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让教师人才“动起来”

2022-05-30沈振兴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县管校聘动起来轮岗

沈振兴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声音一直不断,对于教师的改革也是持续变革创新。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县管校聘已经被提出很多年。随着县管校聘的实施,教师人才流动起来,由原来学校的人变成了当前系统的人,更合理配置了师资资源,促进了义务教育公平化,缩小了城市与乡村学校、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就县管校聘、轮岗交流概念做出解释,从人才流动的意义出发,分析教师轮岗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轮岗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促进教师人才的流动,能够保证和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化,实现优质师资的区域均衡,促进义务教育更好发展。

[关键词]县管校聘;教师;轮岗;交流;人才;流动

近些年,中国的教育发展上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关键因素,对于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有突出的贡献,然而对教师编制的改革也是接連不断,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师队伍和环境。“县管校聘”这一制度就是针对教师缺乏流动性、教师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下提出的战略性制度,目的是解决教育资源在校际、城乡之间、优质薄弱学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一、概念解释

县管校聘是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会合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对教师编制和岗位统一审核、管理。打破原有教师编制锁定在学校、教师是学校的人的屏障,将教师变成系统的人,区县内统一管理和使用,提高了用人效率。将聘用权交给学校,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岗位需求,学生总量和班级数量的需求,研究和申请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和数量,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学校和教师双向自主选择。教师根据学校岗位的设置要求和自身的意愿,向学校提交竞聘申请。学校根据竞聘方案,开展校内竞聘和直聘,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开展市内跨校竞聘,城乡学校之间跨区域竞聘。

教师交流轮岗,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内的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规范有序的教师区域内流动,是一种促进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发展的制度。其中包括城乡和农村偏远学校之间流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超编学校和缺编学校之间的流动。这样可以更合理地优化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内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流动:从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流动、从市直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流动、从超编学校到缺编学校之间的流动。

二、教师人才流动的意义

(一)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进行工作和学习,适应环境以后容易产生安于现状的倦怠性,很难实现专业领域的重大突破,组织跨校竞聘轮岗交流使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更喜欢去别的学校别的岗位去“取经”学习。其次,在竞聘任课教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主动竞聘年级主任,备课组长,班主任等职务的现象,说明很多教师在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希望可以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

(二)学校层面,注入新鲜血液

一些农村偏远学校、师资薄弱学校由于条件问题,缺乏优秀教师,县管校聘交流轮岗能够为农村偏远学校和师资薄弱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由于农村地区工作条件恶劣,很多教师都是以前自己村里的教师,而且年龄偏大。农村学校缺乏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师资薄弱的学习更是缺乏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师资薄弱学校任教能一定程度上带来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和带动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农村学校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城区学校进行交流轮岗也能给这些教师一个学习进步的机遇。

(三)区县内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区县内教师编制流动难,造成教师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过去的教师编制在学校,人在学校,学校教师作为学校的人,缺乏流动性。由于学校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有些学校师资优质,有些学校师资薄弱;由于招生区域的不同有些学校编制不足,有些学校超编严重;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很多教师不想去偏远地区任教。现在有些地区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城市,整个家庭搬迁,人口的迁移,有些乡村学校招生不足,形成了教师多学生少,严重浪费了教师资源。通过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县(市、区)内教师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最大地优化了教师资源,能够促进区域间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协调均衡发展。

三、教师轮岗交流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对于交流轮岗政策缺乏认识

首先,对于交流轮岗的参与度不强。习惯了一个单位固定上下班,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别的学校工作。 在熟悉的环境中时间久了,有的教师已经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和氛围,再到一个新的学校、反而要重新适应工作环境和校园文化、担心学校之间生源差别,不愿意去磨合融入新的教学集体。其次,有些教师觉得在校内落聘,到其他学校竞聘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成绩和业务水平不足而造成的,从而把外出交流轮岗当作是一种惩罚,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否定。对于 “县管校聘”下的教师轮岗理解不深,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对于参与轮岗交流的动力不足。

(二)教师、学生、家长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增加

教师的轮动在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稳定性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个人对于学校的依附感和归属感是教师能够安心工作的重要因素,轮岗交流的教师融入学校需要适应的过程和时间;对于学校而言,新交流来的教师在教学风格、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融入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而言,过于频繁地换教师,对于以前教师的怀念,新教师的适应,这些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波动。同时,还可能出现家长与教师交流的障碍,任课教师和家长熟悉是需要过程的,新教师了解家庭情况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家长熟悉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稳定增加了家校交流的困难。

(三)学校交流轮岗的遴选过程存在不足

首先,遴选的方式单一。很多地区开展县管校聘,选岗的方式多以量化成绩为主,保留优秀教师留在本校,优先安排量化成绩高的教师选岗,从而分流了那些量化成绩低的教师。其次,遴选的过程的监督不到位。政策和权力的实施必然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要保证教师轮岗制度的公平实施必须要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接受全面监督。而大多数校内监督小组准则不明确,遴选标准模糊,不能有效地监督遴选过程,造成了很多不公平现象。

(四)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于交流轮岗教师的激励机制尚且不足

从优质学校到普通学校、从城区学校到乡村偏远学校,教学的工作环境边差,甚至偏远地区上下班交通极为不方便,还有一些因为家庭、孩子教育等因素限制和阻碍教师交流轮岗。甚至不能提供额外的津贴制度,没有在职称评定时候有所倾斜。能够向优质学校、城区学校岗位流动成为教师的主要意愿,而薄弱学校、乡村偏远学校对教师缺乏吸引力。部分被轮岗交流的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轮岗,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五)政府部门统筹不到位

