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特工”的秘密武器

2022-05-30

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密信明矾戚继光

16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类似,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所谓的反切注音方法就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拼出成另外一个字的读音。戚继光当初抗倭时,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摩斯密码”。

诗歌里的密码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低”字声母,25是“西”字,韵母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专门教材。

神秘密写术

由于中国古代交通不方便,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信件上写出来并不安全,所以才发明了“密写术”,用于开展情报研究工作。所谓的“密写术”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用明矾水在信件上写字晾干后,人眼根本无法在纸上看出来。一旦将信件浸入水中,用明矾水写的字迹都会显现出来。这其实是运用了简单的化学原理以及明矾水独特的化学特性而已。但这种东西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一直是古代间谍的重要依仗工具。

南宋年间,蒙古军围困太原,此时的太原属于金国的领土,太原宣抚使紧急求援,为避免让蒙古人发现,便用明矾水写密信让间谍带出城求援。最著名的明矾水案例要属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之争,太子胤(yìn)礽(réng)谋逆被废,但康熙念及父子之情只是将其囚禁起来。之后准葛尔叛乱,康熙御驾亲征前往平叛。此时京城空虚,废太子准备趁机起势夺权。胤礽借福晋病重请郎中前来问诊,胤礽买通郎中将自己用明矾水写的密信带出去,交于外面的同党。但不想密信被辅国公阿布兰截获,阿布兰一开始看不出端倪来,后来不小心将密信打湿看出了隐藏的字迹才恍然大悟,因此胤礽反叛的计划宣告失败。

“窃听风云”

听瓮发明于2500年前,在《墨子·备穴》中有关于听瓮制造和使用方法的详细记载。听瓮最早只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者只需将其埋在地下,并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采用侧耳伏在上面的方式,就能听出周边的动静。由于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出常人,所以会培训部分盲人来执行听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听瓮也处在不断地改进。关于后来改进了的听瓮,在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就有相关记载。当时听瓮被称作矢服,是用牛皮来制作的,每个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每当侦察兵执行窃听任务时,都会先拿出箭矢将矢服吹足气放在枕头下面,这样几里内的人马声都能听到。当时的矢服,就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古代“无人机”里应外合

风筝最早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墨翟(dí)的人,花费三年的时间将木头制成木鸟,他后来将制风筝的手艺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在《墨子·鲁问篇》有这样的记载,鲁班根据师傅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成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这个东西曾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等到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才开始用纸做风筝,这为“纸鸢”。至于将风筝开始当作传递信息的工具,是在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大梁太子萧纲受困建邺,被侯景数万兵马重重包围,城中断水断粮,急于向外求援。萧纲利用纸鸢向外传递求救信号,终于搬来救兵解围。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大藩镇早已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时不时就造个反玩玩。某次,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反唐,兵至临洺城下,守城将士便放纸鸢向朝廷求援,田悦看见飞到高空的纸鸢,就命弓箭手射下来。可惜找来最强的弓箭手也射不到那么高的纸鸢,田悦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城中守将向外传递情报而无可奈何。

猜你喜欢

密信明矾戚继光
两封密信
外科圣药——明矾
情报大作战
教你写密信
明矾及其炮制品中活性铝的体外消化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杯中雾凇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戚继光学术讨论会首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