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你的“健康账户”还好吗

2022-05-30

家庭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胆固醇社交

都说人生不能随意透支的3样东西是:健康、信用、感情。其中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是一切生活的基础,透支了健康就失去奋斗的意义。但,生活中的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明知道某种生活习惯不好,却认为一时的放纵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于是,熬夜、抽烟、酗酒、饮食不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侥幸当成日常。可健康是经不起挥霍的,透支了健康,迟早会吃到失去健康的苦头。一晃2022年就要走到尽头,回头看看,这一年,你是否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如果我们可以把身体的生理储备看作一个“健康账户”,凡是有利于健康的因素,都能帮我们“存钱”,也就是增加“健康账户”的储备;而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则会促使我们不断“花钱”―― 透支健康。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横亘在从“健康”到“慢性病”之间的灰色地带,加速我们生命的“透支”。

经常熬夜,将心脏推向崩溃边缘

2022年,你熬了几个夜?还是熬夜是你的生活常态?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资料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从100年前的8小时,缩水到了今天的6.8小时。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熬夜率都超过70%,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人熬夜率也超过60%。简言之,晚睡、熬夜等不良的作息习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城市。

经常熬夜不仅会变丑,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这个影响有多严重,不少“心存侥幸”的熬夜人可能并不清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团队的一项调查则给了我们一个明晰的答案。研究人员调查了412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后发现,熬夜会增加心肌梗死的损伤面积,约比非熬夜者高出20%,并影响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此外,调整混杂因素后,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研究者还发现,熬夜会导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显著增加92%。

那么,熬夜后我们的心脏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按照平均每分钟跳动60~70次,预期寿命70岁计算,人的一生中心脏约跳动20亿次,源源不断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保障机体正常运转。夜间本是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时候,如果打乱它的规律,对心脏的损害会很大。如果是偶尔熬夜,会打乱各种细胞介质和炎性因子的分泌,为了保证血压水平,心脏必须更卖力、更快速地泵血;如果是长期熬夜,炎症因子和白细胞聚集会加速动脉斑块的形成和硬化,心脏也必须花更多时间泵血,把控心跳的心脏传导系统就会被打乱节奏,出现心律失常;熬夜还会直接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节律,身体会分泌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会升高血压和心率的水平,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因此,不要心存侥幸,如不注意调整生物钟节律,不合理作息,将会为身体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饮食不节制,加速血管堵塞

心血管领域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人与动脉同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血管能工作多久,人就可以活多久;如果血管老化,人也会变老,甚至是寿命变短。

人体的血管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它担当着向身体各个部位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及把身体代谢废物清除体外的任务。如果这条“道路”交通不畅,就会导致营养物质不能及时送达,废物不能及时清除,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有可能直接引发心肌梗死、脑梗塞、猝死等严重的后果。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长郭艺芳介绍,动脉粥样斑块是发生心梗、脑梗的主要机制之一,而胆固醇是形成粥样斑块的“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斑块,也就不容易发生心梗、脑梗。但胆固醇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它是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激素的成分,人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它。在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时期,人体快速生长,每天需要大量的胆固醇来组成细胞膜和生成激素,所以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非常低。到了中老年,人体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开始走下坡路,每天死亡的细胞超过新生的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不再像以前那么多,如果此时我们再过多地摄入脂肪,就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越来越高。这么多的胆固醇没有用武之地,它们便每天在血管中游荡,到处寻找安身之所,很快它们盯上了血管内壁,在此安营扎寨,最终形成斑块。可见,动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硬化,而摄入过多的脂肪会加速这一进程。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偏好外卖、快餐,而这些食品很多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血液里面的胆固醇含量变高,慢慢地血液会变得浓稠,容易导致血管堵塞。此外,长期吸烟、酗酒也会改变血脂构成,使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清抗氧化作用减少,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和脑梗的发生和发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4%,同时患者群逐渐年轻化,血脂异常已经成为30~50岁年龄段人群健康的“第一杀手”。看到这里,你嘴里的炸鸡腿、汉堡、烤肉、可乐、奶茶还香吗?赶快放下这些“垃圾食品”,去医院做一个血脂检查吧,如果发现血脂异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危险事件的发生。

被手机电脑“绑架”,过早失去“用眼自由”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你的时间是否都被手机、电脑填满了?你的眼睛是否已经发出干涩、发痒、酸胀等求救信号?如果是,说明你的用眼“额度”早已透支,再不保护眼睛,你将失去“用眼自由”了。

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统计:正常情况下,人平均每分钟眨眼12.5次,除去8小时睡眠时间,一个人每天眨眼的次数大概能达到1.2万次。然而,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等各类屏幕,会使眨眼的频率自然下降,减少到每分钟4~6次。这会使你的泪液蒸发过快,眼睛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与保湿。

再者,电子屏幕的光线亮度对眼睛的刺激不容小觑。人眼能适应的舒适亮度是300~400勒克斯(办公室内的亮度一般为300勒克斯)。如果强光刺激,瞳孔会保护性缩小,引起瞳孔括约肌痉挛,出现眼胀痛和头昏头痛。此外,瞳孔缩小还会引起晶状体变凸,聚光加强,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加深。

