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堂”的发展逻辑与实践探索

2022-05-30王益民

师道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课堂预学评价

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是一所2021年9月才开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校秉承“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构筑理想课堂”的理念,推出了“新课堂”改革三年行动规划方案以及配套的“新课堂改革31问”“一案”“三单”“620观察表”等系列文件。一所新办学校,为什么要把课堂作为首批战略改进的重点?又有哪些实践探索呢?

一、“新课堂”的滥觞

近代以来,学校课堂教学的结构主要经历了从工业化时代“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向信息化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转型,并有了传统课堂、现代课堂、智慧课堂、未来课堂的四个发展阶段。

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在工业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即以教师为能动者,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为主要教学规则的主体与客体在广泛的时空中建构起来的课堂结构。这一课堂结构17世纪以来经过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为代表的无数次的迭代,形成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价值取向,“三中心”至今还在以各种形式“合理”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中。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多年来,一些学校的课堂结构开始被撬动,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不仅重视初级认知的形成,同时重视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的形成,是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核心素养课堂。但有些学校,因为缺少必要的理论引领以及功利化的原因,所谓现代课堂开始变得固化、僵化,是穿着“现代”外衣的传统课堂,甚至是一种精致的传统课堂。

近年,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我们迎来了“5G”技术的新时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结构性要素,改变了传统教师能动者的身份,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生态结构,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智慧课堂基于动态学习大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定制化学习、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可惜的是,在追求智慧课堂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地发现,“互联网+”让传统刷题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体量、大容量让课堂艰于呼吸。

随着理念的创新和技术的持续进步,“课堂”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课堂横空出世。未来课堂,可以理解为未来学习,是一种泛在性的学习活动,活动聚焦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景;运用思维技能和元认知进行开放式的深度探究;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和社会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获得赋权指导自己学习的自我选择。

当然,以上四种课堂并不完全是线性的发展,也不是后一种对前一种的全盘否定,以上四种课堂要素的区别见表1。

那么,我们要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课堂呢?作为全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有“十大行动”,其中“构筑理想课堂”是重要行动之一。“理想课堂”有“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和“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这些,都成为“新课堂”的基本出发点。

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六度”分别从学生学习、教师辅助、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学习策略、知识建构六个方面系统构建了对于“理想课堂”的理解,其要义在于一个“度”字,比如“练习度”,理想课堂并不排斥“练习”,但要依照学情和学习理论把握好一个“度”,眼下“双减”就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度”。

鉴于以上,我们提出了“新课堂”的构建设想,并认为,“新课堂”是“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简称,坚守“六度”,汲取传统课堂、现代课堂、智慧课堂合理因子,不断吸收未来课堂理念,并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新课堂。

根据表1所列五个维度,“新课堂”的“学习目标”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习方式”是根据学情、课程内容而变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呈现出多样化的样态;“学习评价”也是多样化的,最重要的是基于激励与唤醒的正向评价;其“重要标志”是深度学习的自然发生、持续发生。

二、“新课堂”的风貌

“新课堂”长什么样?首先它有一个学习流程结构——“三六学习链”。这是“新课堂”的课堂基本结构,但不是唯一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的结构。

“三”,即“三段”,也就是学生学习的三个时段: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时段学习方式各有侧重,因而又被称作“课前预学”“课中共学”“课后续学”三阶段。这里的学习阶段有三个关键词:“预(学)”“共(学)”“续(学)”,呈现出三个阶段学习方式的不同样态与不同作用。当然,也是符合“双减”政策下的“三阶段”。

“六”,即“六步”,是“三段”学习过程中的六个连续的步骤:课前预学、预学反馈、发现探究、公共发表、评价总结、课后续学。“六步”构成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学习链”。(见表2)

“课前预学”,就是课前的预学习,一般要伴随“课前预学单”(后文有介绍),也可以就教材内容布置預学内容。当然,有些内容也可以不用“预学”,效果为上。

“预学反馈”,就是上课前要对上一环节“课前预学”情况进行反馈,其目的是“以学定教”。如果没有“课前预学”内容,新授内容也需要先“预学”,然后当堂“反馈”。

“发现探究”,“发现指导式”和“探究式”是认知理论下两种重要学习方式,也为深度学习所常用。“发现探究”是“三六学习链”的核心步骤,一般需采用合作学习。这就需要设计好情境任务,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协同学习的时间、公共发表的时间和修订反刍的时间。

“公共发表”,需要个体、小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是一节课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是思维的一次跃升。公共发表不是成果平面的“展览会”,而是成果在展示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过程。

