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逻辑 展开课堂对话

2022-05-30金丽春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珍藏逻辑天空

金丽春

【摘   要】厘清文本的行文逻辑,是语文阅读教学取得高效的基础和前提之一。《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段落多且短小,厘清前后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在把握教材和分析预习情况的基础上,围绕“为什么作者眼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一问,按照“基于预习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理解关键词‘生命的含义—圈点批注式默读—分享交流对话分主题—厘清内容逻辑顺序”这一流程开展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自觉关注文章内在逻辑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行文逻辑;阅读

作家写作,总会在主旨的引领下,将写作素材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组织。阅读作品,只有明白作者的行文逻辑,才能有效感知和理解文本的主旨。因此,语文课堂对话必须关注行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为例,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大部分自然段都呈现了一些自然现象,乍一看显得有些凌乱。若不引导学生梳理文本逻辑而只以品析某一语段为教学内容,那就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把握文本逻辑,确定解读重心

《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以“你看天空的珍藏——”和“再看大地的珍藏——”为提示,分为两部分。文章以时间为序,按照一天的顺序“清晨—白天—傍晚—夜晚”介绍了“天空的珍藏”,按照四季的顺序“春—夏—秋—冬”介绍了“大地的珍藏”。同时,抓住颜色、形状,写出事物的变化,并且通过联想和想象,巧用比喻和拟人,写出事物的特点。这使作者笔下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正因为文中所写事物丰富、画面丰富、变化丰富,所以教师需引导学生按文本的逻辑去阅读思考,以便透过“散”的“形”,聚焦文本“不散”的“神”。“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课文开头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神”之所在。而这里的“有生命”,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有生命特征”,而是体现在“变化之美”上,既指事物当下的形态和颜色丰富,也指不同时间维度上事物不断发展与改变。对于事物当下的变化,学生一读就懂,难的是站在整个时间跨度上看事物,关注它们更多、更大、更丰富的变化。

因此,《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可按照“基于预习确定对话核心主题—理解关键词‘生命的含义—圈点批注式默读—分享交流对话分主题—厘清内容逻辑顺序”这样的流程开展教学。具体而言,首先赋予“生命”以“一切看上去都生机勃勃,富有变化,充满热情和力量”这一内涵,接着通过梳理文章的逻辑以及进行语词的分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者将这么多事物融合在同一篇文章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随后以课文第一部分“天空的珍藏”为例,以太阳的变化、云彩的变化、天空的变化为对话分主题组织交流,进而使学生在对课文第二部分“大地的珍藏”的学习中举一反三,不断提升阅读和思维水平,培养自觉关注文章内在逻辑的意识和能力。

二、明晰学情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课前,教师布置了“通读课文”“摘录不懂的字词”“写一写阅读后的感受与疑问”等非指示性预习任务。之后,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生预习中找出的难理解的字词较多,阅读的感受则比较集中地体现为“世界万物都很美丽奇妙”“要学会观察、发现新的事物”“世界上存在的奇妙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肯用心去寻找”等等。读了课文后,学生提出“为什么世界上的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为什么说水洼像有趣的镜子?”“为什么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到来了?”“‘变幻为什么用这个‘幻字?”“课题中的‘世界是指宇宙还是地球?”“为什么天空和大地会有珍藏?”等问题。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作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认知冲突,并对作者独特的用字用词即文章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关注。这样的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意愿,诸如作者所说的“生命”究竟指什么,作者写了哪些有生命的存在,作者是怎样将平常之物融合在一起写的,等等。这成为本课教学的逻辑起点。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认知冲突,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围绕“为什么作者眼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对话核心主题,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将普通事物写奇妙的语言秘密,对课文“描写+联想(想象)”的方法形成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在尝试运用中进一步感悟世界的奇妙。

(2)对话过程中能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作者从“天空的珍藏”“大地的珍藏”两个方面将世界写得妙趣横生的内在逻辑和表达顺序。

(3)相机学习预习时提出的“呈”“幻”“群星”“奇迹”“余晖”“雕饰”“闪烁”等相关字词。

三、设计课堂对话,展开深入研读

(一)呈现对话核心主题

教学伊始,教师播放了一个有关世界的视频《美丽的地球》,要求学生看完后用“这是一个      的世界”的句式说一说感受。学生说出了“美丽的世界”“神奇的世界”“可爱的世界”等感受。

随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并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展开思考:“视频中出现的一些极普通的静态的事物,如卵石、模型、羽毛等,好像并不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是有生命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学生在发表观点时都倾向于认为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是有生命的,但对卵石、模型、羽毛等也有生命一说感到困惑。教师即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预习情况,顺势引出本课的对话核心主题:“预习中也有很多同学对作者的这一句话产生质疑,我们今天就基于这句话,围绕‘为什么作者眼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主题展开学习。”

(二)围绕主题深入研读

1.解决难读懂的生字词

鉴于学生预习时提出了许多难理解的生字词,教师在课上用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引导学生先朗读并理解词义,之后在课文中圈出這些词语,并思考其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联。

