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探究

2022-05-30陈华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篇目群文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浪漫主义代表诗人,被誉为“诗仙”。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李白较多篇幅的诗歌,在开展李白诗歌教学时,教师可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围绕某一核心诗歌,比如《行路难》(其一),同时选择李白其他的诗篇,并以单元形式构建群文阅读,从而在语言实践中全方面、立体化理解李白个人及其诗歌的内蕴。当然,组建群文阅读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因此,围绕“逆境与突破”主题,并采用项目化学习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新尝试。

一、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群文阅读篇目的择取

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群文阅读首要任务是如何选择阅读篇目以及构建篇目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要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围绕选定的主题选择相关的篇目,从而构建起一个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群文阅读单元。

(一)以主题为依据选择篇目

從学生层面来说,“浪漫主义”是大部分学生对李白的第一印象和总体评价。其实,“浪漫主义”在李白笔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并在其政治仕途和个人心路历程中体现出一定的嬗变性。从个人仕途角度,李白在入京之前壮志雄心,在京任职一年即被流放,之后便步入漫长的求仙访道之旅。从诗歌风格角度,李白的诗歌从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但是在内涵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如有的诗歌主要表现其洒脱态度(《将进酒》),有的则表现他的志向抱负(《行路难》其一)。所谓群文阅读,是将在内质上相关联的多个文本进行合理性组合的阅读方式。因此,“主题”是篇目选择的第一要义,同时“关联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以“逆境与突破”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在内容上更贴近全面、真实的李白,也更容易领悟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内涵和外延。基于此,可将群文阅读篇目定位精读文本、略读文本、助读文本以及其他助读资料。其中,《行路难》(其一)定为精读文本;《南陵别儿童入京》《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行路难》(其二、其三)《送蔡山人》定为略读文本;现代诗《怀李白》定为助读文本;工具书、注释、诗歌知识是其他助读资料。

(二)以分类作为群文阅读的支撑

本次群文阅读,围绕教材文本《行路难》,以精读、略读、助读进行分类。其中,精读篇目《行路难》(其一)需要深入研读并要求学生背诵;略读篇目则按照李白的仕途顺序分为“入京前”“任供奉时”和“离京后”,全面梳理了李白面对理想和挫折时的心路历程,此部分可略读;助读文本则根据群文阅读的需要而读。因此,从阅读“支架”方面为学生理清群文阅读思路,既能避免泛泛而读,也能够围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针对性阅读。[2]例如,在研读教材文本《行路难》(其一)的基础上,对其他诗歌进行略读,从而理解李白“歌行体诗”的风格以及个人的豪放性格和处世态度。“助读篇目”则是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而定,对于熟悉李白及其诗歌风格的学生,可以不必花费时间阅读此环节篇目或相关的注释性材料。

二、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群文阅读的多元教学活动开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绝对权威,是单向性的从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弱化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探索精神,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项目化学习背景下,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设计。

(一)问答式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可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表演课堂剧“为李白饯行宴”,在教师的阐释下,理解李白的“逆境”。第二步,通过略读篇目,在教师阐释下体会李白的“突破”。第三步,教师总结,李白在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逆境中,继而转向浪漫洒脱和访仙求道的突破之路,从而体会李白性格的多面性。从教学流程上讲,该模式的群文阅读以“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进行指导”为教学思路,有利于文本的深入解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但是,经过具体实施,这种模式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总体背景下,该教学模式无法在纵深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一,解读倾向明显。以教师的文本解读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形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第二,教学活动方式不灵活,未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流程设计上,以问答模式的交流活动无法激活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挖掘,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阅读篇目的整合、重组与创新不够明显。第三,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较弱,大部分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既定解读方向,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方面不明显。

(二)自主探究式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结合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遵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群文阅读设计理念的前提下,以“逆境与突破”为主题的群文阅读绝不是教师的单向性解读或简单的问答式流程,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设置形式多样的情境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项目化学习”是立足于学生视角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活动,并关联多学科知识,具有知识上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因此,“项目化学习”显然是一种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关文本内容,并围绕课堂剧的编演,设计完整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主题:李白的“逆境与突破”。

活动任务:通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编演课堂剧目《为李白饯行宴》。

阅读形式:根据前文所述篇目,以精读、略读和助读方式进行阅读。

活动过程:各小组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拟定剧本;小组表演,并选择优质表演在全班展示;师生总结,提升表演深度,培养群文阅读习惯。

表演要求:表演时间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在内容上能与《行路难》(其一)贴合,在语言交流上能够化用李白诗歌。

项目化学习的目的是在具体情境中融合关键学科知识,以此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从而掌握文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因此,基于此理念的活动内容可定为以下几点:

模拟现实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既然活动任务是表演课堂剧,比较符合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在相对真实情境中的表演,因此剧本的大致内容是:在仕途上失意的李白,空怀一身理想抱负,即将被流放出京,心中烦闷异常。李白的朋友也为其愤愤不平,于是设宴为其饯行。在酒宴上,三五好友轮番相劝,在觥筹交错中掺杂着即将离去的伤感、愤懑与依依惜别,语言直率,非常真实的模拟了现实中送别的场景。

