂”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鹂”是由美丽的“丽”加鸟儿的“鸟”构成的,让他们知道,“鹂”是一种美丽的鸟,进而明白,像“鹂”这样的会意字,可以从它的构成部件中理解它的意思。又如,在学习形声字“鼻”时,有学生问:为什么“鼻”上部分是“自”?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的造字原理: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古文的“自”字就是依照鼻子的外观造的,有鼻根、鼻梁、鼻尖、鼻孔和鼻翼。声音符号“畀”表示“鼻”的读音。教师通过解析汉字的字理知识来让学生了解造字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汉字,还能够让学生了解造字文化,从而给汉字教学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2. 演示演变过程,了解演变文化。从字源上了解汉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悟汉字本身丰富的内涵,还会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如在教学“口”“耳”“目”等字的时候,先向学生展示这些字的最原始象形图,再出示这些字的演变图片。生动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文字的变迁,加深了记忆,这样就不会遗忘这些字了。又如,学习“被”“袄”“裤”等字时,学生很容易把“衤”字旁写成“礻”字旁。如果能找到部首的演变过程,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衣字旁要多一个点,这样就提高了书写的准确性。通过开启学生的感官认知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感悟汉字文化,提高识字效率。

3. 欣赏字体风格,了解书法文化。汉字的艺术特点是字体变化。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书法欣赏”中展示的三幅书法作品,分别是由三位书法家用不同的字体书写的《千字文》(局部)。第一幅是南朝书法家智永书写的楷书作品,第二幅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书写的草书作品,第三幅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书写的行草作品。一种字体代表着一种性格与人生追求,让学生从欣赏字体风格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让书法艺术这种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并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古诗词内涵丰富,表现手法独特,是古人内心的真情流露。学习古诗词,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 层次品读,体会韵味美。古诗词讲究平仄,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层次品读,读出古诗词的韵味。初读时,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疏通字词;接着指名个别朗读,了解自读效果,适时加以点拨。在初读的基础上,或者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已有阅读经验,读出停顿和节奏;或者通过教师范读及播放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在学生理解了古诗内容后,让学生紧扣诗意和作者情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读出诗的韵味。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感情基调是喜,喜自“惊鹊”,喜自“稻花香”,喜自忽见“旧时茅店”,所以读时节奏要轻快,语调要高亮。朗读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读,如慢读、快读、赛读、唱读、打节奏读等。通过层次品读,体会诗词的韵味美,从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激发想象,感受意境美。学习古诗,展开丰富的想象,方可感受诗的意境。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词语,以及“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句子,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面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借助文本,再联系生活实际,不难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明月爬上树梢,惊飞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天空中星星闪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宁静幽美的乡村生活。

3. 媒体运用,感知文化美。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作品都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如唐朝诗人吕岩的七绝《牧童》是一首描写牧童晚归休憩的诗。在教学本诗时,笔者以“千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为话题,引导学生穿越千年时空,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指导学生认真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如诗句“不脱蓑衣卧月明”中的“蓑衣”学生不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蓑衣图,并辅以解说:“蓑衣穿在身上可以遮雨,就像现在的雨衣,古代窮人家的孩子也用来当衣服穿。”多媒体的展示,直观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整合传统文化

班级文化有着隐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应通过优化班级阵地建设、诵读古文经典、丰富节日活动等途径,打造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1. 优化阵地建设,潜移默化。优化班级阵地建设,先让教室墙壁“说话”。可以在教室前后黑板上方张贴名言名句作为班训,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进取、拼搏上进。可以在班级门口“班班有美展”的展板上,设计传统文化专栏,展示学生的剪纸、对联、脸谱、灯笼等作品,并定期更换。优化班级阵地建设,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美、享受到美,在校园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2. 诵读古文经典,滋养身心。诵读经典能够传承文明,滋养心灵。可以在班级开展“每日十分钟”活动,让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通过诵读经典,学生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朗朗的诵读,日复一日的积淀,日渐丰厚的班级文化,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3. 丰富节日活动,传承习俗。 传统节日浓缩民族精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每到传统节日,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该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等资料,以及与该节日相关的诗词。如清明节,除了让学生搜集描写清明节的诗词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祭扫活动,这是对祖先的一种怀念。又如,端午节前夕,可以让学生说说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端午节当天,可以把家长请来,现场指导孩子包粽子,进行亲子包粽子比赛。再如,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激发学生月圆人圆家圆的民族情怀。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整合传统文化,让学生从行动上传承传统文化,为学生的生活打上传统文化的底色。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探寻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尽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漳港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汉字班级
踏青古诗词
班级“四小怪”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不称心的新班级
古诗词中的新年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