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22-05-30梁妍琰任宇朱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依从性听力患儿

梁妍琰 任宇 朱华

我国有听力障碍人群2004万,其中24.5万为0~18岁听障儿童[1,2]。人工耳蜗植入对于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3]。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和损伤导致其抽象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滞后,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当听障儿童在与人交往意识到自身缺陷时,会出现一定的防御心理,将他人对自己的偏见放大,甚至产生误解,变得固执、多疑、敏感[4]。为了提升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听障儿童,探讨心理干预对其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听障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人,女性18人,术后听力重建程度45.45±9.23 dB;对照组男性23人,女性17人,术后听力重建程度44.63±9.35 dB。纳入标准:存在听力障碍;年龄1~18岁;近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行动不便者;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者;不能配合研究者;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言语训练及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方法为:(1)健康教育: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告知患儿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经历的康复历程[5]。(2)语言训练:①构音训练:包括基本训练(外部训练如噘嘴、呲牙、张嘴等,内部训练如卷舌、经声带发音等)和发音矫治(共振、舌位、起音、响度、声调等)。②言语训练:每天对患儿进行音素、音节、听觉基本训练。先学元音,再学辅音;先学习单词,然后是句子。从声母训练开始,发唇齿音、舌根音、舌尖音;随后发舌面音,舌尖中音;最后到鼻韵母、声母和复韵母的组合训练。对于重度听障儿童,应加强听力训练,最大限度保护残余听力。听力重建效果不佳的儿童词汇和发音严重缺乏,需要加强口语和发音矫正训练。每周连续训练4次,每次30 min,连续训练12周。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心理干预,干预12周。具体方法为:(1)心理评估:由心理学专家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由护理人员执行,对于心理障碍严重的患儿,首先由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后由护理人员进行干预。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每周1~3次,每次30 min;(2)心理讲座:每月1次,包含对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分析,以及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讲座多以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3)建立家属与患儿俱乐部:由患儿、家属、心理专家和护理人员组成,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形式为室外体育锻炼、室内小游戏等,针对儿童的特点放松心情。不同家属和患儿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升治疗依从性;(4)家庭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属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氛围的重要性,让患儿在充满爱的家庭中。告知患儿家属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设立合理的康复目标,符合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过于溺爱或严苛,做到适度尊重与平等[6]。

1.3 观察指标

采用急性应激反应量表(acute stress response scale,ASDS)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情况,其中包含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回避症状4个维度,每个维度1~5级评分,总分95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应激反应越高[7];采用《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评分)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其中包含言语形成、听觉理解和听觉感知3项内容,满分35分,分数越高代表语言能力越好[8];采用改良心理弹性量表(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心境状态,包括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5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越好[9];观察并记录两组儿童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和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进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恢复情况

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语言能力对比(±s,分)

与干预前对比,*P<0.05,下表同

组别 例数 言语形成 听觉理解 听觉感知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1.97±0.02 6.09±2.54* 2.02±2.50 17.08±3.12* 3.90±1.29 7.21±10.98*对照组 40 1.13±0.87 4.59±1.40* 2.31±2.48 15.49±3.09* 3.03±1.30 5.23±11.03*t- 0.272 3.720 0.582 5.781 0.058 3.171 P- 0.786 0.000 0.562 0.000 0.954 0.002

2.2 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评分

两组患儿心理干预前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回避症状和应激反应总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回避症状和应激反应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的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儿的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评分(±s,分)

例数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再体验症状 干预前 17.02±2.50 17.31±2.48 0.582 0.562干预后 10.08±1.12* 13.49±2.09* 9.095 0.000高警觉症状 干预前 16.27±3.02 16.13±3.87 0.272 0.786干预后 9.34±1.54* 12.59±2.40* 3.327 0.001分离症状 干预前 14.90±3.29 14.03±3.30 0.058 0.954干预后 8.21±2.98* 12.23±3.03* 3.171 0.002回避症状 干预前 15.27±3.75 15.68±2.62 1.688 0.097干预后 9.20±1.05* 12.30±2.28* 7.811 0.000总评分 干预前 63.46±7.05 63.15±6.41 1.611 0.113干预后 43.73±5.69* 50.61±5.72* 5.393 0.000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D-RISC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患儿干预前心境状态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D-RISC评分(±s,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D-RISC评分(±s,分)

例数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精神 干预前 26.82±2.50 26.81±2.48 0.582 0.562干预后 20.52±1.12* 24.68±1.29* 2.792 0.008控制 干预前 16.97±3.02 16.93±3.87 0.272 0.786干预后 9.84±1.54* 13.29±1.40* 3.668 0.001能力 干预前 28.40±4.29 28.43±4.30 0.058 0.954干预后 17.39±1.38* 21.41±1.23* 13.754 0.000忍受消极情感 干预前 19.52±3.27 19.53±3.41 1.020 0.311干预后 12.06±1.17* 15.37±2.38* 7.331 0.001接受变化 干预前 25.35±3.14 25.37±3.17 1.446 0.152干预后 14.32±1.43* 18.54±2.54* 9.932 0.001

2.4 两组患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和预后情况对比分析

两组患儿干预后听力康复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正确发音率和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和预后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听障儿童出现心理障碍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心理健康是人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以提升心理素质为目的的心理干预是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听障儿童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10],本文针对此种现象,从心理评估、心理讲座、建立家属与患儿俱乐部以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心理干预,希望通过科学的心理干预提升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心理干预前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回避症状和应激反应总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再体验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回避症状和应激反应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心理反应越激烈,其恐惧、焦虑等情况越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不利于其康复进程[11]。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听障儿童的心理应激反应,让患儿尽快融入社会生活中。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康复情况。应用心理诱导结合语言功能训练能够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应激反应,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发展[12]。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以上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本文应用改良CD-RISC量表评价心理干预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两组患儿干预后听力康复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正确发音率和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听障儿童常伴随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现象,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应对、哭闹不止的现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3]。本研究发现,应用有效的心理干预后,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正确发音率,证明心理干预的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应用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听障儿童的心理应激情况,提升语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不仅要增加语言功能训练,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在本研究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和自身优点,挖掘听障儿童闪光点,培养自信心,让其在擅长的地方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猜你喜欢

依从性听力患儿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