由于政策制度细则不够完善,政策宣传引导不足。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执行上有偏差,执行的效果严重打折扣。学校层面只是在简单地完成教师交流輪岗的任务,多数是以消极的态度在应付这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够结合学校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轮岗的政策目标。从而导致交流轮岗的形式化,很难切实落实政策的目标和初衷。

四、教师轮岗交流的改善措施

(一)提升县管校聘轮岗交流政策的思想认识

教育政策是国家实施教育改革和教育目标引导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制度为了满足国家教育需要、符合我国教育实际、促进县(市、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的有序管理和最优化利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充分宣传和解释政策的目的和初衷,让教师充分理解县管校聘轮岗交流的意义所在,充分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县管校聘的目的是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和合理地再分配,优化教师资源,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而不是为了“打碎”教师的铁饭碗。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的执行幸福感。依托县管校聘教师可以在交流轮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加专业技能,丰富教学经验,促进区域内有序流动,也会提升区域内的整体的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轮岗认知方面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消除教师的疑虑和担忧,消除教师对轮岗的“畏惧”心理,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

(二)建立激励机制,保障长效的发展

教师在交流轮岗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工资绩效、津贴方面体现,还要关注教师生活方面的需求,满足生活需求后,才能激励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实行差别化补贴政策,根据教师自身的健康状况、子女的教育情况、家庭老人的照料情况以及家庭和学校的距离等切实设置差异化补贴政策,制定丰厚的补贴标准,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如,交通补贴或住房补贴。设立转校基金对于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的教师进行补助。在职称评定上体现偏远乡村交流轮岗的经历。切实保障在交流中提高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交流轮岗做成一件教师愿意、教师喜欢的事情。

(三)完善遴选机制,重视执行过程的考核,保证县管校聘交流轮岗的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人际和睦的重要条件。合理的遴选环节和考评机制是确保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政策能否公平公正地实施,要看遴选环节细则的制定是否细化到位,执行过程是否公开透明。这是确保政策有效执行的基础。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考核和监督是确保政策公平、公正实施的关键制约。首先,考核标准要明确和客观,建立科学完善的交流轮岗的评价体系。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应注重考核标准的建立。其次,对教师交流轮岗效果满意度的评价和追踪。交流轮岗的目的是实现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动、弥补偏远地区和薄弱地区的教师资源,不是为了“为难”教师。

(四)增强教师使命感,增加交流轮岗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是一份需要责任心很强的工作,每个教师都需要富有责任心和积极性。唤起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能够充分释放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能动性。能动性的释放需要教师持续的自我力量的持续影响和积极介入。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交流轮岗政策的目的,理解政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交流轮岗,把轮岗作为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转入的学习和工作,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展示自我的专业素养。其次,唤醒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而,增加教师的使命感,激发教师内驱动力,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对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工作中完成自我纠偏和改进,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锤炼和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五)拓展集体培训和交流机会,让学校和教师之间增强联系,增加亲密性

县管校聘交流轮岗能够解决学校一时教师资源的均衡,但是从长远来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需要教师一时的交流,更需要不同学校之间业务探讨,集体教研的机会。让原本需要教师流动轮岗才能完成的交流,让教师不流动,少流动也能完成教师流动一样的效果。因此,加深学校之间、城乡之间教师业务研讨,线下交流的机会;积极开展县区内学科教学研讨,线上论坛,亲情送课、结对帮扶,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六)增强家长和学生对交流轮岗教师的认同、认可

家长的认同学生的认可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教师开展家校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和效果。对于从偏远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轮岗到优质学校和城乡学校的教师,很多家长戴着有色眼镜和偏见,觉得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不如本校原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在家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宣传轮岗交流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够让家长支持和配合新流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均衡学校直接差距,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和自我效能感。县管校聘交流轮岗虽然实施很多年,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缺乏政策认识;教师、学生、家长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的激励不足;政府统筹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改革的目的是完善社会制度解决公共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县管校聘轮岗交流中的不足,才能为我们更好地实施政策提供帮助。提高对于政策的思想认识和认可;建立激励机制,保证长期发展;完善遴选机制,注重政策执行的考核;增加教师使命感,增强教师交流轮岗积极性;拓展教师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增加家长和学生对交流轮岗教师的认可等一系列措施,意在保障政策的落地,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长效发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付出。问题和意见的发现和反馈都是为了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全面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完成下一代后备力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县管校聘”模式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1.DOI:10.27283/d.cnki.gsxcc.2021.000389.

[2]张冰洁.“县管校聘”下教师交流轮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22.

[3]王艳丽.“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政策的困境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20):13-14.DOI:10.19424/j.cnki.41-1372/d.2020.20.006.

[4]肖浩宇.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路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中共连云港市委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J].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S1):58-66.

[6]何齐宗.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缘起、进展与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2017(01):137-157+136+238.DOI:10.13527/b.cnki.educ.sci.china.2017.01.006.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县管校聘动起来轮岗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困境及破解之道①
景李虎深入韶关调研“县管校聘”等教育改革工作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县管校聘”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申报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的通知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