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的培养

2022-05-30燕群谢天华

化学教与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双减初中化学

燕群 谢天华

摘要:初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摸索的问题,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更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作者以“四为”等四个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培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双减”背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2-0037-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2.12.010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是教育机制重建的过程,是让全社会越来越尊重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让学生回归正规学校教育的过程。[1]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教学中,要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质疑、探究,能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互动学习,使“双减”政策从容落地并不断走向深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化学课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笔者在教学中对“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能力培养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扬帆启航

学生学习,因情境而激发,因兴趣而主动,因获得而强化,因自主而有效。可见,在“双减”背景下,创设情境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不断激励学生在化学课堂好好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在课堂探求化学知识和发展化学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起点。因此,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而有效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科学地借助教科书中色彩图片,直观演示实验,多媒体播放音乐、动画、对话,或让学生借助教材中“卡通画”进行表演等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时,笔者让学生到讲台模仿表演教材55页图3-13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形成过程(见图1)。

甲同学扮演钠原子,乙同学扮演氯原子。

甲说:“我是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乙说:“我是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

钠原子愤怒地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说着将最外层一个电子一脚踢了出去。

氯原子高兴地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氯原子说着用网兜把钠原子踢过来的电子接过来,放到自己的最外层,达到了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谢谢!”“不用谢!”。他们非常友好地手拉着手形成“氯化钠”。如此,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积极求知的教学情境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乐学、趣学、愿学的心理,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扬帆启航的作用。

二、营造氛围,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波助澜

在严格贯彻“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之一。学生是化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学习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内化是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最大程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教师应积极采取自我加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就更需要潜心挖掘教材内容,营造化学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示例: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教学片段

【教师】多媒体展示:医学上常用某些含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为什么服用含有碱性的物质的药片就能减少胃酸呢?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同一实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教师】问:“如何判断酸与碱已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实验!”

【教师】“好,我给同学做一个演示实验,请同学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人试管,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振荡。“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没有现象产生!”

【教师】(‘没有现象产生就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怎样才能产生现象呢?”

【学生】“用指示剂。”

【教师】提出:“你能用老师准备的药品判断出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吗?”

学生稍加思索后跃跃欲试。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药品进行实验,互相配合着来完成这个难题。学生兴致勃勃,同组同学按照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有的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实验方案展示:

第一小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氫氧化钠溶液,现象:无色溶液。②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③向烧杯中再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结论:滴人稀盐酸溶液后红色消失,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三小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无色溶液。②向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向烧杯中再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实验结论:滴人稀盐酸后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五小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溶液。现象:无色溶液。②向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振荡。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③向烧杯中再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实验结论: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溶液发生了反应。

三个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产生的现象可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与盐酸溶液确实发生反应。教师进一步启发:“这三个实验方案,哪一个实验方案最佳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上述三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发现第三小组实验方案和第五小组实验方案用石蕊溶液作为指示剂,色差不明显,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所以第一小组实验方案是最佳方案。由于实验产生的现象帮助学生判断了酸和碱发生反应的情况,因此,学生对“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理解特别深刻。可以说,就是营造了这样浓厚的合作交流氛围,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质疑问难,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搭桥架梁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深度”自主学习。“深度”自主学习不是深在化学知识难度上,而是要教师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上下功夫!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化学知识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各种疑难问题,需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是科学探究和科学创新的原动力。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就是要教学生会思考、会提出问题,从而实现两个改变。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质、敢疑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论学生质疑的问题正确与否,都要从正面鼓励和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敢质、敢疑的好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新人。

示例: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片段

【教师】在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学习时,同学们已经观看过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今天老师再做一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你们仔细观察。实验结束。问:“各位同学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不假思索地按照教科书回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生成黑色固體是什么物质?”

【学生】“四氧化三铁”。

【教师】(我也予以肯定。)

【学生】“老师,生成黑色固体不一定都是四氧化三铁,还可能有其他物质。”

【学生】(哄堂大笑。)

【学生】同桌同学小声地说:“课本写得很清楚,你怎么不看?”

【教师】(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这孩子又出什么洋相!从教二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了使这位同学不尴尬。)“请安静,让他说说理由。”

【学生】“同学想一想,集气瓶中氧气的量是有限的,随着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而消耗,最后一段时间会不会有部分细铁丝没有与氧气反应,只是受热熔融而溅落,就有可能黑色固体物质中会含有没有参加反应的单质铁存在。”

【学生】学生都疑惑了,急于想知道原因。

【教师】(我趁热打铁。)要想知道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铁,根据它们物理性质是无法证明的,因为两者物理性质相似:颜色、状态相同,都难溶于水,又都能被磁铁吸引,所以验证它们是否共同存在,只能利用它们各自化学反应特征进行鉴定。每个实验小组利用所给仪器、药品通过实验,即可验证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没有参加反应的单质铁存在。 学生情趣盎然,通过实验观察到:滴加稀硫酸试管内有气泡生成,黑色固体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浅黄绿色;滴加硫酸铜溶液黑色固体只有部分变为红色物质,仍有大量黑色固体存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形成结论: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两种物质共存。我即刻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敢于质疑精神,号召同学向他学习。顷刻间,同学们掌声雷鸣,受益匪浅。正是这种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搭桥架梁的作用。

四、开放试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插上翅膀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落实。[2]电影《天下无贼》当中葛优说的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传统教育已不能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而化学开放性试题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现初中化学的育人价值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开放性试题在给定的条件下,结论不唯一,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学生阅读、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学生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1]更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完善学生品格的过程。[3] 示例: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作业设计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有着“冰丝带”美誉的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冰丝带”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其原理和空调中的制冷剂循环类似: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蒸发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3]

(1)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气体二氧化碳施加高压后变为临界状态的液体:

;(3)_氧化碳分子由 和 构成,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你能总结出哪些信息____(任意写出两条)。

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获得如下信息: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④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问题刚回答完,突然有个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举手。“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们已学习了氧化物的定义,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还能获得:⑤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这一回答,出乎师生们的意料,激起了大家的思维高潮。有的说:根据化合价的知识,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还可获得: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从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还可获得:⑦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44;⑧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化学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愈来愈高,能自主学习的人数愈来愈多。从中不难看出,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时空,学生自然会给你创造一份精彩。

总之,初中化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是化学教师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师生关系,构建一个落实“双减”政策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由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就可以改变课内“满堂灌”,课外“题海”战的怪现象,就能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就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田野里收获到沉甸甸的果实。这样的‘双减必将助力每一个学生变成更美好的自己,奏响“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之歌。

参考文献

[1]王月芬.未来学校作业改革面临六大挑战[J].教育家,2021(34):32-34.

[2]赵霞.中小学教研供给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双减”政策的分析[J].现代教育,2022(2):6-9.

[3]王雪莹.二氧化碳制冷制冰:打造不一样的“冰丝带”[N].北京科技报,2022.1.17:16.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双减初中化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