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2-05-30刘志艳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革新手段形式

刘志艳

“学、练、赛”一体化是当前体育课程开展革新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加以调动,还能利用相对整体化的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运动技巧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这对切实提高课程开展质量,全面实现教学形式的相应改革,都能起到积极的发展意义。而要切实将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学、练、赛”一体化,教师还需从其发展意义、阻碍问题等角度展开深层次分析,进而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一、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革新的意义

明确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革新意义,是切实提高课程后续开展效率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明确一体化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意义,课程的全面开展效益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一)符合教学整体论的原则

从“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出发,教师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手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巧妙应用,能最大限度保证课程的展开符合教学整体论的相关原则。由于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切实将教学过程中的三项有机教学方式进行了巧妙融合,而且能在内容与应用的角度使其相互交融,这就意味着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整体性会相对较强,那么这一开放性的综合教学形式势必能与新时期的高中体育课程开展要求有所契合。除此之外,相互关联下的“学、练、赛”一体化,还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渐进、协调作用,这对切实保证三项基本原则都能被学生所接纳的整体论要求而言,能起到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所以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对高中体育课程的全面开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階段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高效展开,其目的已经不仅是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对教师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即在课程的全面开展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切实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进而保证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思想观念,进而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性。而“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恰好能在充分完善课程开展形式的同时,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并能通过对三项教学手段的融合应用,展开相对有效的结构革新,这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树立自主运动意识而言,能起到积极的教学影响。由此可知,在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融合“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辅助学生形成运动习惯

除了上述两点优势,在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巧妙融合“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还能在完善课程的开展结构、强化教师的教学习惯以及树立学生的良好运动习惯等角度起到积极意义。从课程结构的角度来看,“学、练、赛”一体化这一教学手段所包含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较为多样,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在课程的结构设计中给予教师良好的助力,使课程开展的结构性与整体性都相对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备课压力。而从教师的教学习惯与学生的运用习惯养成等角度来看,则能从其本身的应用状态角度进行观察,即明确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教学内涵在于依次完成对课程教学的讲解、训练与比赛。而这样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不仅能将课程的开展构架搭建好,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还能完成相应课程学习的深刻记忆,这对学生后续的生活与发展而言,也能树立更好的教学规律意识,对辅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观念起到积极的意义。

二、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革新存在的问题

在明确“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切实能给予学生的学习帮助之后,教师还可以从当前体育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并将高中体育这一阶段的特性融入其中,这样后续的课程革新方向才能得到有效树立。而就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开展现状来看,阻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革新发展的问题就多出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师的整体教学观念陈旧

从当前的高中体育课程的相关开展现状来看,最突出的一点教学不足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因为我国曾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受到的“唯成绩论”思想也会更深,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更是要抓紧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当前大多数教师针对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都会有所不足,更别提心思花在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还有大部分高中教师为进一步传授给学生文化理论知识,而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进行文化课辅导,这难免会导致体育课程的基础教育都达不到既定标准。除此之外,不仅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阻碍了体育课程的全面开展,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意识不强,也是课程开展难以切实达成革新目的的原因之一。高中学习环境相对紧张,课业繁重,而体育教师的课程设计不完善,自然会让学生认为,体育课程的开展就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身心,从而使他们的重视程度降低,这并不利于课程的进一步革新与发展。

(二)教学手段单一

在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基础上,课程开展的手段相对单一也成了不容置疑的一项问题,即教师没有将更多的心思放在课程设计中,这就难免导致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整体课程的开展往往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将重点内容、特点传授给学生,之后便让他们自主练习一段时间,随之放任其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给了学生很多“自由”与“放松”的机会,但实则并没有起到高中阶段利用体育课程,并切实释放学生课程学习压力、培养其形成良好体育认知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学形式的单一性,还会使“学、练、赛”的一体化教学形式难以全面展开。因为“学、练、赛”一体化的相关教学对其中各项的教学要求都相对严格,一旦哪一个角度的教学开展达不到既定标准,整体课程的教学效益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整体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全面、有效展开的。

