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研究
2022-05-30方立新
方立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断深化的商业银行改革,如何优化费用预算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传统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入统计学置信水平概念,将费用预算和全面经营预算相结合,构建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并提出实现该费用预算编制方案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商业银行费用预算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商业银行优化费用预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引言
商业银行费用是指在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没有特定归属对象的相关费用,主要涵括人员费用、折旧与摊销以及业务费用等。因此,较高的费用会有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和管控,以提高经营绩效(苟晓霞,2013;李燕和王佳文,2022)。但面对内外部复杂的经营环境,当前商业银行的费用预算和管控工作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贷款利率LPR定价的执行、商业银行净利差不断收窄、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外部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尚未构建完善的内部费用管控体系,使得费用核算较为分散,无形中有损商业银行费用管控的效率。综上,优化费用预算管理,提高商业银行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对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刘沛,2011)。纵观当前商业银行所采取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費用管控效率,但仍普遍存在预算编制不准确、缺乏科学的调整机制、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陶能虹,2008)。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费用编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统计学置信水平概念,将费用预算和全面经营预算相结合,构建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以提高商业银行费用预算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经发展。
二、传统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及其局限性分析
在实践中,商业银行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不尽相同,通过梳理国内商业银行所采用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可将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划分为关键指标型、需求保障型、线性回归型、科学管理型和混合型等五类,下面将围绕上述五类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分析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及其局限性。
(一)传统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分析
1.关键指标型。关键指标型费用预算编制方案主要是通过引入关键指标作为费用预算编制的依据,将费用预算和关键指标建立强关联关系,从而间接地编制费用预算,通常使用的关键指标是成本收入比。该方案可以在事业部、业务板块、条线等机构设置不同的成本收入比,实现多维度的费用管控。由于成本收入比的杠杆效应,该方案编制的费用预算通常会结合特定的上限和下限使用,体现收入和成本的配比性原则,但关键指标的量化标准也可能存在主观性问题。
2.需求保障型。需求保障型费用预算编制方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式,通常由费用预算主管部门牵头,将设计好的预算表格发送至各单位,然后各单位依据实际情况自主编制费用预算,最后由预算主管部门汇总。该方案费用预算会经过多轮的反复沟通,最终由预算主管部门综合权衡确定。同时,为了发挥预算编制的专业性,商业银行在预算主管部门之外设置如信息科技部、办公室、后勤等二级费用预算编制中心,分别汇总编制特定类型的费用,最后由预算主管部门汇总形成总费用预算。该方案被各银行广泛采用,但缺点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了博弈策略,预算编制耗时长、效率低、流程繁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容易造成财务资源浪费。
3.线性回归型。线性回归型预算编制方案具有“自上而下”和“上下结合”的特征,主要是将费用预算作为因变量,再设定一个或者多个自变量的方式,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编制费用预算,具有准确性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既可以编制机构、条线费用预算,也可以针对特定的费用编制局部费用预算。该方案的缺点是数据处理量较大,容易忽视不同经营主体的差异,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有时候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4.科学管理型。科学管理型费用预算编制方案是将预算事项拆分为具体的“作业”,按照“作业”设定精确的预算标准,从而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如设定装修的预算标准、桌椅配置标准、电脑及耗材的个人配置标准、车辆单位里程的油耗标准等等,通过预先规划预算年度的具体事项,根据既定的标准配置精确的费用预算。该方案在特定的领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是该方案耗费的人力成本较高,预算编制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并不适用所有的费用预算编制,目前只有部分银行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了该费用预算编制方案。
