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视野下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濮慧峰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融合活动

濮慧峰

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勞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新时代的教育体系应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STEAM教育模式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既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也兼顾了劳动教育的特点,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探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将实际生活的具体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对象与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STEAM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劳动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技能是财富,也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必要保障。劳动教育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内驱力。STEAM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基本能力。因此,将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相融合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与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每一位教育者心中。STEAM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技能,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性,利用综合性的学科技能面对真实的问题,使问题的解决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STEAM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劳动教育贴合学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劳动活动的情境性

STEAM教育注重探索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思考与探寻,通过构建一个真实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收获社会性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实现劳动活动,而在于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劳动、踏实肯干、体恤他人的美好品德。STEAM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给劳动活动赋予了更为贴近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培养美好品德,学会感恩。

(三)突出劳动活动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STEAM教育的每一个字母都有一个不同的含义,其中“A”所指的是人文艺术类内容。STEAM教育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将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相融合,是劳动活动与人文艺术性的融合,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亲手设计、制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帮助学生追求高雅的情操,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属性,帮助学生构建“劳动美丽而光荣”的思想意识,在劳动活动中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与融合。

二、基于STEAM视野下的劳动教育实践途径

(一)确认劳动教育项目

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劳动教育的项目设计中,教师在从学生立场出发的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素养,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环境,确保劳动教育项目能将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以甘肃省为例,甘肃省地处西北,较为干旱,但因其多样复杂的气候,种植的常见花卉的种类很多,其中最有特点的便是菊花。菊花生命力顽强,格外耐旱,因此能在甘肃兰州生长得很好。同时,自古以来,菊花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文人墨客常以菊花比喻高洁的情操,菊花是中国传统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意向。因此,如果将种植、照料菊花作为劳动教育的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技能,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为学生的劳动活动奠定了文化基础,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在STEAM教育视角下,劳动教育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二)规划劳动教育方案

“项目式学习”是STEAM教育的主要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发展情况出发,构建整体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法。基于STEAM教育视野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更为宽广、全面的知识层面,从文化与技能方面出发,引导学生认知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这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劳动活动,增强对于劳动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学材料、引入教学资源等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劳动的真实场景。为了将STEAM教育与劳动教育更好地融合,以发挥最大的优势与效果,教师应当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1.注重构建情景。STEAM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不同角度来感知劳动。同时,STEAM教育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提高自主性。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劳动教育中活动情景的构建情况,确保学生所参与的劳动活动与情景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具有真实性。切勿让学生参与的劳动互动脱离了现实与文化背景,成为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

2.跨学科探究。STEAM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时,教师就应当扩展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将劳动活动与不同的学科文化结合起来,同时以跨学科的视角来看待劳动学习,并从中挖掘到更多的劳动内涵。

例如:在分析“现代农业机械应用价值”这一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跳出劳动教育的框架,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统计学知识,来分析农用机械的各项生产成本与其劳动效率之间的对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待这一议题,思考推行农业现代化升级对于国家发展、乡村扶贫能够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三)设计劳动教育过程

项目设计是STEAM教育视角下劳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优秀的过程设计应当具有真实性、全面性与深入性,从现实生活出发,解答学生存在的劳动问题,带领学生认识劳动工具及其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探索。

以农业劳动生产为例,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没有务农的经历,因此面对农具常常一头雾水,既不知道农具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农具有什么作用。这时候,教师在劳动活动开始之前,就应当带领学生理解劳动相关词语的含义,如浇水、犁地、施肥、播种、采摘、喷药、收割等。其次,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认识农具及其用途,如了解农业自动化喷灌、收割、施肥等生产器具的工作方式。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亲身体验农业劳动,并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借助信息技术了解农业机具中隐藏的科学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农业生产。如引入农村劳动模范故事,包括村庄发展史、脱贫攻坚案例等,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农业劳动的艰辛,并正确解读当地独特的乡土农耕文化;从数学与物理视角,思考农业器具的作用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使用方式。包括“农药配比问题”“机械参数设定问题”“喷淋范围确认”等,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并分别从劳动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物料成本等多个方面,对比传统农耕与现代化农耕之间的优势差距。

(四)产出劳动教育成果

通过前三部分的引导,教师为学生后续的独立学习奠定了基础,打开了思路。基于此,学生能从科学的角度对“农业文化”进行探索。在劳动教育产出成果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劳以造美、劳以树德、劳以创新、劳以强智”这四个方向,学生可以自由进行选择,在不偏离学习主线的情况下,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STEAM视角,对STEAM教育与中学劳动教育的融合优势进行了分析。随后按照“确认劳动项目→规划劳动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开展劳动实践→产出劳动成果→评价劳动质量”的顺序,讨论了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途径,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融入更加丰富的学科元素,以此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整体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注:本文系“基于STEAM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劳动教育课程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YLX〔2021〕064)的课题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劳动融合活动
“六小”活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活动随手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