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高效构建初中语文活动课

2022-05-30顾晓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白求恩活动课初中语文

初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习阶段,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课程的属性已经很清楚,在语文课堂中,会感觉语文知识的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如果我们开展语文活动课,会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得内容更具开放性,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实现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就能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构建语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在课堂上的学习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明确初中语文活动课教育目标

在开展语文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确定自己在开展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融入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充分展示活动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从而在课堂上更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以自己确定的目标为中心,融入生活中的有效元素,加强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

语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开展“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个单元的写作教学时,在写作中就需要应用到生活中的生活素材。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如:在端午节,人们包粽子,吃粽子,纪念伟大的屈原,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传统习俗中都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如果学生对其中的感悟不够深刻,情感体悟不到位,那学生在写作时很难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

结合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开展相应的活动课,让学生沐浴中华传统节日的氛围,从而体会其意义,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字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深化情感体验。

如开展“突出人物精神”写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写一写“我们班的牛人”“猜一猜他是谁”,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验感,从而提高写作技巧,更好地理解通过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精神的写作要求。利用生活场景开展相应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对接语文教材开展语文活动课

在初中阶段教学仍然是以教材为主,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围绕教材、学生的学习材料以及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设定多元化的活动课,从而在文化活动课中讲解课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去掌握课堂上的语文知识。

结合课本教材,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更好深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为了怀念自己的母亲而写的一篇文章,其中包含自己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但是在文章中却没有对情感的过多描写,因此这就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字里行间去细致体会,引导学生体验史铁生的心情,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会猛摔东西,狠命砸自己的双腿,但是母亲却鼓励他说好好活儿,好好活儿,作者与母亲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深感疑惑,但又觉得合情合理。结合文章的情节,结合文章的叙事情节,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情感体验,并且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散步》时,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文中的“我”面临“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矛盾心理,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见情景导入课文:

夜晚,我们一家人坐在沙发看电视,奶奶喜欢看京剧,妈妈喜欢追连续剧,而你喜欢看优漫卡通,此时遥控器掌握在你手里,你会如何选择呢?

通过这样的情景模拟,学生一下子体会家庭中面临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从而快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三、联系实际生活开展语文活动课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开展语文活动课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来开展相应的活动。语文知识的学习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会性,精心设定与生活有关联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感知语文学习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中,教师要善从生活中寻找相应的语文素材,并将其与课堂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体现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在学习《我的语文生活》时,可以通过搜集“最美广告词”“最佳招牌”“认识对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语文生活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时玩,边玩边学,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节课时,白求恩先生是伟大的革命者,为我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不妨采用活动构建的形式,开展教学。以白求恩为这节课的教学主题,搜集有关白求恩先生的一些史实资料,并与这节课的教材相结合,了解白求恩先生的一生,向学生宣扬白求恩先生的革命理念,并且以白求恩为榜样,教育学生艰苦奋斗,要勇于吃苦,勤俭节约,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如,学习《台阶》一文时,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父亲的执着,一辈子艰辛劳动只为造一座更高的台阶,台阶是否仅仅代表物质追求?可以向学生介绍“农民父亲”这一形象的文化意义,懂得父亲的坚韧和追求。台阶不仅仅是物质追求,而是那一辈农民心中的精神追求,象征理想与生活目标。

四、拓展综合性活动开展语文活动课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开设了综合性活动课,联系生活实际,上好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孝亲敬老》”这一课,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开展:

根据“孝”字的演变发展,说一说“孝”的涵义;

讲述孝道故事,体悟中国传统孝道意蕴;

设计孝亲敬老活动周方案,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掘学生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如海报设计环节,可以让善于画画的同学来主导,将图案、审美、文字与孝道充分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可以用国旗下讲话来营造宣传氛围,用班会课来传达活动目的和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投入语文活动课。通过家书展读,让学生说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通过亲情照片征集,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感恩;……

在《寻找身边的非遗》这一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乡非遗地点,近距離感受非遗魅力,懂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义。如走进风筝馆,感悟当地的板鹞文化;通过与传统技艺传承之人一起制作风筝,来真切领略非遗制作工艺,读懂非遗的工艺价值。

很多传统技艺曾在当地风靡一时,甚至是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物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当初的风物逐渐退出主流生活舞台,很多都成为老古董。

能否巧妙地融入现代审美元素,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

能否多元融入现代传播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艺术?

教师可以通过适时发问,或与非遗展览馆相关人员的交谈、调研,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加大语文活动课的实际意义。

将生活实际与学生的语文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构建活动课堂,充分发挥活动课堂的教育优势,提高语文综合教学质量。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需求和学习认知,为学生制定科学而合理的教学计划,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尚云.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语文——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究[J].学周刊,2022(11):42-44.

[2]呼双燕.初中语文活动课探讨[C]//.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329.DOI:10.26914.

[3]郭天丰.初中语文学科活动课的开展探究[J].高考,2018(36):136.

[4]张茹霞.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探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18.

顾晓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白求恩活动课初中语文
纪念白求恩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白求恩在中国的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