“评价总结”,任何有效的教学结构,都少不了及时评价。学习心理学家有个共识:改变学习行为的唯一重要的方法就是评价。教师以及同伴给学生做出的精准而及时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总结”是以小测、问答、复述、总结等多种形式,如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以验收教学效果。

“课后续学”,课堂所学,如何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课后续学”予以强化、延伸,这一行为一般是基于教学视野。语文、数学、英语等“大学科”一般每天都需要有“课后续学”,其他学科的课后续学要在课堂或延时服务完成。

“新课堂”的“三六学习链”是伴随着“一案”“三单”这一学习工具的。“一案”,是指教师的大单元教学的“备课案”,包含“大单元备课案——第(   )单元学习分析”“大单元备课案——第(   )单元课段目标、任务、反思”两个部分。“三单”,是指伴随“三六学习链”的学习单,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时段分为三种。

一是课前预学单(简称“预学单”)。用于“课前预学”,目的是通过预学先掌握一部分基础内容,发现薄弱和难懂部分,为课堂学习作准备。二是课中共学单(简称“共学单”)。用于“课中”四步(预学反馈、发现探究、公共发表、评价总结),规划课堂学习的内容,记录课堂学习的轨迹,总结、抽象课堂学习的“干货”。三是课后续学单(简称“续学单”),用于巩固、拓展、提升等进一步的学习行为。“三单”各有任务,又具有学习的发展逻辑。

“三六学习链”,旨归为学生深度学习素养,伴随“学习单”这一学习工具,有效地借鉴翻转课堂、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智慧课堂、任务情境学习、深度学习等理论,形成了理论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新课堂”结构模式。

“三六学习链”在学习内容上是大单元教学视野下的“学习链”。最明显的特征体现为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资源更多,用“大观念”进行内容统摄,具有情境驱动特征。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情境任务、统整内容、课程活动、动态评价。它们与传统课程要素相比,内涵有了新的变化,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取向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知识形态、教学方式、情境任务设计、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迥然不同。

三、“新课堂”的行动

“新课堂”总体目标是保障每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利,从而帮助他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其推进有“三步战略”。第一步,2021~2022学年度,转型期,由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转型;第二步,2022~2023学年度,发展期,由现代课堂向智慧课堂迭代;第三步,2023~2024学年度,定型期,形成“新课堂”的实践样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只是相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区分,后一种构建不是对前一种的全盘否定。

为此,学校首先成立“新组织”,由“新课堂书院”这一学术研究机构领导、组织课堂改革,并由特级教师、校长王益民担任院长,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种子教师”。

其次,明确“新要求”,“新课堂”改革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前期而言,了解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要求是最后取得成效的基础。为此,我们出台了《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教学基本规程》《厦门市新教育学校新课堂实施规划》等文件,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研讨等各种方式强化“新要求”的落地,最终成为课堂常态。

第三, 落实“新常规”,以“一案”“三单”和课件替代了传统的课时备课。“备课”重点备“单元学习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预案”,将“三单”作为资源部分,形成“一案三单”备课材料;“上课”遵循“课中四步”;“作业”是“课后续学单”。

第四,上好“新四课”,即,进阶课、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教学有度,发现无限”,以“发现新课堂”予以展现,即每周安排2~3节面向全校的公开课,并将课堂链接通过常态錄播系统,邀请专家进行线上指导。

第五,走进“新研究”,每月“共读”已经开启了课堂改革相关论文和学习理论著述的阅读,还进行了相关的“测评”。对于“发现探究”这一核心环节,学校从上海引进了专业机构进行全员重点培训。

第六,完善“新评价”,基于“620课堂观察量表”的“寻课系统”是“新课堂”的重要课堂评价。“量表”根据“三六学习链”的“六步”,有20个观察点,观课老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观察点进行数据记载,然后提炼出本节课的核心要点予以评价。又因为使用“寻课系统”小程序,开课老师能迅速获得“大数据”,便于课堂改进。

以上行动,我们称之为“六新”。除此之外,每年三月,是学校“新课堂”的研讨月,首届研讨月有四项活动:一是“全员寻课”,上课、录课、反思、听课、评课,将全部通过“飞书”在线上完成;二是“三单编制与使用”比赛,选出优秀的案例,汇编成册,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三是课堂线下研讨,推出四节课,然后是围绕四节课的沙龙与主题分享;四是体验式“三单”编制,以小组为单位,以共创完成“三单”的编制、分享与评点。

“新课堂”的推进,意在重组结构、再造流程,以系统化的学习设计,来形塑学校的课堂文化,最终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唯有真实的领会、扎实的实践、丰实的研究,才能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新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新课堂预学评价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