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四步法
2022-05-30沈友林
沈友林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材料作文题主要包括新材料作文题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一般由材料、引导语(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引导语中规定写作主题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就是主题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在材料、引导语、要求三者中,引导语是关键、核心,而引导语中规定的写作主题则是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审题、立意、布局、行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可是,在实际的考场作文中,还有不少考生不顾主题或不紧扣主题写作,导致离题或半离题,严重失分。2022年高考全国卷四道作文题,有两道是新材料作文题,有两道是主题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可谓“平分秋色”,因此,要高度重视主题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写作。
凡是写主题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必须遵循、把握环环相扣的四步法:理解主题——确立观点——谋篇布局——展开行文。
一、根据材料透彻理解主题
透彻理解主题包括透彻理解主题的意思和主题的类型。这是后面立意(确立中心论点)的基础。
主题的意思要理解透彻,尤其是主题中的关键词、核心词,更要仔细审读,有时还需要根据材料将其稍微具体、丰满一下。例如: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其中的“携手”是“团结合作互助”的意思,两句话的正常语序是“青年在同一世界携手,共创未来”。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2020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的第二段,其中的“距离”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根据材料的第三段,其中的“联系”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2021年8省適应性测试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尤其是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其中的“铭记历史”指铭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挑战”指现实中国人和国家面临的各种挑战,尤其是近几年中国面临的美国的各种挑战。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其中的“可为”指大有可为的时代,或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跨越,再跨越(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的最后一段,其中的“跨越”指中国体育发展到新高度,指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指“我”等青年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根据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再”既有“再次”“又一次”的意思,还有“不停”“不断”的意思,“跨越,再跨越”是指“再次(又一次)跨越”“不断(不停)地跨越”。
选择·创造·未来(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的主题):根据材料尤其是材料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其中的“选择”指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选择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创造”指创新,“未来”指美好的未来或光明的未来。
根据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真题中规定的主题来看,主题的类型主要有观点型、关系型、办法型。
1. 所谓观点型,就是主题即观点(中心论点)。例如下面的主题: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的主题)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跨越,再跨越
2. 所谓关系型,就是主题中的几个分句之间或几个关键词、核心词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或某种有机关联。例如下面的主题: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目的关系:青年“携手同一世界”,是为了“共创未来”。这个主题兼有观点型和关系型两种类型)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目的关系:“铭记历史”是为了“迎接挑战”。这个主题兼有观点型和关系型两种类型)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转折关系:防疫抗疫拉开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可为与有为(因果关系:因为时代大有可为,所以我们要有为)
选择·创造·未来(目的关系:“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条件关系:有“创造”,才有美好或光明的“未来”)
3. 所谓办法型,就是主题中有“如何”“怎么办”“怎么样”这样的关键词、核心词,重点要求阐述办法或怎么样去做。例如下面的主题: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202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Ⅲ卷作文题的主题)
二、根据主题确立中心论点
1. 如果主题是观点型的,那么这个主题就是作文的中心论点,就不能另外立意了,当然可以将主题适当丰满一下。例如主题“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可以将其丰满成“铭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迎接现实的各种挑战”。再如主题“跨越,再跨越”,可以将其丰满成“卓越永无止境,跨越再跨越,永不停歇”。