自主实践性语言活动。在表演剧中,从篇目阅读到剧本写作,再到完成表演,都是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完成。例如,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李白的仕途经历和心路历程编写台词,并要符合文本主旨与内容。此外,在进行表演时,其他小组共同观看,有观众的即时互动,可以根据观众表现灵活调整表演内容。

通过编写、表演驱动群文阅读。作为李白的“饯行宴”,既要表现李白所处的逆境,又要体现出李白想要突破的意图。因此,若要表演形象生動,学生必须深入理解《行路难》(其一)的内容和主旨,并通过对其他篇目的阅读,理解李白将要访道求仙的人生洒脱态度。此外,在表演要求方面,台词要求要化用李白的诗歌。这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解诗歌内容,而且要背诵相关的诗歌语言,从而将诗歌语言自然的融入到表演中。从这个角度讲,群文阅读是表演剧的基础,同时表演剧也倒逼学生对阅读篇目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跨学科式群文阅读语言实践教学活动

从项目活动整体来讲,课堂剧表演是一场综合性跨学科活动,需要学生调动各学科的知识来完善整个表演活动。但是,群文阅读毕竟是一项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因此应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进行跨学科表演活动。

首先,围绕语文学科夯实基础学习。本次语文阅读,牵涉多个文本的阅读教学,尽管有精读、略读和助读等分类,但是在总课时上也需要约五个课时。其中,在课堂上活动时间需要三个课时左右,课下的自主活动时间大约两个课时。但是,既然是项目化设置,无论是课上教学,还是课下自主活动,无论是“教读”,还是“自读”和“课外阅读”,都需要进行群文阅读,以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和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其中,“为李白饯行宴”的表演剧,在时间上可按照以下流程设计:一,利用十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自由试演并讨论。二,利用十分钟在班内进行表演。三,利用十分钟进行交流评价,提升表演效果。四,利用五分钟进行成果性表演。五,利用十分钟梳理可操作性群文阅读流程。值得强调的是,项目化学习是通过表演而习得群文阅读方法和提升核心素养,而不是探究表演本身。从这个角度讲,表演剧是为群文阅读而服务,是为阅读、探究、表达等语文学习活动而进行的情境创设。

其次,围绕语言实践设计活动。正如前文所述,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但并非是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建构语言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强调学生为项目化活动的主体有几层重要意义。一,丰富学生语言形式和素材积累。项目化学习的活动任务是表演课堂剧,为此,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本和相关辅助资料,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编写剧本,而剧本要求需要化用李白诗歌的语言。因此,通过群诗阅读,能够有效充实学生的语言形式,锻炼学生的语感,从而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剧本,为表演铺垫好基础。同时,在小组表演完成后,评价活动也需要根据群文阅读内容和李白的情感起伏进行评价,这同样需要对语言的积累和内化。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提炼能力和表达能力。二,彰显群文阅读价值性。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挖掘,结合项目化活动的设置流程。从自主阅读到剧本编写,再到表演和评论,各个环节之间层层递进,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演的真实性,也有利于在表演中反思群文阅读的价值。因此,通过对表演观赏性的分析,可以彰显出群文阅读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的实际价值。

再次,创建语言实践的环境。尽管语言实践属于语文学科性活动,但是鉴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这种语言实践活动还需要有效联系其他学科的要素,从而实现学科之间的统一性和整合性,也才能顺利开展语言活动。一,自主进行群文阅读。囿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加之群文阅读篇目的数量,学生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所有篇目的阅读。因此,大部分的阅读需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资源,从而形成群文阅读的习惯,提高群文阅读能力。二,自主完成项目化具体任务。在进行课本剧表演时,教师要及时提供表演“支架”,引导学生理解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具备基本的表演能力,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化活动任务。三,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项目化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要积极与周围的环境互动,从而发挥学习的整合性作用。因此,合作探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必备的技能。为此,教师的引导作用不仅指向文本内容,更要指向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即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体验对话的意义,从而在合作中获得自身所需的资源。

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其主线是围绕学生的语言实践,因此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值得强调的是,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言语实践的具体要求,锻炼自我语言实践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围绕李白诗歌进行的群文阅读实践活动,不仅是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探索,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次检测,尤其是对李白“逆境与突破”主题的选择,从精读、略读和助读的角度有效分类,能有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李白其人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从而避免了标签化的“浪漫主义”单一评论。同时,以课本剧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深化了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项目化学习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更在情境体验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这个角度讲,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群文阅读模式,为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沈提花,秦璐.语文项目化学习:我们可以怎样开展——以统编语文九年级教材《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03):68-71.

[2]周而慷.揣摩“言下意” 感悟“诗言志”——《行路难》教学案例与反思[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06):22-23.

陈华鹏,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教师,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篇目群文李白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群文活动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