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切实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22-05-30徐鹏飞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记录表泡泡自然段

只有善于提问,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提问为依托不断探究并解决问题,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明确教学指向,以教材为立足点,分析学生学情后关注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一、做好问题记录,明确提哪些好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散学生思维,凸显学生主体,让其自由说出自己的疑惑,只要与教材知识相关,不限问题的形式、题材。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对课程知识进行预习,基于预习情况提出两三个问题,提问之后就是收集整理问题和资讯,做好记录和规划。

(一)列问题清单

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点拨指导,使其于课文空白处或者问题本上对学习途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记录,以此帮助学生对至关重要的问题清单进行制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随机选取学生,让其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提交问题清单,由教师查阅。教师再通过对学生所列问题的了解再次明确课堂上主要的教学问题。

以《检阅》一课为例,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阅读情况,在句子旁边记录下自己的问题。将主体还给学生,通过学生上交的问题清单发现学生提出的最多问题。如,“讨论国庆检阅的事”中“检阅”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中,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从这能够看出文中儿童队员的哪些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获得了儿童队员的一致认同,这是为什么?这个主意具体好在哪里?观众们表扬“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缘由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在全文发挥了哪些作用?

(二)填写问题记录表

为了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情的分析,教师应该对全新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制作、下发记录表,由学生填写问题记录表。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不同学习策略研究记录表的问题,快速准确分析记录表上的各个问题信息。说明记录表中问题信息的类型、题材和关键要素,及时归类整理记录表。

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针对“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一句,有学生提出父亲为什么会盯着鲈鱼看好一会儿?此问题指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观点,通过学情分析,学生们可能并不会设身处地从父亲的角度思考。此时教师传授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其进行“父亲可能怎么想”“如果这条鱼是父亲钓的,父亲是否会有同样的举动”等追问,以生活实际为结合点,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

又如,针对课文中提出的道德实践较难的观点,有学生表示疑惑,因此询问教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由于此问题考察的是学生的文本信息合理整合及解释能力,故而教学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难以理解中心句的实际情形,创新学习策略,指导其联系课文内容对“道德”“是非”“实践”等词的意思进行理解,而后结合整句和全文,根据生活实际探析,了解该句属于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含义掌握全篇主旨和核心基调。此种记录分析,表面上只是让学生利用已知知识深入学习未知内容,通过课文提问清晰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策略。。

二、留心“泡泡问题”,学习在哪里提问,怎么提问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许多课文安排了随文“泡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只让学生回答。此种做法不消说无法发挥“泡泡问题”的作用。现如今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想以教材为立足点对学生的提问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正视教材中的“泡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发挥“泡泡问题”的作用。

(一)两相比较,发现方法

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以教材为立足点,精心备好课。以《争吵》教学为例,教学初始学生阅读后,一位学生根据课文原文首先提出问题:

我认为原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存在矛盾。因为第一自然段说不是因为得了奖嫉妒他,但第三自然段又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那么作者到底是嫉妒可莱谛,还是不嫉妒可莱谛?如果嫉妒,又是因为什么嫉妒?如果没有嫉妒,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二年级下册的《小鹿的玫瑰花》中也有存在矛盾的语句,如第三自然段的这玫瑰你白栽了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由此来看该篇文章的这种创作方法和《小鹿的玫瑰花》的表达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鉴于此,面对学生这些问题,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根据“有矛盾的地方提问”这一核心,结合二年级下册的《小鹿的玫瑰花》展示出“泡泡问题”。

此过程中,教师们以手机、平板等设备截图下文中这矛盾的两个句子,将其制作成课件。一边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一边指导班上学生分析同学提出的问题,以对比的方式说明该同学所提到的问题和《小鹿的玫瑰花》中“泡泡问题”是否存在共同点?如果有,共同点在哪里?让学生根据两者的共同点分析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提问和分析过后,学生明白两者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在有矛盾的地方提问。利用此加强对“泡泡问题”的理解,根据课文学习提问方式,初步掌握“有矛盾之地提问”这一方法,增强提问能力。

(二)联结检索,验证方法

留心“泡泡问题”的第二个环节就是验证方法,指導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以《争吵》为例,阅读后有学生提问“文中说‘我心里觉得很不安。我很后悔那样做,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很不安‘很后悔”?也有学生提问:“文中说‘本想叫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这是因为什么?”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对应的指导,促使学生受到启发时掌握提问方法进一步提问并解决问题。如“为什么‘我会觉得‘很不安‘很后悔”这一问题的提问点是作者的心情产生了变化,这与《和时间赛跑》一课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高兴‘快乐”相对应。“为什么父亲会沉下脸”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没有想到人物神情会发生变化处提问,而这与《画杨桃》中的“教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对应。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人物神情心理变化的描写方式。学生评价调整及应用方法后,会再次根据课文提问,如“可莱谛为什么会气得脸都红了”?“他举起手的缘由是什么”?“可莱谛为什么要说‘我在外边等你”?

這些问题主要是以人物的语言和外在表现,合理猜测出人物的内心,基于猜测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据此联系《我为你骄傲》《掌声》等课文,提出“为什么老奶奶会写‘我为你骄傲”?“英子犹豫的原因是什么”等“泡泡问题”。经过一系列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阅读以及具体的提问图式产生“泡泡问题”,基于精细化和具体化的提问,自觉联想和优化交流,碰撞思维后互相启发,提升提问能力时丰富学习经验,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三、参照单元样本问题,明确问题应该指向哪里

人教版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是明确专题,如果想要基于人教版教材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应该分析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明确每个单元前不仅有导语和各类“泡泡问题”,课文后还有回顾拓展交流平台,甚至提出了各类要求。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主题为“父母之爱”的第六单元教学为例,此单元的内设文章为《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和其他单元一样的是该单元同样有导语,不同的是重点在于阅读文章,体会文章中作者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父母之爱,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

针对此,为了学生能够提问并提出好问题,教师们应该以单元导语为参考点,以联结的策略联结单元中的四篇课文,基于联结阅读挖掘出作者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过后说明这些句子的妙处,说明的途中提出对应的问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作者描写了父亲救助儿子的过程;《学会看病》课文则描写了母亲等待儿子的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如“父亲救助儿子时心理产生了哪些变化”?“母亲等待儿子时心理又有哪些变化”?或者学生们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通过文章中巴迪后面对当初的体会,向教师提出“巴迪如何看点父母的爱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等问题。

结合学生所有提问,促使其再次阅读课文,对文本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挖掘,以重点语句了解表达方式的特点,掌握文本内容,体会课程教材要求和内涵,深刻领悟文章情感。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提问能力决定了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为此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问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徐鹏飞,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齐鲁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记录表泡泡自然段
2022.04.21~2022.05.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2.1.21~2022.2.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2021.01.21~2021.02.20 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2020.7.21~2020.8.20国外运载火箭发射记录表
巨型泡泡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