飞行   奇迹   雕饰   奇妙   融化   光辉   降落   闪耀

变幻   珍珠   闪烁   圆润   领略   映射   光芒   余晖

学生交流发现,有些词语来自“天空的珍藏”部分,有些词语来自“大地的珍藏”部分。教师运用课件的互动功能,将词语分成两组。

第一组(天空):飞行  雕饰  奇妙  降落  映射  余晖  变幻  闪烁

第二组(大地):奇迹  圆润  光辉  光芒  领略  闪耀  融化  珍珠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逻辑:从大的范围来看,世界由天空和大地两部分组成,而天空和大地又由不同的事物组成,所以我们常说“天地万物”。这篇文章写了“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作者用了这些体现天空和大地特点的语词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奇妙的世界”,并说“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那么,该怎么理解“生命”的含义?由此过渡到下一环节。

2.诠释“生命”的内涵

教师在学生默读课文后让其分享观点,自由说说对“生命”的理解。如有学生说小鸡、小鸭等都是有生命的。教师引出课文中提到的其他有生命的事物,引导学生思考:“小鸡、小鸭等有生命,我们很好理解,但我们从没想过云彩有生命,群星有生命,这又怎样理解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命”的含义。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①“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但这个词语的运用又不限于生物体,比如“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②由“生命”延伸出“生命力”。“生命力”指事物具有的生存、发展的能力,比如“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可见,作者将很多事物说成“有生命的”是很有道理的,视频将卵石、模型、羽毛等说成“有生命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3.通过圈点批注梳理文本

前一环节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还多处于概念层面。本环节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点批注,进行更深入也更形象的感知。圈点批注可帮助学生厘清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些事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师生分享交流。有的学生围绕“天空的珍藏”,梳理出了“太阳、云彩、雨点、水洼、余晖、群星”等事物;有的学生围绕“大地的珍藏”,梳理出了“植物、水果、大树、蝴蝶、鸟儿、秋风、冰柱、积雪”等事物。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并形成思维导图(如图1)。

4.学习“天空的珍藏”部分,关注对话分主题

该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根据学生批注的内容,对文本进行深入品析。

(1)关于文本内容的对话与交流。

◇对话分主题1:太阳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1,引领学生关注“太阳”:“作者写太阳的变化,都从哪些方面写?”学生交流后,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①名称的变化。如清晨时称为“太阳”,傍晚时称为“落日”。②阳光的变化。清晨阳光让天空呈现粉红色,之后太阳变得火红,傍晚的余晖则是金色、红色、紫色的。③速度的变化。清晨“慢慢地”,傍晚“不时变幻”——太阳东升和西落那么富有变化,是一幅活动的画卷,展现了一种生命的活力。随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再次体会太阳是有生命的。

◇对话分主题2:云彩的变化

学生关注作者写云彩的变化都从哪些方面写,并展开交流。他们通过“各种”“许多”等词语,发现云彩的变化很多,进而想象云彩会变出哪些形状,告诉我们哪些奇妙的故事。还发现雨天云彩的变化——从“又白又轻”到“又黑又重”,由云变为噼噼啪啪的雨点。最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云彩的内容,再次体会云彩是有生命的。

◇对话分主题3:天空的变化

学生交流发现作者是从白天和黑夜两个方面入手描写天空的变化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深体会天空是有生命的。

(2)关于写作形式的对话与交流。

在针对文本内容展开对话和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些景物写在同一个部分中的?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形式的特点并梳理行文逻辑,即作者按一天的顺序描写了“天空的珍藏”,写出了它们在颜色、形状上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如图2)。

之后,教师出示两类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第一类

a.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b.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c.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第二类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学生分析发现,两类句子都显示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很有画面感。其中,第一类句子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二类句子用了拟人的手法。

(三)回归对话核心主题

师生围绕对话核心主题品析语言,之后进行归纳总结。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了‘天空的珍藏部分,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学生交流后认为,课文所指的“生命”具有多层含义,比如万事万物皆处于变化之中,万物在不断变化中获得成长,万物都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等等。

教师最后总结:作者将这么多事物安排在“天空的珍藏”这一板块中,表达了赞颂世界万物的主旨。写作中,作者进行合乎逻辑的编排,如抓住时间的顺序、关注事物颜色形状的变化等,同时又发挥联想与想象,使普通的事物看起来就像有生命一样,使天空成了一幅活的画卷,写出了无限的奇妙。习作时,当我们确定了很多写作材料后,也需要对它们进行有序的排列,并用恰当的方式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只有内容安排合情合理了,逻辑安排明晰晓畅了,文章才能准确表达主旨。这是在之后的阅读和写作中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另外,因为课文写了“天空的珍藏”后,紧接着写了“大地的珍藏”,两者写作的逻辑和方法具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所以可以将前面获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内容的学习中。基于此,在课堂的最后时刻,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方法和顺序,提示学生下节课将继续按照这样的方法和顺序,学习“大地的珍藏”部分。

上述教學过程显示:关注文本的逻辑,是把握文意的重要方法,更是理清写作思路和阅读思路的重要方法;关注文本的逻辑,既要关注局部语言的逻辑,又要关注整体文段的逻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品析,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   321000)

猜你喜欢

珍藏逻辑天空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相隔近20年的重逢:“你来的每一封信我都好好珍藏”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天空之镜
永远的珍藏
心中珍藏你的爱
杰·凯的十大珍藏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一和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