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再就业,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2022-05-30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作

张礼恒:做钟点工很适合老年人

10年前我刚退休那阵子整天没事干,每天过得很无聊,时间长了,就想找个事干。

一天,我在街上闲逛,见一个饭馆门前的广告牌上写着招洗碗、择菜、做面点的钟点工。我当兵时在炊事班干过,包包子、饺子很拿手,于是我走进饭馆,对老板说想应聘面点工。面点工算是一个技术活儿,每月的工资是1600元。从时间上来说,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2小时,不累,我干起来也得心应手。我包的包子和饺子味道与众不同,得到客人们的好评,顾客明显多了起来,我也受到了老板的称赞。我还给老板提了一些合理化建议,改进了饭馆的饭菜质量。很快,我每月的工资就涨到了2600元。

我认为做钟点工很适合老年人。挣钱多少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既打发了时间、活动了筋骨,又充实了生活、发挥了余热。

王玉春:我在小区当保安

我退休后身体还很好,就想着找点事做。我家与小区的物业办公室相邻,有一次见到物业经理,我就对他说:“我想在小区当保安。”他见我身强力壮,于是欣然同意。小区保安的工作不太紧张,平时只需要做好进出人员的登记和引导,上班期间还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由于离家近,每天三顿饭我都可以回家吃。

疫情期间,我承担了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等任务,引导群众非必要不外出、出行做好个人防护。我在小区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各类通知,还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消除居民的恐慌心理,同时提醒大家甄别不良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科学有序地应对疫情。

在小区当保安5年,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丰富了退休生活,让自己继续保持良好状态,我感到幸福和快乐。

杨鸿恩:选择熟悉又热爱的工作

1998年我退休后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原单位帮忙;二是到一家民营企业就业,待遇比留在原单位要高出很多。经过认真考虑,我选择了在原单位帮忙,理由是人熟、工作熟,干起来得心应手,也符合我的兴趣爱好。

我退休前一直从事文秘工作,还是多家报社的通讯员和驻地记者。返聘后,单位分配给我的工作大体有三:一是帮忙修改别人起草的文字材料;二是负责编发《河北中医药》,每月一期,每期6000来字;三是兼任《中国中医药报》的记者,采编新闻稿件。这几项工作对我来说都轻车熟路,所以完成得都挺好,领导和同事都很满意。尤其是新闻报道工作,每年我都能超额完成报社交给我的任务,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驻地记者,有三篇稿件还在全国中医药好新闻评比中获奖。直到2011年,我才辞去了上述工作。返聘的13年间,虽然挣钱不多,但我因为生活过得充实而心情愉悦。

退休后想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做些事情,是一件好事。但具体干什么工作,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而定。

汪兴福:要身体健康,还要有一技之长

刚退休那年,我突然闷在家里很不习惯。后来经友人介绍,我到一家装饰城上班,当了企业广告和对外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我当时身体不错,新工作符合我在职时的特长,干起来也顺手。但干了两三年之后,我感觉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体力上渐渐有些吃不消,就主动辞去了工作。不过,我回家后也没闲着,搞起了業余创作,被家人戏称为“在家再就业”。我老伴在单位做财会工作,退休后被人请去做会计,干的年头比我长。

老年人再就业,至少要身体健康,还要有一技之长。拿我熟悉的老年人来说,有些医生或工程技术人员即使到了70岁甚至更高的年纪,用工单位也不愿轻易放人走。

李步庄:参加史料编撰工作

1995年,我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退休。1997年的一天,陵园的领导来找我商量,说正在筹划将陵园40多年的历史搜集、整理出来,并集结成册,希望我参与这项工作。我当即同意了。

我们编撰小组共有5人,由一位离休的副主任负责,实行弹性工作制。除开会外,可以在家办公,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交办的任务即可。这份工作看起来挺轻松,然而,整理史料是一项非常严谨且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字基础和政治素养,是难以完成的。退休后能为陵园再做点事,体现自我价值,我很高兴。

