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延伸视角的多点定位

2022-05-30任晓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辅课外阅读文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有主动进行延伸阅读设计的意识,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借助多种辅助手段,筛选课外阅读方向,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外阅读内容,创造良好课外学习契机,全面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品质。

一、纵向打开,确定课外阅读起点

所谓纵向打开,是指对教材文本内容做延伸设计。教师在具体设计时,先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做深度梳理,然后借助一些信息搜集渠道,找到相关的信息素材,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素材,为文本阅读提供直接的服务。如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教辅参考、图文辅助、鉴赏解读等,都能够为课内阅读提供帮助。教师适时做出推介,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好地理解课内文本,这样才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学生搜集信息能力不足,教师要做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逐渐介入信息搜集活动之中。

教学《观潮》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照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观察阅读教材内容,对“天下奇观”有直观感知。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环节,教师随即推出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做延伸阅读。这些历史资料包括: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钱塘江大潮最佳观潮时间、钱塘江大潮相关诗句等内容。学生在广泛阅读后,对其有了全面了解。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手中的教辅材料,对其中的相关信息做梳理和阅读,并做集体展示,介绍个性资料,给大家学习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学生大多有教辅材料,都能够顺利展开阅读和筛选,课外阅读学习顺利推开。

教师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文本之外的信息素材,虽然是在课内完成的阅读,但相对教材文本内容,这些也属于课外阅读学习。特别是让学生借助教辅材料做信息搜集和推介,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外阅读学习的机会。学生对相关学习活动有参与热情,说明教师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思维,又形成了更多教学亮点。学生进入课外阅读后,其学习认知更为深刻。

二、横向设计,圈定课外阅读范畴

横向设计主要体现在“同类迁移”上面,教辅资料和网络都可以找到相似文体内容,教师针对性做出投放,能够给学生提供强化阅读的机会。学生大多没有对阅读素材进行搜集整合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到位,或者借助家长的力量,推出一些课外亲子阅读任务,确保课外阅读顺利展开。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很强的认同感,教师在具体推介时,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和推介,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诉求。特别是阅读内容的趣味性,这是最需要关注的指数。

学生对喜欢的阅读内容有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外阅读内容投放时,要关照学生学习心理。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理清仿生学原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过的仿生现象,将学生的探索热情激活,然后推出课外阅读内容:关于仿生发明,我们生活中有更多案例,这里推出一些资料,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做了解。《人类是怎样飞上天的》《向动物学习 神奇的仿生学》《大自然艺术:有趣的仿生学》等,都属于这个方面的书籍,这里展示一些内容,可以挑选感兴趣的做重点阅读。学生听说有仿生发明方面的阅读素材,自然有浓厚的阅读热情。教师借助多媒体做展示,学生开始阅读和讨论,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似的文本素材,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课外阅读内容,因为内容比较适合,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冲击,学生阅读兴趣很高。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学习,将课内和课外对接,对全面提升其阅读综合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立体拓宽,建立课外阅读时空

课外阅读素材的搜集有多种通道可供选择,教师在具体整合时,需要有立体构建的意识,全方位、多角度、不同维度展开信息搜集和构建,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阅读服务,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在深度阅读和探索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个性要求,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学习,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成长阅读综合能力。小学生对网络阅读的兴趣很高,教师需要作出及时到位的引导,让学生自然展开网络阅读,以提升其阅读品质和阅读效率。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同名动画片),对故事做直观展示,然后学生对接文本閱读,说说观后感。学生有阅读经历,自然顺利进入到观看环节。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观看这个故事后,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感慨呢?学生顺利进入到互动交流环节。为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热情,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神话资源搜集任务:关于神话传说,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或者听到,展开生活调查,搜集相关素材,看谁能够找到最经典的神话传说故事,并将这个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学生对这个课外阅读任务很感兴趣,纷纷展开广泛搜集,向家人征询故事、阅读教辅材料、网络搜集,多种信息渠道全面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课外阅读任务。

教师布置课外神话故事信息搜集任务,为学生广泛参与创造条件。因为不限制故事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展开搜集,自然创造出更多阅读机会。学生通过阅读和讲述操作,完成阅读认知内化目标。神话故事资源比较容易得到,教师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

四、空间对接,促进课外阅读内化

课内课外阅读学习需要有效对接,教师在更多方面展开思考和整合,能够创造更多对接机会。学生生活中有不少阅读素材可以选择,教师及时作出干预,给予科学的引导,让学生合理把握生活阅读机会,能够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课外阅读核心。学生家庭有不少阅读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做整合利用,与学生沟通和协商,成立一些“读书联盟”,将这些图书资源做共享处理,将创造更多阅读机会,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

学生对课内文本内容熟悉后,大多有延伸阅读的愿望,教师需要及时捕捉教学契机,为学生做出及时推介,为学生准备适合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上任务展开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够赢得教学设计的主动性。在教学《陀螺》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整合性阅读,对文本内容做梳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主要情节,对童年生活充满憧憬。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做集体讨论,广泛征询学生意见:每一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记忆,回想一下,你有哪些有趣的童年往事,用一句话做总结。我们以大家提供的线索为关键词展开信息搜集,看看能够找到哪些相关的童年故事。学生开始热议,很快就进行了信息回馈。教师对学生讲述的信息做归纳处理,找到一些关键词。如:“钓鱼”“爬山”“制作玩具”“种菜”等。教师利用这些关键词做搜集,很多有趣的故事信息呈现出来,学生选择相关故事展开阅读。

教师推出意见征询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学生都有难忘的记忆,但不能生动讲述,但相关的故事信息很多,这样可以顺利找到这些故事,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学生对这样的阅读学习有更高的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推介和组织,其调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学生感觉很新鲜,自然会给予更多关注。

五、网络应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网络阅读是最时尚的课外阅读学习,学生对这种阅读形式最感兴趣,教师要及时介入,给学生设计投放一些阅读任务,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家长加以协助,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时空条件。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帮助。学科教学大多有家校网络交互平台,教师要借助这个平台展开课外阅读组织和交流,让学生、家长、教师多方参与交互活动,为学生顺利进入课外阅读创造良好条件。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做课外阅读推介,要在熟读课内文本的基础上展开,这样才可以自然形成内外对接。如教学《西门豹治邺》,教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并推出故事讲述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生逐渐掌握故事内容,对破除迷信主题也有了一定了解。为延伸学生阅读视野,教师设计了课外阅读任务:关于破除迷信的小故事,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不妨以关键词“破除迷信故事”展开网络搜集,找到一些小故事展开阅读,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做重点阅读,并准备在学习小组讲述阅读到的故事。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积极回应,教师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给予必要协助,为学生网络阅读开“绿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阅读获得圆满成功。教师针对课内文本特点做对应推介,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机会,特别是让家长给予协助,给学生带来更多支持。

课内课外阅读需要多点对接,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还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其学习认知的内化。课外阅读延伸视角选择要提升适合性,教师需要作出更多专业的探索和研究,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任晓芳,河北省武安市洺湖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辅课外阅读文本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
试谈教辅出版的转型升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