需要注意的是,总看屏幕不只会引发近视。临床观察,开刀最多的眼病是白内障,到了假期,最多见的是近视手术,而平时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干眼症。干眼症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的一系列疾病。它是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除了长期盯着电子屏幕,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长期处于空调等干燥环境、吸烟、维生素A缺乏、糖尿病等都是干眼症的风险因素。我国预计有超过1亿干眼患者。30~40岁人群中干眼患者超过20%,70岁以上人群中干眼患者高达36.1%。得了干眼症如果不予以重视及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眼表和眼睑的慢性炎症、角膜溃疡、斑翳,甚至失明。

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做好眼睛的日常护理和自我保健,看手机或电脑30分钟左右,就要放松休息一会儿,每天可以坚持做眼保健操与眼球操,帮助缓解视疲劳。

不爱运动、日照不足,人不老骨先老

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来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坐着,而不是迈开腿,起来活动活动。这就直接导致运动量的减少,日照接触不足,提高了关节骨病的发生率。近几年,关节炎、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病等常见于老年群体的骨科疾病开始呈年轻化趋势。

关节炎 除了运动过度及运动损伤,运动不足也是引发关节炎的主要因素。有研究发现,健身跑者骨关节炎患病率为3.5%,而久坐者为10.2%。这是因为经常运动可以促进软骨的新陈代谢,使滑液在关节内充分流动,润滑关节,提供营养。长时间坐着不动,关节会失去保护,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长此以往,容易出现炎症和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与自己无关。其实,偷走骨质的“惯犯”,早就潜伏在你体内。如一些年轻人极度缺少锻炼,缺乏光照,节食、挑食,高盐饮食,嗜好烟酒咖啡等,都可能促发骨质疏松。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表示,“年轻时要往骨骼‘银行里‘存钱,注意增加骨量,才能尽可能避免年老时骨量丢失等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积累骨量后,18~40岁年龄段人群要做好骨骼健康的维护,特别是要注意日晒,保证骨骼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

颈椎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催生了一个新群体——“低头族”。一个人的头部重约5kg,当前倾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通常呈60°角,由于杠杆和重力作用,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如果长时间“低头”,頸椎必将不堪重负,发生慢性劳损和退变,最终发展成颈椎病。颈椎病带来的危害可远不止颈背疼痛、四肢乏力、手指发麻、行走困难、头晕那么简单,如果不及时干预,它甚至会使神经功能受损,最终引发瘫痪。

腰椎间盘突出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经突破2亿人。而25~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突”检出率高达13.93%,居各年龄段首位。是什么因素导致年轻人发生“腰突”呢?长沙南湖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黄清明主任医师分析说,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年轻人被电子产品所吸引,户外运动减少,一方面降低了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增加了零食摄入量和进食时间,导致超重与肥胖;同时由于工作和使用电子产品时久坐,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脊椎所承受的压力上升,再加上部分年轻人没有养成好的坐姿习惯,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除了上述原因,大家还要警惕如下这些伤害骨骼的行为:长时间如厕,跷二郎腿,趴着午睡,常穿高跟鞋,爱喝碳酸饮料。为了保护好我们的骨骼,延长其使用寿命,大家要尽快纠正这些日常不良习惯,坚持科学运动,多到户外活动,平衡膳食,及时补充骨骼所需的营养。

沉迷社交媒体,变得越来越孤独

过去的一年,你是否处于这种状态:早上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手机;每天晚上即使困得睁不开眼了,也要撑着刷手机到很晚。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传统的社交观遭遇颠覆性冲击,以往的电话交流、面对面沟通已逐渐被“微博”“微信”与“社交网站”所代替。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工作、购物、社交、娱乐都要通过它来完成。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虚拟世界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线下的现实世界,有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现实世界,远离社会,变得越来越孤独。

美国一项研究证实,年轻人如果每天用社交媒体超过2个小时,自己的社会隔离感将增加1倍。研究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人们拓展了朋友圈,以更迅捷的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络,和亲朋好友分享信息,更充分地展示自己;此同时,社交媒体也弱化了使用者真实的人际交往,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离,让人更易感到孤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曾表示,社交媒体除了替代了真实的交往关系,也滋生了用户强烈的焦虑感。因为面对自己惨淡的生活与别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形成的强烈反差,很多人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助长各种焦虑。

再者,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上的研究还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可能与抑郁症症状评分升高有关。这项研究中,参与者在使用某款照片分享应用、某大型社交媒体平台、某短视频App一段时间后,自我报告的抑郁症风险分别增加53%、42%和39%。

如果你有手机依赖的情况,不妨像戒烟戒酒一样慢慢戒掉。有需要时再用,没需要时可以发个小呆,看本闲书,喝杯淡茶,做个伸展运动……你会发现,火热的生活永远在现实中。

【编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全球慢性病调查报告,中国的死亡人口中,由于慢性病死亡的比例达到了 89%,死亡总人口接近 9300万,因慢性病而过早去世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17%。这意味着大约每5个人中就会有1人因为患慢性病而提早结束原有的生命历程。

对于慢性病,不应该依赖于某一种药或某种治疗技术,应该采取综合管理模式,以预防为主,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即将奔向2023年之际,每一个人都应该评估一下自己的“健康账户”,如果存在上述“透支”行为,应该及时“止损”,改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从点滴增加“健康账户”的储备!

猜你喜欢

胆固醇社交
社交之城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胆固醇高就不能吃鸡蛋吗?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社交距离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