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整本书阅读中如何有效开展项目化学习

2022-05-30郭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文本情境

项目化学习,即学生围绕教师设计好的项目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与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及开放性探究。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化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阅读过程中系统化地接受知识,从机械式的浅层阅读走向灵动的深层阅读,将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真正实现深度阅读。对此,教师应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运用项目化学习,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素养。

一、以情境与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中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知识,因而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对阅读保持较高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入项目化学习法,通过精心创设情境、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习惯创设生活情境和实践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构建情境,能让学生思维更快地沉浸进去,获得更丰富、真实的体验。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为例,由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距离当前和平年代时间较长,学生在阅读中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自己代入到“雨来”这一角色中,自然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故而,教师应引入项目化学习,合理创设情境和任务:当前是和平年代,很多人认为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才是重中之重,而革命精神可有可无。请同学们阅读《小英雄雨来》这一作品,利用其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来反驳这种观点。学生在了解这一任务后,目的明确地对《小英雄雨来》这一作品展开阅读,并通过反驳错误的观点来激发阅读兴趣。这一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自主性,且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必须基于《小英雄雨来》这一作品展开阅读,并积极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反驳以上的观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无形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还最大程度地宣传了革命精神。

二、学习方式凸显“整”的学习特点

从学习方式角度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是完整的、有序的,这意味着整本书学习任务需要少而精,且环环相扣,为深度阅读指引方向,便于学生展开探究。一般而言,项目化学习中只有一个系统任务,即本质问题,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对问题展开探究,并在逐渐认识的过程中完善所学,构建更加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与大致结构,再以合作交流的形式展开讨论,进一步将系统任务细化为分任务,引导学生随着任务而逐渐深入文本。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入任务教学法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两个任务,任务一:为鲁滨逊撰写推荐词;任务二:根据整本书中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以人物为核心,也可以以情节为核心,完成任务后,以图片的形式上传给教师,教师进行点评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展览。其中任务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书本中的主人公有整体的认识,学生需要先通读全书,了解书本主要内容及作者观点后,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发。

在学生通读全文并对情节内容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确定任务二。任务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炼出书本中的精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完成这两个任务后,学生可以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有更深入的理解,此时再回过头去完成任务一,自行对鲁滨逊推荐词进行修改和优化,塑造更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保证学生对整本书的把握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又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确保学生的学习动力较为充足。基于此,教师以任务为导向,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的开端和总结,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书。

三、借助项目化学习形成多文本视角

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入项目化学习后,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过去认为整本书阅读就是学生“读一本完整的书”或“读完整本书”,而如今则认为整本书阅读应是基于多重文本视角进行群书阅读,利用多种形式、文体的资料,所构建的一种结构化、系统化阅读活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以教材为蓝本简单指导学生阅读其中的内容,并在课后为其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少儿版本《水浒传》,以辅助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但这一教学思路本质上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着眼点是让学生认识书中人物、名字、绰号及主要事迹,却忽视了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究。而在引入项目化学习后,教师可以尝试从多文本视角指导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首先,学生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版本的书籍,也可以自行阅读其他版本的书籍,教师组织并监督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阅读,同时,定期设计“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在交流和分析中深入对书籍内容的掌握。由此,在学生掌握书籍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還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施耐庵介绍或评价的书籍,让学生拓展阅读面的同时也能对《水浒传》形成多重的认知,并回归到教材中,对武松这一人物有全面、客观的评价。

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涉及到多部著作、多篇文章和多种体裁的内容,多元化呈现出《水浒传》相关资料,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真正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助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由于项目化学习可以实现课堂与课外的衔接,有效延长学生阅读时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借助网络下载更多的学习资料,使整本书阅读更具厚度和深度。

四、借助项目化学习形成多媒介视角

教育改革后,部分教师已经尝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整本书阅读,在教学总结后发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较为单一、浅显,更多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枯燥式的讲解。基于项目化学习视野,教师在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希沃白板等,借助硬件和软件功能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为学生呈现多维度的影像资料,让整本书阅读形成多媒介视角。如此一来,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对书籍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品意蕴等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为例,本篇课文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单纯分析课文很难对其中的人物性格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教师应基于项目化学习视角,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先采取旁敲侧击法引导学生观看影视剧“草船借箭”的片段,让学生对文本中所描绘的情节形成感性的认识,同时影视片段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先阅读原著中“草船借箭”的章回,再通读全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不足,阅读后对于《三国演义》的理解较为肤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通过专业人士的评析和讲评,深入对《三国演义》各章节内容及主题思想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整本书阅读渐入佳境,开始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并真正喜欢上阅读名著,主动寻找更多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其他资料,如《毛批三国演义》等,使阅读能力和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立足于项目化学习,能有效实现课内外、学科之间及多媒介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使阅读效果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也可以转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对文本展开探究,加强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教师合理创设情境和布置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整本书阅读的魅力和意义,进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郭妍,吉林省白山市红旗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文本情境
《论语》整本书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