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真挚情感 悟血脉之爱

2022-05-30王晓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父爱母亲情感

王晓芳

【内容定位】

《舐犊情深》是基于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而设计的一节“单元导引课”。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设计这节单元导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父爱、母爱所营造的温馨氛围里徜徉,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那份舐犊之情,品味文本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真挚情感,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的意愿。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通过品读课内外作品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感悟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舐犊之情,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着的真挚情感。

2.通过创设情境,播放音频、视频,出示图片等手段,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

【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经典作品,整体感知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看一下本单元的首页。请认真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出示单元篇章页)

生:我看到了一頭老牛在舔小牛的嘴巴,小牛仰起头,特别幸福地看着老牛。我感觉老牛应该很爱它的孩子。

师: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呀!

生:我觉得老牛舔小牛的画面特别温馨,能够让人感受到老牛对小牛的爱。我猜这个单元学习的文章应该和父爱、母爱有关。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正如你们所想,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舐犊情深”。“舐犊情深”又作“舐犊之爱”,出自《后汉书》,比喻的正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中华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自己的笔下赞美过这份舐犊之情。还记得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播放音频——诗朗诵《游子吟》)

师:听完了,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我从“临行密密缝”中的“密密”这个词,感受到了母亲为儿子缝衣服时特别仔细、认真,生怕缝得不够结实。

师:这个同学抓住关键词,感受到了母亲的用心!再来听听其他人的分享。

生:我从“意恐迟迟归”这句中,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担心,怕儿子穿不暖、吃不好,怕儿子不能早早地、安全地回来。

师:是啊,这一针一线缝进去的是母亲无限的担忧,是她那份伟大、无私的爱呀!从古至今,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很多父母不善于表达,这份爱往往都蕴含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中。

环节二:品味场景细节,感悟舐犊之爱

师:本单元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以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的场景,去体会体会吧!

◇读《慈母情深》,感受母爱无私

师:看,这是本单元《慈母情深》中的一段对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师:从这样一段简短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看到孩子出现,母亲好像很意外,因为她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生:我觉得这位母亲很凶,态度很不耐烦。

师: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即使别人劝说,也未能阻止母亲的坚决。“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这一场景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读书特别支持。

生:我想补充,“龟裂的手指”说明母亲手上的皮肤都裂开了,由此可见她平日里工作有多么辛苦!

师:这名同学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的辛苦!那母亲到底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的?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这名同学朗读时感情充沛,我相信她一定是带着自己的理解在读书。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工作的场景,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体会吧。

生:我从“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中体会到这里的空间非常狭小。

生:从“低矮”“潮湿颓败”这两个词语中,我感觉在这里工作应该挺压抑的。

生:大家跟我看这段的最后一句。“酷暑炎夏”说明当时是夏天,不能开窗户,厂房里面得多么闷热啊!怪不得作者说“犹如身在蒸笼”呢!

师:这几名同学能够利用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母亲挣钱的艰难。但是,买书的钱,母亲却给得毫不犹豫!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师:此时,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母亲之前为什么态度不好了。她不是对儿子不耐烦,而是着急,怕耽误自己干活。四个“立刻”说明她在争分夺秒,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多挣点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师:这名同学能够抓住四个重复出现的“立刻”,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之前的言行,特别会学习!

师: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她所爱的孩子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其实,文中还有很多的场景描写,我相信,通过深入阅读,你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伟大和顽强!