2. 如果主题是关系型(不兼有观点型)的,那么就还须先以主题为基础,并根据材料立意。立意时,可用一两句话让主题中的几个分句或几个关键词、核心词形成有机关联,或者形成某种合理的逻辑关系;还要尽量把主题的文字尤其是关键词、核心词用进去。例如主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只是限定了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因此必须首先根据材料尤其是材料最后两段的最后一句话“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和“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立意为“疫情防控拉开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人们的联系”等等。再如主题“可为与有为”,也只是限定了“可为”与“有为”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因此必须首先根据材料尤其是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立意为“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在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要做有为的青年”“时代可为,我们必须有为”等等。又如主题“选择·创造·未来”,也只是一个由三个关键词、核心词组成的关系型话题,因此也必须首先根据材料尤其是材料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立意为“选择有创造性的行业或事业发展方向,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选择有创造性的行业或事业发展方向,有创造才有美好的未来”“选择要为了更好地创造,有创造才有美好的未来”等等。
3. 如果主题是办法型的,像“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可以用一个能够回答“如何”的词语或短语来取代“如何”,立意为“努力为自己画好像”“竭尽全力为自己画好像”等等。
三、紧扣中心论点谋篇布局
1. 对于观点型主题,尤其是由两个分句或短语构成的主题,在安排文章主体部分的布局时,常可将主题的两个分句或短语分解开来先后论述即可。主体布局示例如下: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布局示例
(一)论述“热爱劳动”:为什么要热爱劳动?(详写)
1.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3.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4. 批驳现实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二)论述“从我做起”:怎么样从我做起?(提出希望与建议)(略写)
1. 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2. 在家里和学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3. 尊重每一位体力劳动者及其劳动。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布局示例
(一)论述“携手同一世界”:为什么要携手(团结合作互助)同一世界?(略写)
1. 人多力量大,才能更好地战胜各种灾害或灾难。
2. 地球已是一个“村”,已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彼此休戚相关。
(二)论述“青年共创未来”:青年怎么样共创未来?(详写)
1. 加强交流,共商良策。
2. 肝胆相照,齐心协力。
3. 勇于担当,坚持不懈。
4. 不畏挫折,同舟共济。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布局示例
(一)论述“铭记历史”:为什么要铭记历史?(略写)
铭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才能清楚并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怕强敌,不怕艰险,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奋起抗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以此来激励、指导中国人民好好地迎接现实的各种挑战。
(二)论述“迎接挑战”:怎么样迎接挑战?(详写)
1. 不怕强敌,奋起抗争,迎接美国强权的挑战。
2. 不怕牺牲,众志成城,迎接新冠疫情的挑战。
3. 不怕艰险,努力奋斗,迎接贫困落后的挑战。
4. 不怕挫折,奋发向上,迎接学习失败的挑战。
“跨越,再跨越”布局示例
(一)论述“跨越”: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被剥削被压迫的奴隶跨越而成国家的主人。
(二)论述“再跨越”: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以后的35年,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再跨越。
(三)论述“再跨越”:从党的十九大开始以后的50年,中国人民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再跨越。
2. 对于关系型(不兼有观点型)主题,在安排文章主体部分的布局时,有些可将立意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分句分解开来先后论述即可,有些则不能,还须另外布局。立意与主体布局示例如下: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立意与布局示例
一、立意:疫情防控拉开了人们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二、布局(不好将立意的两个方面分解开来先后论述,需要另外布局)
1. 疫情防控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 疫情防控拉开了城与城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城与城之间的联系。
3. 疫情防控拉开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密切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
“可为与有为”立意与布局示例
一、立意: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做有为的青年。
二、布局(可将立意的两个方面分解开来先后论述)