张增林:发挥专长再干几年

我在初中、普高、职高、中专任过教,对各种教材都很熟悉。1999年我临近退休,有不少私立学校跟我联系,让我到他们那里去工作,提供的岗位有教学的,有教学管理的,还有招生的。其中,招生岗位待遇最高,教学管理次之,教学最低。当时我想:“老了,要干就干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为多挣几个钱丢了自己的专业。”所以我选择了教学。

由于我熟悉教材,教起来轻车熟路,再加上认真负责,所以教学效果很好。学校让我介绍教学经验,领导对我也很重视,像对待本校骨干老师一样对待我,年终评优、发奖金都有我的份。特别是我连续两年带了两届高考生,成绩斐然,圆了许多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梦,给学校争得了荣誉,我特别高兴。

2009年,我年满70岁,虽然学校还想聘请我,但是我想:“该到站了,见好就收吧。”从此,我彻底告别了讲台。我觉得,退休后如果身体和家庭条件许可,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再干几年。

汪小弟:工作有益身心健康

退休后突然闲下来,我感觉日子过得有点无聊,时常怀念上班的时光。正在我想找点事做时,原单位负责人打电话给我,说水情工作缺少人手,到了汛期忙不过来,想聘我回去继续上班,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来我干了20多年水情工作,对此很熟悉;二来我身体健康,家里又没什么牵挂,在家待着也没事。单位需要我回去,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于是我回到了熟悉的办公室,重新开始工作。

单位考虑到我年纪大了,不再让我外出工作,只让我在办公室值守,接水文站和雨量站打来的电话、整理报表、做预报。虽然工作轻松,但责任不小。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工作,不能出半点差错。抱着这种态度,每一组报表数据我都认真审核,每一个报讯电话我都认真记录,有特殊水情及时上报相关领导,单位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至今,我已重回单位5年多了。这5年间,我竟忘了自己已经退休,觉得还跟以前一样,和同事亲密相处,工作干得顺风顺水,同事都说我越干越精神了。

李湘杰:打工也快乐

退休后,是当社会舞台的表演者,还是观赏者?趁着身体还好,我选择了打工,继续当表演者。

我在唐山市常记功臣养老院找到了一份门卫工作。养老院里住着50多位扛过枪、打过仗的老军人,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认真负责、笑脸相迎、真诚相待是我的工作准则。除了做好进出人员登记之外,我还主动搀扶老人上下台阶,为老人代写书信、送报纸,热心解答老人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看到老人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他们感谢的话语,我感到无比快乐。我喜欢写文章。有一次,我根据养老院里老人们的真人真事撰写了一篇《养老院里的快乐老人》,被《唐山劳动日报》刊登。老人们看了都说写得好,夸我表达了他们的心声,这让我十分高兴。

退休后继续打工,既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充实晚年生活,在打工中享受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苏天民:百感交集的一段经历

提起退休后再就业的经历,我便百感交集。我刚退休不久,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堂弟来到我家,说一家房地产公司招聘会计人员,问我是否愿意去应聘。我曾在单位财务科工作多年,有相应的从业资格,但还是心里没底。老伴见我犹豫不定,对我说:“趁岁数不大,到外边闯一闯吧。”我觉着老伴说得在理,便答应去应聘。

应聘很顺利,公司领导安排我负责材料核算和工程进度统计,中午有工作餐,周日休息一天。自此,我每天深入20多幢在建楼盘的工地忙碌,为了每周一按时呈报报表,我还经常周日加班至深夜。虽然累点儿,倒也过得很充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后,该公司因资金问题暂停施工,我的工资时有拖欠。我向公司请辞,并讨要欠薪和加班费,却遭公司拒绝。我找到辖区的劳动仲裁部门咨询,工作人员告诉我:“你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务合同,不具备申请仲裁的基本条件。”我后悔当时没有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吃了哑巴亏。

康昌清:适可而止,安度晚年

我是医生,积累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退休没几天,就有人登门拜访,聘请我到县上的一所公立医院做临床医生。我在那里一干就是3年,后来又陆续在市区的多家诊所坐诊。那时,每天除了门诊诊疗,我还负责带教查房,并且经常组织专科医疗知识讲座,帮助我带的医生提高业务水平,督促和协助他们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医学论文,在各级医学杂志发表。直到76岁,我才真正退下“火线”。那十几年,我不仅小有收入,身心也得到了锻炼。