◇读《父爱之舟》,感受父爱深沉

师:父爱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单元另外一篇作品。这是《父爱之舟》中父亲带儿子逛庙会的一个场景,和学习伙伴一起读读这段话。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庙会特别热闹,不仅有戏人边走边唱,还有踩着高跷的人走来走去。

生:我从“人山人海”和“密密层层”这两个词感受到了庙会上人特别多,从“各式各样”这个词体会到了庙会上好吃的也特别多,我猜肯定满大街都飘着食物的香味。

师:这两名同学的发言有理有据!同学们,你们的眼前是不是都有画面了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师:读到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父子俩在庙会上吃凉粽子这件事猜测到他的家里应该很困难,但是父亲还是不忍心看孩子受委屈,买了热腾腾的豆腐脑给他吃,而自己却说什么也不吃。我觉得父亲对儿子的爱很无私。

师:这名同学从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生活十分贫困的家庭,尽管如此,父亲给孩子的爱却丝毫未减!我们再听听其他学习伙伴的分享。

生:我还感受到了父亲的细心。即使作者没说,他也能理解小孩子对玩具的那种恋恋不舍。虽然买不起,但是父亲却能记在心上,回家后亲自动手给他做。父亲不善言辞,把对孩子的爱都体现在了一件件小事中,令我非常感动。

师:这名同学对文字的感受力特别强,是个情感细腻的孩子。父亲不仅在生活中不愿意儿子受委屈,还能关注到他的精神需求。父亲是如此细心!在他的关怀中,儿子不断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取了鹅山高小。

(播放朗读的音频)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师:为什么这背影令作者如此难以忘怀呢?文中还有很多父子相处的感人场景,学到这一课时,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我相信那份父子之情一定会深深地感染你!

◇读《诗经》名句,感受爱之恒久深远

师:对于父母之爱的歌颂自古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这样的文字。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小雅·蓼莪》

师:请你们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生:我觉得这几句诗的大概意思是父母生下“我”,喂养“我”。他们喜欢“我”,疼爱“我”,把“我”养大,还不断教育“我”,不愿意离开“我”,出入家门都想抱抱“我”。

师:这位同学结合注释理解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其实,从古至今,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未改变,他们不仅给我们生命,喂养我们长大,还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疼爱我们,尽心尽力地培育我们。

环节三: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对爱的理解

师:《诗经》中的这几句话让你想到了与父母相处的哪些往事呢?

生:我的妈妈每天送我上学时都会抱抱我,一直看着我进入校园才离开。

生:为了让我吃得更健康、更卫生,我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很早起床,为我做各种各样的早餐。

师:回忆起这些点滴往事,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沉浸在父爱、母爱所营造的温馨氛围里。这个单元围绕“舐犊情深”编排了一组文章。其中,既有体现慈母情深的作品,也有展现父子亲情的文本。本单元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一个孩子名叫巴迪,从小就喜欢写作,他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父母看。慈祥的母亲总是对他说“精彩极了”,而严厉的父亲却总是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父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我相信,通过深入阅读,你们都能读懂这两种声音背后的那份舐犊之情,进而理解自己的父母,向他们倾吐自己的心声与感激!

师:希望今天的学习带给大家一些思考。期待你们走进作品,去感悟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例评析】

对于本课,可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解读。

1.在教学第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单元篇章页上的图片,引出单元学习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怎样的育人价值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规定,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本单元紧紧围绕“舐犊情深”这一主题来编排。教师从单元篇章页中的插图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母牛深情地舔舔小牛,小牛则抬起头来,感受着来自妈妈的爱抚。这一画面快速将学生带入父母之爱所营造的温馨氛围里,唤醒学生爱的萌芽,这是对“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的最好诠释。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哪些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育人价值又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经典作品,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游子吟》,在诵读中走入情境,感受场景和细节描写背后母亲对儿子的无限担忧和爱,为实现文本的育人目标进行铺垫。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选文中重要的场景和细节,让学生通过品读交流,走进作家的内心,利用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情感,感受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形象。学生始终游走在文本的意境之中,父母之爱的细腻和深沉使其产生触动,进而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有所思考。最后,教师通过《诗经》将浓浓的父爱、母爱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联结,将学生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如此,从起始带入情境,到微观习得方法,再由感悟引向表达与行动,潜移默化地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的目标。

3.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往事,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向生活,体现了语文课程怎样的特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应该倡导从课堂走向生活,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所起的熏陶、感染功能。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升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还能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   100089)

猜你喜欢

父爱母亲情感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父爱如山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给母亲的信
情感移植
父爱的反复表达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