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视角分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2022-05-30刘月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便是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型人才。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專业性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不仅应具备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以及道德素养。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对语文教学的关注,科学运用课程规划与设计,提升职业能力培养水平,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

一、高职语文教学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培养对于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来讲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满足企业需求,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教育不断优化与改革的过程中,其目的也逐渐变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进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应对人才竞争的必然需要。在教育不断普及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性人才数量进一步提升,要想在此种背景下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便需要在语文讲解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完成教学,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职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

三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定位以及内容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语文知识源自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在掌握教学核心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知识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要,例如若想进一步提升语文写作能力,教师便可以模拟职场情景,使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文件书写模板和相关要求。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高职教师也要加强对行政公文的关注,增加一些关于语文财经类书籍的拓展,从而使学生加强对职场生活的了解,良好应对实际工作[1]。

二、高职语文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作为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以教育的角度来讲偏向专业性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在基础内容授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弱化其功能性的作用。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不仅是基础性学科更是一种兼顾多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还需要强化技能的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写作、阅读以及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部分。在此过程中,高职语文教学相对应能够培养出的职业能力则分别是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际、人际交往等。以上职业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待人接物的能力。

对于企业来讲,人才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及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语文理论知识,例如语文教学中的文章写作以及知识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专业性基础。而职业能力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的方法以及学习方式,例如阅读分析以及适应能力等。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以及处理事务的水平,从而确保其今后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三、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围绕专业能力以及语言应用水平。然而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很多高职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缺乏专业能力以外的综合能力,进而在面对工作问题时无法独立完成思考并解决,甚至难以进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这也局限了高职学生的综合水平,会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语文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之一,于是很多教师会在思想意识上更加偏重其他理科内容,认为语文只要完成基础内容便可以达到要求,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此外高职院校在语文规划上将重点放在了课程分析与教学工作中,忽略了深入开发课程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教学内容,完成教材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展开教学,发挥语文教学的职业培养功能。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以及教师思想意识上存在偏差,阻碍了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运用不当。由于思想不到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往往呈现“形式主义”的状况,毕业生在进入到社会之后会发现学习的知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存在偏差,究其原因在于语文课程规划目标较为模糊,没有针对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设计培训内容,学生仅是死记硬背知识内容,而这些内容只能是专业性的基础,无法完全满足职业需要,这便意味着知识无法运用。例如面试礼仪等,学生不仅不懂面试技巧,也不清楚面试官的深层含义,严重影响就业率[2]。

四、高职语文职业能力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

结合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职业化教学的优化,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对于就业来讲,求职人员的个人能力水平以及职业能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突出其重要性,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强化职业技能,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求高职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创新自身观念,真正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高职语文教学介于中学语文以及大学语文之间,因此兼顾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大学教学的职业化培养职责,其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高职院校既要以人文观念强化学生思想,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文分析以及口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上两种能力在社交中尤为重要,例如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写作格式,以及尊称、敬语等都是以上职业能力的体现。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是硬性地储存知识,导致在运用时难以针对性地调取知识内容。鉴于此,教师要强化职业培养知识的实操和锻炼,使学生在面对多种职场场景时可以轻松应对。

(二)以考核职业能力为目的优化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只要能够记忆知识内容便可以获取较为好的成绩。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便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成为储存知识的“机器”。在此种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应用以及灵活转换能力会逐渐减弱,自身的优势与能力难以发挥作用价值,知识成为了“静态的存储形式”。

由此可见,此种形式的考核在长时间运用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离语文教学的运用目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摒弃此种考核内容,将知识考核从“静态储存”转化为“动态地运用”。“动态的学习与应用”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体现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参与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而在考核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察,还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职业能力素养的训练与检查,使学生能够在考核的过程中自动化地将知识内容运用到不同的职业场景中,达到训练语言运用以及分析表达、人际交往的目的。

此外,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考核主体为教师,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考核内容以及标准评分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以学生的角度完成题目的设计,以至于成绩结果难以体现学生的真正综合能力。例如在考核中800字的文章写作,学生通常会套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模板完成文章,这样虽然能够提升写作成绩,但若是在考核中遇到其他类型写作的老师,则难以评估其真实成绩。由此可见,传统考核中的语文评定考核决定权在于教师。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在题目设计中添加职业能力方面的考核内容,例如结合具体案例使学生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考核学生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强化职业能力[3]。

(三)加大职业能力培训力度

“学以致用”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体现,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却呈现一种不重视的态度,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其他学科占课的状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校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改变此种情况,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并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设计多种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全面优化學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水平,这样便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搭建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职业发展的桥梁,使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生活,为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现在很多大学都会设计多种题目的辩论赛,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以及分析、理解、运用能力。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借鉴与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胆量以及思维活跃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水平。

(四)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企业在进行面试的过程中,除了对专业性以及口语能力、未来规划等方面的关注,还会优先选择道德素养较高的学生,因为此类学生的道德水平强,不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对其发展产生不利的危害,且与其他学生相比工作积极性更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因此若想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人力人员的青睐,便要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道德水平。

在教学时,可以加大对英雄模范事迹的讲解,使学生在倾听讲解的过程中了解工匠精神、铁人精神等优良理念,继而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更加清晰个人发展目标,针对性的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若想要进一步凸显语文教学的职业化价值,便要举出反例,使学生认识到岗位中不同行为的影响以及什么是工作中应该大力提倡?什么是应该避免的行为等,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可以严格恪守职业道德标准,不会出现贪污以及其他违法乱纪行为。此外道德素养较高也有助于学生社会交际水平,使学生可以学会真诚待人,完善自身。

五、高职语文职业能力改革的未来趋势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添加职业化的改革内容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求职,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职业化语文教学也会成为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以及高职院校积极配合。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正确看待专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能力强化等工作,不可以忽略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要清楚地理解学生会进入到工作环境,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而不是“死记硬背”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真正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以及工作中,发挥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实现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4]。

此外,在未来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大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素材以及场景案例,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工作需求,结合自身的不足加以完善和优化。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的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校企联盟”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平台,教师也可以在此平台中更加便捷地获取企业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优化高职语文教育的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规划以及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学生能够应对今后的职业需求,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此外,教师也需要正确看待语文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功能性,不断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并完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蔡榕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究——评《职业语文(第4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145.

[2]马静.依托信息化平台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9,17(32):103-104.

[3]张丽丽.“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J].汉字文化,2019(21):173-175.

[4]邢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基于职业能力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102-104.

刘月娜,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