医生是被患者以性命相托的人,健康所系,生死攸关,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失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视力、听力有所下降,体力上也觉得有些不支,不适宜再做临床医疗工作。因此,我果断辞职,不再执业。辞职后,我的生活很充实,每日散步、看报、看电视、练习书法,偶有灵感就写一些小文章向报社投稿。我还坚持写回忆录,目前已完成了4部作品,颇有些成就感。

霍凤玲: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退休前,我一直在县委机关做组织工作。2015年退休后,好多企业想聘请我做文案和人事管理工作。我想,每天打卡上班,從早到晚与电脑打交道,可能对视力不好,于是我都婉言谢绝了。后来,一家物业公司想聘请我做调解员和小区绿化管理工作,不用坐班。虽然工资少,我却欣然接受了。一来我曾在乡镇当过多年妇联主任,做调解工作熟门熟路;二来我是农校毕业的,学的就是园林管理,但一毕业就改行做了行政工作,一直感觉有些遗憾。难得退休之后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每天面对花草树木,养心养眼,何乐而不为呢?

赵同胜:首要目的不是钱

老年人再就业是发挥余热,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温暖自己。奔着钱再就业,通过劳动得到收入,原本无可厚非,可如果一味奔着钱去,就很容易让工作成为包袱,给本来就体力和精力不济的老年人平添新的负担。虽然挣到了钱,但心情不一定好,这就与安享晚年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老年人再就业,可以把兴趣放在第一位。相比为了钱再就业,根据兴趣寻找再就业的工作更切合实际、更靠谱。有了兴趣这个基础,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了“玩”的成分,与书法、绘画、打球、下棋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加之还有钱财进账,精神、物质双丰收,自然是美事一桩。

马啸宇:生不如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退休后从事的还是和医药相关的职业。我曾在药房干过销售,也曾在一家中医院就职,还当过健康顾问,如今在村里开诊所。俗话说生不如熟,我做过医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执业经验,继续从事这个职业容易入手。我也有过改行的机会和想法:曾有一位朋友约我共同投资建一个生活超市。我反复考虑,觉得心里没底,就拒绝了。我还应聘过杂志社编辑的工作,但发现仅凭文字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从零开始,深入学习。由于差距太大,我不得不放弃了。

退休后择业应首选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在新岗位上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避免从零学起,起步艰难。毕竟岁月不饶人,人上了岁数之后,精力、体力等方面都打了折扣,想精通一个全新的行业很不容易。

周瑞海:我也找到了“工作”

看到别人退休后又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继续为社会做贡献,我怪眼馋的,也想干点啥。但是,我体弱多病,家人会同意吗?我与家人商量,想在所患的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家人看我没事做挺无聊的,就改变了让我“享清福”的做法。于是,我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由“闲人”变成了“忙人”。

通过园艺劳动、兴趣活动、健身运动,我的生活变得有目标、有追求、有奔头了。在园艺劳动中,我实现了让昙花白天开放的梦想,并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观赏,还把幼株赠送给了喜欢昙花的人。在兴趣活动中,我把多年来发表过的文章、摄影作品辑印成册,儿孙们看了之后说:“这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健身运动更是让我受益颇多,我今年90岁了,每天不是健步走就是扭秧歌,生活基本自理。

退休后不一定要到社会上打工,选择力所能及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目标、有期待,照样能发挥余热。

王银海:双向选择

我和老伴退休时身体都不错,也没有家庭负担,所以就选择了再就业。几十年来,写作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曾被《解放军报》和《战友报》聘为特约记者,还先后为两家工厂编撰了厂史和大事记。退休后,我被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聘用,编辑《文艺工作》。我精心选稿、修改、打印、校对、分发,得到领导的好评。老伴退休前在一家省级医院当护士,退休后应聘到一家私人诊所工作。老伴做打针、输液等护理工作非常娴熟,受到患者的称赞,诊所负责人对她也很满意。