5.混合型。混合型费用预算编制方案是综合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如对于总行本级费用采用需求保障型方案编制,对各分行费用预算采用线性回归型方案编制,对办公类费用采用科学管理型方案编制。该方案可以综合各方面的优点,适用性较强。也是最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案,但是该方案与全面经营预算契合度低,全员参与度差,预算执行效果有限。
(二)传统费用预算编制方案的局限性分析
传统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是在实践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却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不准确、缺乏科学的调整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等三个方面。
1.费用预算编制不准确。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率异常,超费用预算的情况多或者费用预算执行率偏低。造成费用预算不准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需求保障型方案中,各经营单位不够重视,二级费用预算编制中心未能发挥其专业性特长和预算管理职能,仅作为简单的数据汇总中心,导致基础费用预算数据质量不高;二是费用预算编制方法简单,总行在编制完费用预算之后,各分行只是参考关键指标或者采用线性方法简单地将费用预算加码和重分解,忽视了各经营机构的实际情况;三是过度依赖科学管理型方案,又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陷入精细化核算陷阱,编制的费用预算难以有效执行,一定程度阻碍了经营活动的开展。
2.费用预算缺乏科学的调整机制。实践中,费用预算可能存在一经确认不再修改或过于频繁修改两种情况,未能实现费用预算严肃性和灵活性的最佳平衡。首先,在需求保障型方案中,由于过多的采用了博弈策略,费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就会降低;其次,在关键指标型方案中,未能选取合适的关键变量,导致费用预算波动性偏高,难以保证费用预算执行的稳定性;再次,组织架构等原因导致预算管理流程过长,经营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费用预算不能及时调整;最后,预算管理的惯性和企业文化可能导致费用预算在最终确认之后难以调整。
3.费用预算监督考评机制不完善。在传统的费用预算编制方案下,费用预算虽然也会在执行过程中做一些调整和修改,但是毕竟是被动的和适应性的调整,这些费用预算编制方案本质是静态的,难以在动态的经营环境中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有时候甚至会因为预算考核偏离经营目标而阻碍业务发展,造成系统性矛盾,只有将费用预算和全面经营预算有机结合,才能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发挥费用预算对业务发展的支持作用。
三、全面经营预算与费用预算
(一)全面经营预算的内容
孤立的费用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预算与经营目标不匹配,预算职能和管理职能割裂等问题,因此只有将费用预算作为全面经营预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全面经营预算是指包含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方面的损益、资产负债、关键指标预算体系(如图1所示)。全面经营预算涵盖了商业银行全方位的业务,以目标为导向,通过规划整体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编制营业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预算,为整体业务结构、营收目标和关键财务指标提供全方位的管控平台(肖文东和陈盛光,2011)。
(二)全面经营预算的编制要求
全面经营预算的编制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预算编制内容要全面,不但需要编制员工费用、办公及行政费用等费用预算,而且需依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编制主要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各业务板块的综合经营预算;二是细化预算编制的维度,预算维度直接影响预算执行效率和预算监控的手段,要从多维度分解经营预算,如资产业务,要编制按区域、产品、期间、行业、资产质量等维度的业务预算,费用预算要按照机构、产品、条线、费用种类等维度编制,多维度的预算编制是提高预算准确性和后期预算监督的抓手;三是提高预算监督指标的多样性,引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和长期指标、经营能力和创利能力指标等,通过加权的方式,合理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三)全面经营预算的系统建设
全面经营预算需构建专门的预算系统,实现与数据仓库连接,提取信贷系统、费用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票据系统、FTP系统、结算系统等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和转换,提供多维护的预算分析和监控报表。另外,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关键指标的风险预警提示(如图2所示)。