(三)学校综合性教学设备不足

除了上述两点的不足,当前大部分高中缺乏体育教学设备,也是阻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巧妙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的整体性相对较强,而且对课程教学的需求较高,即其会要求教师能在教学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或主题教学下的设施完成前期精准教学,之后的练习与赛事,更是对课程中的教学场地、设施要求较高,所以这时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够完备,便难免会使课程一体化的展开效率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更高效地展开相应教学。以“篮球”这一基础性教学类型的“学、练、赛”一体化为例,当教师想要切实展开这一课程的相关教学过程时,便会对篮球的数量提出要求,即使将学生按照标准赛事且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上场的条件,加以小组化划分,一个班五十人的状况下,还需配备五个及以上的篮球作为基础设备,而后续的练习与模拟比赛更是会在课程时间的限制下对学校提出三个以上篮球场的硬件设施要求。因此,当前各高中对体育课程、体育设施配备的不足以及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练、赛”教学手段难能切实发挥作用的一项阻碍要素。

三、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开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革新的措施

从上述几点教学问题分析中,教师对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与革新,已具备相应的部分认知,但要切实保证“学、练、赛”教学手段效益在课程革新中充分发挥,教师还需从“学练结合”“以赛促学”两个大方向上多加重视,从而保证教学对学生与课程的同步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学练结合,突出体育课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要切实发挥“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手段的积极意义,教师首先就可以将“教学”与“练习”加以有机结合,即利用同步或指导状态下的教学练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大量的练习,辅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并切实学习到课程教学中提到的知识技能,这样教学的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身发展才能得到同步提升。

1.先教后练,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学生主体

学练结合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成教学设计,如利用“先教后练”这一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擅长用教学手段来完善课程编排,就能在充分发挥教师经验的同时,将课程结构加以改变,进而强化课程的教学效益。但在利用“先教后练”的相关手段完善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控学与练之间的课程占比。一方面,要意识到教学的高效性,另一方面,还要对练习的方向、标准化以及实效性加以把控,这样才能在最优的比例下完成对教学课程的全面革新。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心球投掷”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先利用高效率的示范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对这一运动拥有部分了解,再让他们依次完成相应的标准化演示,这样能更好地避免运动误差,同时强化练习效果。而在完成前期的高效指导教学环节后,教师还可以从创设趣味练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相应的大量练习,如利用不同的距离设定“靶子”,并让学生彼此比较,看谁能在标准地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投得又远又准等。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课程的展开既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还能切实提高他们的课程参与程度,使其能得到良好的学习与练习。

2.边练边教,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学习互动

在“先教后练”的基础上,还有一种更高效,且能切实保证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即“边教边练”。在“边教边练”的课程开展形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得到明显的提升,而且课程本身的开展时间也能得到有效缩短,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利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但在“边练边教”的课程开展形式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地位的转变,即其要将自己更多地放在辅助教学指导的地位,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双方间的有效互动。这对进一步提高课程开展效益、完善“学、练、赛”一体化设计有促进作用。

(二)以赛促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兴趣

继将“教学”与“练习”加以结合之后,教师还要从“比赛”与“教学”之间寻找有效关联,意识到“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所能起到的积极调动性质,这样才能进一步形成“以赛促学”的“学、练、赛”一体化课程革新,并进一步实现高效教学形式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体育运动认知、树立相应体育习惯的教学目的。

1.抓准赛事时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以赛促学”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完成的基础工作便是抓准赛事的开展时机。体育运动赛事同文化课程的常规考试一样,恰当地运用时机能保证它们的高效发展效益,而不合时机地开展教学赛程,非但难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检验其学习结果等目的,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课程教学资源有所浪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排球”相关教学时,就可以尝试在课程开始前,便将课后的比赛告知学生,这样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加大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优先找准自己的“队友”,并与其形成良好的练习默契,从而赢得后续比赛的胜利等。

2.丰富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的多维度训练

丰富的比赛形式,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赛参与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条件。与此同时,相对丰富的教学比赛形式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对学生体育学习掌握程度的相关检测,这对进一步构建一体化教学方式而言,也極为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有效地将高中体育课程加以革新,并将“学、练、赛”一体化式的教学手段融入其中,进而达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树立正确体育认知的目的,教师便要从这一新形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价值、当前课程开展中存在的不足等角度,完成基础分析。之后再以此为据,完成学练结合、以赛促学的相关教学形式设计,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将课程开展效益加以提升,并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也随之加以有效推动。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革新手段形式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