老年人再就业,实际上也是一种双向选择,个人和用人单位都觉得合适才能实现。一方面要选择自己爱好的职业,才能做得开心;另一方面要选择熟悉的、能够胜任的岗位,才会被用人单位认可。

李海瑞:年逾八旬笔耕不辍

2003年,我离开了工作20多年的采编岗位,跨入“夕阳红”的行列。当时,我想找个工作挣点儿外快,可转念一想,自己不会务农,又不会经商。就在这时,县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提出聘我为宣传报道团团长。虽然没有工资,但除了稿费,县关工委还会根据发表文章的报刊级别分别给予稿费1~2倍的奖励,而且下乡采写的车票全部报销。这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于是我高兴地答应了。

时光飞逝,一晃近20年过去了。在这些年里,我冬不怕严寒,夏不惧酷热,奔波于城乡之间,采写先进典型和代表人物。与此同时,我还把县关工委的有关活动写成通讯报道发给各级报刊。我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文章上千篇,除稿费收入外,还获得了县关工委的奖励。为此,老伴不止一次对我说:“老头子,你年逾八旬笔耕不辍,还增加了收入,真不错啊!”

李占花:与琴声相伴

我50歲就退休了,当时身体尚好,就想找点事做。正好有家音乐培训学校需要一名日常管理人员,我就去了。这份工作不算累,主要负责老师和孩子们的课程对接,协助招生咨询工作,顺便打扫卫生。在这里,我听到的是琴声,接触到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时间长了,我喜欢上了这样与琴声、童趣相伴的日子。工作之余,我好奇地坐在钢琴前,向老师讨教,后来竟然也能弹出《小星星》等简单的曲目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是所有老师、孩子、家长和工作人员集于一室,有人弹琴、拉琴,有人唱歌、跳舞。和孩子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年轻了。

欢乐的日子过得总是有些快,不知不觉四五年就过去了。小孙女出生后,我帮忙带孩子,不得已辞掉了这份工作,但这段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后来,我干脆买了一架电子琴,报了老年大学的培训班继续学习,让琴声陪伴自己的生活。谈到退休再就业,我认为不在于挣多少钱,快快乐乐就好。

李家琳:退休后也能有用武之地

如今,很多人退休后以不同的方式享受幸福生活。我的邻居有一手好厨艺,并且做事有耐心。退休后,她到一位老人家里做家政服务,每天早上过去打扫室内卫生、洗洗涮涮,中午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陪老人说话,一天下来特别充实。

整日待在家里无所事事,身心很可能会慢慢变得懒惰,还有可能与社会脱节,内心变得空虚,成天混日子。如果退休后身体健康,还有为社会服务的爱心,那就走出家门,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当你融入一个群体时,就会发现,晚年也能享受美好的人生,也能过得非常有意义。我虽然没有再出去工作,但也过得很充实。退休并不代表真的老了,只要心不老,就能保持年轻态。珍惜大好时光,把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就是最大的人生赢家。

于炳绅:不必逞强好胜

我身边有不少再就业的老人。就拿邻居老刘、老马、老罗来说,他们情况不同,却各得其所。

老刘退休后,有人劝他一起经商。可老刘退休前是干技术工作的,对经商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便婉言谢绝了。后来,他选择发挥一技之长,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当了技术顾问,工作干得顺风顺水。

老马原来是干体力工作的,有一副好身板儿,于是退休后去干了运输。但一段时间后,老马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今非昔比,于是找了一个看仓库的活儿,这样一来就无须再拼体力。他凭着高度的责任心把工作干得井井有条,颇受好评。

老罗退休前就有诸多爱好,尤其喜欢做些小手工艺品,但那会儿没有什么时间干这些。退休后,老罗做了一些小手工艺品拿到市场上去卖,颇受欢迎。

总之,老年人再就业须因人而异,不必攀比,不必逞强好胜。要考虑自己的实际状况,能发挥特长的就发挥特长,实在不行,找个相对轻松的活儿,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错。

(摘自《燕赵老年报》2022年7月20日、7月27日、8月3日、8月10日、8月17日,秋之霜荐)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