(四)全面经营预算的体制保障
全面经营预算需要组织、流程、系统和模型四个方面的体制保障。其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全面预算的分行和各部门、预算单位的权、责、利关系,各主体要权责对等,责任边界清晰;其二,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修改、执行、监督与考核流程,在加强全面预算过程管理的同时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其三,提供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为丰富全面预算内容和管理维度提供技术保障,提高预算数据执行与监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四,建立实用的预算数据模型,通过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挖掘信息价值,实现主动预算管理,为全面预算的决策、监控、考评提供数据基础。
四、引入置信水平的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
将置信水平引入费用预算编制可以提高费用预算的灵活性,使得费用预算与经营目标相契合。按照预算数据的稳定性分类,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八个方面内容:
(一)设定关键控制指标的阈值
动态费用预算需要和经营预算相关联,关键阈值就是对商业银行经营预算的框架描述。关键阈值分为第一关键阈值和第二关键阈值。第一关键阈值是商业银行预算的支柱,一旦被突破需要立刻查找原因并及时修正预算方案,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幅、营业成本增幅、资产规模、负债规模、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占比、净利润增幅、资本利润率等。第二关键阈值从行业、机构、条线、会计科目等维度对预算目标进行细化,如房地产行业贷款利息收入及增幅、分行成本收入比、零售银行条线负债规模和增长率等。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第二关键阈值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调整。
(二)依据置信水平编制利润表项目以确认业务及管理费预算
商业银行应依据不同的置信水平编制利润表各项目,以满足关键阈值的费用控制目标。具体地,以利息收入预算为例,需要根据行业、机构、客户类型等维度,根据预期敞口、历史违约分布情况、违约损失率编制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利息收入数据,如在99%的置信水平下,某分行一季度零售贷款利息收入为X亿元(介于X-ε到X+ε之间),所有预算必须引入置信区间,从而得出不同置信水平的预算数据。业务预算数据可利用业务部门的专业性优势,合理、细致的编制业务预算,如成本收入比或者营业收入增幅阈值确认不同置信水平下业务及管理费预算,如99%的置信水平下,20XX年业务及管理费预算为70亿元(70-ε,70+ε),99.5%的概率下20XX年业务及管理费预算为68亿元(68-ε,68+ε)。
实践中可以使用两种方式确定具体的营业费用:其一,根据成本收入比阈值编制的营业费用=与阈值相同置信水平的成本收入比×营业收入;其二,根据营业收入增幅阈值编制的营业费用=存量费用+β×(与阈值相同置信水平的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β为统计学上的营业收入增量和营业费用之间的决定系数。
(三)编制员工费用预算
确认业务及管理费总预算之后,人力资源部可根据人员规模和结构、薪酬水平、歷史数据、社保缴纳比例等指标编制员工费用预算。由于员工费用预算相对平稳,因此员工费用预算适用所有置信水平的预算。
(四)编制折旧费用预算
折旧费用的预算相对平稳,存量房屋租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可以根据会计学方法,直接逐笔模拟出折旧费用支出。商业银行只需要编制不同置信水平下新增资本性投入即可以编制出折旧费用预算,如50%的置信水平下,X房产将在6月竣工验收,预计成本300万元,商业银行列出不同置信水平的资本性投入表之后,计算资本性支出项目的费用期望。折旧费用预算编制的核心是提高资本性支出计划的概率,从而要求通过考核来提高资本性支出费用期望的准确性。
(五)编制办公行政费用预算
从季度角度看,商业银行可将近5到10年季度办公行政费用设为一个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方法,编制出未来一年的办公行政费用预算。具体来说,按照以下三种方式编制办公行政费用预算:其一,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编制费用趋势,回归因素为人数、面积、车辆数量等。其二,采用哑变量或者滞后项编制办公行政费用预算的周期项。其三,在剔除办公行政费用预算趋势项、周期性因素之后,剩余数据依然满足一阶矩稳定、二阶矩稳定和协方差平稳,从而可采用AR、MA或者ARMA模型建模残差项目,这种情况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完美的编制出未来一年的办公行政费用预算。
若商业银行的办公行政费用不能用时间序列模型建模,需引入营业收入增量、成本收入比等控制变量,编制相应的办公行政费用预算。具体编制办公行政费用预算,可以细化到不同的会计科目、机构场景,如99.5%的概率下,成本收入比在30%的前提下,某分行20XX年外包人员费为2000万元。最后通过计算所有预算科目的期望得到不同置信水平下的办公行政费用预算。
(六)编制弹性费用预算
业务及管理费总预算减去相应置信水平的员工费用预算、折旧费用预算、办公行政费用预算之后剩余的额度作为该置信水平的弹性费用预算。由于弹性费用预算存在较大的波动性,首先应采用定性的方式,结合历史数据确定机构预算额度、战略预算额度、条线预算额度、特别周转额度等;其次引入控制变量,分别编制机构预算额度、战略预算额度、条线预算额度等弹性费用预算,各种维度的弹性预算费用编制方法相同,编制时均引用原业务及管理费用预算的置信水平,预算编制原理为:
XX预算额度=f置信水平(?FTP创利,?营业收入,?存款,?客户指标,....)
以机构弹性预算为例,编制的预算结果为:机构弹性预算(99%)=100+机构数量×β1+存量存款×β2+增量存款×β3+存量FTP×β4+M4×β5+ ....
