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霞云 做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工作者

2022-05-30陈晰

中华儿女 2022年11期
关键词:婺剧美兰院团

陈晰

当2022年的日历翻到10月,杨霞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激动。“几乎天天晚上睡不着觉,掰着手指头,一天天地数日子。”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开幕,杨霞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和2000多名代表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会上的报告。置身大会现场,“特别振奋”,杨霞云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我内心非常有共鸣,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最大的鼓舞。”

沿着老师的足迹一路走来

杨霞云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的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她塑造了穆桂英、杨八姐、小青、双阳公主、程九凤等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27岁时就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31岁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得知消息,杨霞云的第一反应是“没有想到”。“像做梦一样,感觉这个荣誉离我太遥远了,简直不敢相信。”

楊霞云的老师陈美兰,是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代表。“我们一个基层的院团,师生两代人三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感到无比光荣。我感到自己是沿着老师的足迹,一路走到这里。”

谈到自己的成长,杨霞云认为,和老师的教导与院团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我们团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一直非常重视。院团内部的凝聚力非常强,大家为了婺剧的传承发展,拧成一股绳。”

杨霞云介绍,现在剧团有很多年轻的演员都是“00后”,剧团为他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只要年轻人肯勤学苦练,老一辈演员甘当绿叶,给他们配戏。我之所以成长的这么快,也是因为一代一代这样的传承。”

现在杨霞云作为剧团的中坚力量,也开始带学生,为“90后”“00后”配戏,在排练中手把手地教导,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演员。

让婺剧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

婺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俗称“金华戏”,至今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浙江婺剧团成立50周年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信,寄语院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这成为推进婺剧在新时代焕发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指引。”杨霞云说。

习近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殷殷重托极大地鼓舞了剧团振兴传统戏曲的信心。浙江婺剧团成立了以“二度梅”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陈美兰为带头人的新剧目创作团队,领衔开展精品创作排练,在对传统剧目改革创新的同时,努力寻求题材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创作了《昆仑女》《梦断婺江》《白蛇传》《宫锦袍》《血路芳华》《信仰的味道》《基石》等一大批新剧,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十余个国家级奖项,也成了基层演出中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剧目。

把戏送到田间地头

杨霞云向记者介绍,多年来,剧团始终坚持把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放在首位,每年到农村、社区、校园演出,为群众送上戏曲盛宴。一年在农村演出上百场戏,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有时在大年初一,杨霞云和同事们就开始了下乡演出之旅。这个村演完赶到下一个村,马不停蹄,一跑就是大半年。常常是从穿着棉袄开始,一直演到换成短袖,才结束回家。

十几年前,当时农村演出条件艰苦,她和同事背着铺盖卷,晚上住在农户家里或者学校教室,在地上铺上稻草、木板,就睡在上面。虽然辛苦,杨霞云却乐在其中,“大家一起打地铺的日子,其实挺开心的,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婺剧的根在农村,婺剧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广大戏迷。有的戏迷朋友一直跟着我们,甚至翻山越岭走很远的山路赶来看戏。可能有的戏已经看过几十遍了,但每次看还是那么享受。作为演员,观众的喜爱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杨霞云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关注基层民众的文化需要,把更多高水准的文艺作品送到乡间地头,让文艺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带着精品婺剧“走出去”

除了送戏曲下农村,这些年来,浙江婺剧团也一直坚持带着精品“走出去”。杨霞云把“向海外观众推广中国戏剧,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使命。她已连续10多年赴海外参加“欢乐春节”演出,足迹遍布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300余场。

新编传统大戏青春版《穆桂英》,是杨霞云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作之一,扮相俊美,武技超群,披铠甲,执旌旗,横刀立马,沙场杀敌,唱做念打流光溢彩,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世界各地演出时,迷倒了一大批观众。

杨霞云说,最初去海外演出的时候,心里也会忐忑:陌生的文化、陌生的语言,观众能看懂我们在演什么吗?会有人来看吗?但是每一次演出后观众热烈的回应打消了她的担心。“我们在海外演出,观众并不是以华人居多,而是以当地观众为主。《白蛇传》、《穆桂英》这些经典剧目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几乎场场轰动。现在,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登上任何一个舞台,我们都会很自信向观众介绍来自中国的婺剧。”

将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事业发展动力

杨霞云出生于金华武义,15岁考入浙江婺剧团,专攻刀马旦,师承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

“陈美兰老师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戏比天大,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演员,必须要德艺双馨。”杨霞云说,老师不仅在艺术上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在如何做人做事上,也教会自己很多。她在艺术人生的巅峰期主动把舞台中心让给学生。作为国家一级演员,陈美兰老师从来没有过任何特殊要求,她对待演出一丝不苟,为了演出质量,哪怕只是几分钟的群众角色也一样至少提前三个小时化妆。不管是农村草台还是重要演出她都一样全情投入。有次在农村演出,因新搭的舞台不平整,陈老师不慎从平台跌落,脚筋韧带意外撕裂,但她仍然坚持把戏演完,才到医院救治。“韧带撕裂的剧痛是钻心的,一般人站都困难,陈老师居然还能把戏演完。接诊的医生连声感叹不可思议。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子。”杨霞云说。

2007年,杨霞云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无论排练还是演出,她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她也始终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要做“老百姓的文艺工作者”。

二十大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上,杨霞云投入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进单位、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将大会精神带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杨霞云说,学习二十大精神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要持续深入地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一次学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未来属于青年!”杨霞云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传承发展的动力,塑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形象,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们要用戏曲讲好金华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婺剧美兰院团
关于婺剧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研究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沈美兰落户上海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美兰:写出自己的诗行
第二次离婚
Jinhua Opera in Our School
论表演者在浙江婺剧传承中的价值
婺剧《穆桂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