(一)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为什么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略写)
1.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2. 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二)我们要做有为的青年:我们怎么样做有为的青年?(详写)
1. 志存高远,胸怀祖国。
2. 敢于担当,不畏艰险。
3. 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选择·创造·未来”立意与布局示例
一、立意:选择要为了更好地创造,有创造才有美好的未来。
二、布局(可将立意的两个方面分解开来先后论述)
(一)选择要为了更好地创造:要选择富有创造性的行业,没有创造性的行业就难于创造。(略写)
(二)有创造才有美好的未来。(详写)
1. 历史证明,美好的未来是创造出来的。
2. 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美好的未来。
3. 对于办法型主题,只要根据立意紧扣“如何”“怎么样”“怎么办”布局即可。立意与主体布局示例如下: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立意与布局示例
一、立意:努力为自己画好像。
二、论述:如何努力为自己画好像?(以下五个论述层次不必都写,写三到四个即可)
1. 找到适合自照的“镜子”。
2. 志存高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3. 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 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5. 不畏挫折,迎难而上。
四、行文(论证中心论点)时分清楚主次、处理好详略
在行文论证前,要结合作文题重点突出强调的是哪个方面和主题、立意的各个方面意义的大小,仔细想想哪个论述层次该详写(作文题重点突出强调的方面或意义更大的方面),哪个论述层次该略写,然后再行文论证,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例如:在“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布局中,应详写“热爱劳动”,略写“从我做起”;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布局中,应略写“携手同一世界”,详写“青年共创未来”;在“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布局中,应略写“铭记历史”,详写“迎接挑战”;在“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布局中,各论述层次应略写“距离”,详写“联系”;在“可为与有为”的布局中,应略写“可为”或“大有可为的时代”,详写“有为”或“做有为的青年”;等等。当然,不是所有的行文都必须有详略之分,有些是可以平均笔力的,例如在“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跨越,再跨越”“選择·创造·未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布局中,各论述层次都可以平均笔力。
下面以2022年新高考Ⅱ卷重庆市的一篇获得58分的优秀标杆作文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让读者对上述文字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和把握。
择一事,终一生,谋创新,向未来
重庆一考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记录片中,一个个活跃在各行各业、奋发有为的人物,让我难以忘怀。攻关科技,躬身科普的科学家;钟情文化、赓续国魂的摄影师;独具匠心、着眼未来的建筑师……他们用坚定的步伐实践着青春的价值,他们身体力行地启发我们,应拼一热爱之事,创无前人之业,造光明未来。
“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踏实的精神,创新开拓的精神。”斯言诚哉!可如何才能使创新效益得到最大化?我认为,应择一热爱之事,躬身入局,方能使民族复兴之巨轮行稳致远,驶向光明未来。
选择为创新铺路,激发创造活力,收获喜悦充实。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的选择千千万万,而职业选择又是重中之重。我们不应心怀侥幸,“随缘”而居,而是要慎之又慎,做好人生中关键的选择题。唯有热爱一份职业,才能有“就算是深渊万丈,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的勇气,才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开拓创造。你可曾看过大西北发射场上吟咏的背影?那是于敏痴迷于原子物理,潜心钻研,终创原子弹爆炸后两年零八个月便研制出氢弹的伟绩!你可曾听说过贵州深山的望远镜?那是南仁东醉心星空,摸索创造,终成国之重器!选择一门职业,让热爱为创新添上翅膀,不负韶华。
创新为未来添彩,绘就未来蓝图,铸就复兴伟业。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创新驱动,社会才会向阳向好。“功崇惟志,业广为勤。”我们青年当以创新之肩,担起国家发展之重任,不仅要开拓发展未知领域,还要深挖民族的精神谱系,物质、文化两开花,国家的未来便是一片光明。
选择为创新之基,创新为未来作翼。人生的价值便在这合理的顺序下得以实现。国家也因每一个人的努力创造,有所增益,向成功的彼岸迈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选择热爱事,创新造未来,奏一曲慷慨激昂的人生凯歌!
考生根据作文题中的材料,将主题中的“选择”看成“选择热爱之事”或“选择热爱的职业”,将“创造”看成“创新”,将“未来”看成“光明未来”,将主题的类型看成关系型主题(这从标题、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明显看得出来),理解非常透彻准确。
考生将这个关系型主题确立中心论点为“拼(暗含“选择”)一热爱之事,创(创新、创造)无前人之业,造(创造)光明未来(见第一段最后三句话)”。
考生紧扣自己确立的中心论点,运用两个分论点将文章的主体部分布局为两个论述层次:一、选择为创新铺路,激发创造活力(“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创造”,“选择”与“创造”是目的关系);二、创新为未来添彩,绘就未来蓝图(“创造”使“未来”变得光明,“创造”与“未来”是条件关系)。
考生在行文论证时,主体部分的第二个论述层次写得稍略,论证不是很充分,如能像第一个论述层次那样增加一两个事例,就不会显得美中不足了。有点瑕疵。
附:2022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強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