其中,Mj为控制变量,βi为该控制变量的相关因子矩阵,弹性费用预算需要根据不同的置信水平确定好不同的相关因子矩阵集合。
(七)結合关键指标阈值和模型诊断完善预算计划
按照上面的步骤初步完成业务及管理费用预算编制之后,需要根据关键阈值和模型诊断作出如下两个方面的完善:其一,结合历史数据、当年经营需求、第一关键阈值,复核上述步骤编制的费用预算是否存在预算不足或者预算过度充裕情况,费用预算与历史水平和经营需求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编制的弹性预算显著低于历史水平,无法满足当年经营需要,则需要调整第一关键阈值,重新按照上述步骤编制预算。其二,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编制费用预算时,审慎选取控制量,需要检验模型是否存在遗漏变量,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等情况,确保模型自变量完整,模型F检验显著且每个自变量的t检验显著,利用模型诊断的技术重新复核所有预算数据是必要的。
(八)执行、监控与预算调整
当业务及管理费的预算确认之后,需要定期监控各项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预算的差异分析模块,及时找出预算执行的偏差原因并修正不同置信水平的各项预算数据,观察新的置信水平下,不同的费用预算和经营指标是否会触发第二关键阈值或者第一关键阈值,并做出及时的预警提示,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费用预算,如弹性费用预算修改相关因子矩阵。
五、实现动态费用预算方案的相关建议
全面经营预算框架下的动态费用预算可以和企业经营目标保持统一,具有兼容度高、适应性强、高度智能等特点,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费用预算效率。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推进基于置信水平的动态费用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一)健全预算管理相关制度
健全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也是进行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的制度依据(张德银,2008)。动态的费用预算是全面经营预算的组成部分,完整的费用预算编制需要全行各机构、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商业银行应完善预算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机构、各部门费用预算管理的责任边界,规范人员分工和预算管理的各项流程,从而减少由权责不清带来的沟通成本。
(二)推进专项信息系统建设
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涉及的源数据系统多,数据处理工作量大。为了保证费用预算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费用预算管控的有效手段和优化预算管理相关流程,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专项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不同维度的关键指标用于动态费用预算和考核,如各机构、条线的营业收入、FTP创利、历史责任成本、成本收入比等。专项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多系统数据的整合,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费用预算解析,为费用预算管理提供综合性平台。
(三)建立有效的费用预算考核机制
费用预算考核是提高费用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施华强和彭兴韵,2003)。商业银行需建立科学的费用预算奖惩机制,一方面,将费用预算考核纳入日常管理,对费用预算管理好的部门、机构、事业部要在绩效考核、资本分配、财务资源配置、内部转移定价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另一方面,对于费用预算编制、执行差的部门、机构、事业部要在相关领域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同时,费用预算考核要定期收集各方意见,采取不定期考核的方式,促进费用预算考核和动态的费用预算相互协调,防止费用预算考核和业务发展的脱节。
(四)加强过程控制
基于置信水平的动态费用预算是复杂但是精准的预算管理模式,需要持续加强过程控制,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该动态费用预算管理体系。一是定期做压力测试,按照谨慎性原则设定压力情景,针对测试结果制定一些前瞻性的费用管理预案;二是利用多维度差异分析功能,结合实际情况查找费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问题,不断优化费用编制和控制的方式,实现费用预算编制—控制—调整—考核的良性循环。
六、结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优化费用预算管理是商业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传统费用预算防范编制方案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入置信水平概念,构建基于置信水平的商业银行动态费用预算编制方案,并提出健全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推进专项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费用预算考核机制和加强过程控制等政策建议以推进基于置信水平的动态费用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的规范化、科学化,为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苟晓霞. 浅析战略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J]. 财会研究,2013(8):52-54.
[2]李燕,王佳文. 预算绩效管理问责要素分析与机制优化[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1):11-21.
[3]刘沛. 论企业预算管理优化的制度与措施[J]. 财会研究,2011(15):57-59.
[4]施华强,彭兴韵. 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J]. 金融研究,2003(10):1-16.
[5]陶能虹. 国内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研究现状及启示[J]. 金融论坛,2008(10):52-57.
[6]肖文东,陈盛光. 商业银行预算管理:现状与展望[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4-89.
[7]张德银. 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 金融论坛,2008(5):38-43.
作者单位:徽商银行财务会计部,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