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段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任广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段式文章课堂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涌现出来,每个教师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来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分析研究后,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特点,“三段式——读、理、练”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设疑问,做好“三段式”教学的准备工作

高中生的年龄普遍在15-18岁,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关键阶段。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低年龄段的情绪外显逐渐向情绪内敛发展,性格与初中生相比也显得更加成熟、稳重一些;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也在逐渐的增强,认知思维活跃具体,能够较为理性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一些;教师很难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学生对学习的喜恶情况,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如初中生那般亲近,总是在刻意回避双方,沉浸式上课的现象比较多,导致课堂的互动性较低,教师也很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教师要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精妙的问题,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打开学生对老师之间沟通的芥蒂,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积极自主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好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三段式”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要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性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从诗中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以及蕴含的感伤情绪中体会李白创作时的内心感受,在诗中领会想象奇特、夸张的景象,感受修辞手法带来的视觉盛宴,体味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在课程的一开始,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吸引住学生,根据课程为学生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课程的导入阶段就开始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都做过哪些类型的梦,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梦是哪一个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梦的场景,并说一说自己梦中出现的一些奇特的场景,让学生对梦建立起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引出: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梦给记录了下来,在梦里寄托自己现实的情感和思想。李白也曾写过自己的梦境,他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记梦”的佳作。

再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对课程的题目进行初步的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记录梦中游览天姥山的所见和所感,用“写梦”来表达李白在经历了赐金放还后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借此诗呼吁出自己内心的激越和愤懑。

然后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好奇,在文章中搜寻李白表现情感的诗句,激发学生“读”的欲望,为下面的“三段式”教学做好教学的准备。

二、引导探究,做好“三段式”教学“读”的阶段

“三段式”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体性,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字里行间中透漏出的信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因为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在实际进行“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学习情况,为了表现“自我”的意识,会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怪声怪语来表达文章,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以此来表现自己,求得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既打断了别人的阅读思绪,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扰乱了课堂秩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用多样化的“读”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用灵活的手段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尤其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灵活变通的能力。

以《窦娥冤》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读”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态度不端正,在课堂上用戏腔大喊“我冤枉啊~”,引起班级同学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处理,根据班级的现状可以转变“读”的方式,把自由朗读、默读等换成语言故事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意,用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窦娥的反抗精神,以及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体会剧中人物对窦娥的欺压和陷害。

在为学生分配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元杂剧的特点渗透进去,元杂剧在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每个剧本里只有一个主角,根据主角性别的不同又分为正末和正旦;除此以外,还有净和杂等。从剧本的内容上看,剧本是有唱、科和白三部分组成,唱是唱法,科是动作,白是对白、旁白、独白等。学生在了解了元杂剧的基本知识外,根据其特点划分角色。学生在真正深入解读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后,不仅能对本篇文章的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还能从文章中感受元杂剧的特点,感受戏剧语言的特色。学生在表演了以后,原本对文章的戏谑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能够真正把故事读到心里去,深刻感受了窦娥的人物形象特点。

三、加深理解,做好“三段式”教学“理”的阶段

进入到“三段式”教学的第二阶段,就进入到了课程教學的中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资料搜集和整理、类比联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高中生来说,认知思维和智力水平已经趋于平稳阶段,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更为全面,对于一些比较抽象事物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对于新的知识和事物也有更大的包容度。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和探究性,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读、写、思、研的有机结合,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活动中对语文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拿来主义》为例,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语言犀利、幽默,在文章中鲁迅先生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拿来主义”进行正确的理解,“拿来主义”又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研读了课文以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作者想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是为什么却针对中国历史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大篇幅的提出;理解文章中出现的几种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经过了小组学习以后,只有明确了“不破不立”的思想,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明确文章的结构与写作思路。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送去主义”所蕴含的社会实质与现象,了解清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媚外求荣的恶心嘴脸,不惜把国家的财富主动去讨好西方列强这些虎豹豺狼,把中国置于伸手讨要的难堪境地;在第二部分,教师应组织学生把“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进行辩证式的看待,组织学生把二者进行对比式理解,感受“送去主义”的危害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中国只有走适合自己的文化道路才会挺直腰杆,立足于世界之林。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主动探究和求知,才会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要旨,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与内涵,体会作者的时代精神,从历史事件中激发现代思维,用新时代的辩证眼光去看待事物,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巩固练习,做好“三段式”教学“练”的阶段

“练”是“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来说,除了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思想上的熏陶以外,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习语文、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有多么好的语文成绩,但是提高语文成绩却又是对高中生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学生对文章的知识要点有了深度的掌握和理解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考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实际技能。

以《荷花淀》教学为例,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故事情节描写和典型人物的塑造等方面进行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环境描写比较优美的地方进行仿写训练,选取意象,多方面展开环境的描写,用诗化的语言对意象进行美化,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美感;对文章中典型人物的性格刻画,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抽象等方法把人物的典型性格表现出来,用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动态,让学生感受用文字刻画人物的趣味,培养学生对文章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和考核,根据学生在巩固练习阶段反馈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下一步的拓展训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得到提升,每天进步一小步,一年进步一大步,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在最后的高三复习中,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五、课后拓展,提高“三段式”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段式”教学法对于高中生的教学来说是一环紧扣一环的,这其中的哪一个环节没有衔接好都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体验,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巩固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拓展性学习,在巩固了课堂新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的扩充,对“三段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延伸,保证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够尽快的掌握,提高“三段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荷花淀》课堂复习与巩固为例,在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发现,有的学生对于环境的描写仍然存在着空间上的问题。比如,有一个学生在描写柳树时,没有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在实际的描写中他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在公园的小河边有着一颗粗壮的柳树,听公园里的老人说,从公园建成之前它就已经在那了,具体多大的年纪谁也无从考据了,只知道它比公园里在座的人年纪都大。它碧绿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起舞,它细长的叶片在风中被弹奏起沙沙的声响,像一个个翠绿的口琴在吹响风的战歌;从远处看去仿佛伫立在风中的战士在抖动他的战袍。风停了,它的长发顺直的散落,地上零零散散的树叶是它与风的较量,似乎在展示着自己这多年来在与风的较量中依旧坚挺的臂膀。

从这段文字中看,似乎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行文比较流畅,描写的内容也比较优美,但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就显得优点杂乱无章了。这段话可以这么改:

起风了,从远处看去,它碧绿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起舞,仿佛伫立在风中的战士在抖动他翠绿的战袍;走进细听,它细长的叶片在风中被弹奏起沙沙的声响,像一个个翠绿的口琴在为它吹响风的战歌。风停了,它的战袍缓缓垂落,用碧绿的战袍盖住它强壮的身躯;地上零零散散的树叶是它与风的较量,似乎在展示着自己这多年来在与风的较量中依旧坚挺的臂膀。

如果把这一段话进行空间上的调整,就会让这一段话显得更加的有層次感和力量感。用从远近拉伸的空间顺序从视觉和听觉上展示出了年老的柳树在风中伫立,不言屈服的伟岸形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后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中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教学反馈,针对学生薄弱的点进性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拓展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以更好的能力面对高考、面对未来,进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发展。

“三段式”教学法更贴合高中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利用“三段式”教学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三段式”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释疑、在教师的教学启发和示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以充足的学识和完备的能力迎接未来的考验。

任广荣,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三段式文章课堂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