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强国战略下湖州物流装备业转型升级对策

2022-05-30王利芳

物流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湖州装备物流

王利芳,方 平

(1.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唐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1 背景及意义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和“绿色发展”的战略发展路线,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目标。随着人力成本与土地成本的上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加速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与传统制造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相结合,另外电商、快递、新零售的蓬勃发展,都加速各行业物流智慧升级,为物流装备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对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物流系统以及推动制造业“智能、低碳、绿色”发展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大幅上升。2020年9月国家提出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

湖州是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之一,作为浙江省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其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2013年设立了“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明确将现代物流装备产业列为湖州市的首业。2015年提出了以“高端化、生态化、智慧化”为取向,全力打造“中国物流谷”。2020年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将吴兴智能物流装备产业位列其中,为湖州市首批。该平台以智能物流装备为主导产业,所在的高新区是浙江省唯一以物流装备为产业定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通过产业驱动,平台已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智能物流装备市场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智能物流产业园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如何把握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实现快速发展,是湖州物流装备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 新形势下湖州物流装备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州已集聚以精星、世仓为代表的自动化立体仓储装备企业,以德马科技、朗奥物流、锐格物流为代表的物流智能分拣系统企业,以三一装备为代表的装卸搬运装备企业,以哥伦布物流科技为代表的仓储云平台企业,以及精锐机械、搏创物流等关键部件及配套服务企业。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努力打造长三角“万亩千亿”新产业标杆平台。例如:德马科技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电商、快递、医药、新零售、智能制造等行业,国际业务占比达30%;浙江精星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产品获得欧洲等发达地区准入资格,主导和参与多项仓储设备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其国际化路线已有多年,目前深耕东南亚市场,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都有其承建的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浙江世仓智能仓储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穿梭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自动化立体库仓储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2019年诺力发展为仅次于沈阳新松机器人的中国第二大物流装备企业。截至目前,南太湖高新区集聚智能物流装备龙头骨干企业10余家(见表1),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4家,智能物流装备及关联企业369 家,产业集聚度达79.0%。智能物流装备的全产业链平台正在逐渐形成。平台的集聚效应除了规模,更体现在落户项目之间的分工合作上。物流装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扩展到仓储、搬运、输送、装卸、分拣、数字标签、软件服务、包装和方案解决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细分领域,智能物流装备全产业链式集群已显露雏形,成为中国重要的物流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群集聚地。其中仓储物流装备占据国际市场份额已达30%,装卸搬运设备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

表1 湖州物流装备龙头骨干企业

现代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两业”融合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2019年,吴兴区现代物流装备产业集群融合试点成功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是全市唯一列入的产业集群类融合试点项目。试点建设以“互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聚焦物流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开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辅助产业链及技术服务等产业中高端环节,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

在创新合作机制和优化政策环境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校企研发中心,与德国物流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等5 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物流谷战略合作联盟”。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湖州物流装备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但还存在一些痛点问题:(1)智能物流装备产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制造和研发等技术和经验、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与国外差距较大。例如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胜斐迩、大福、德马泰克等企业,占据我国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在高端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2)制造模式单一,柔性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技术有限;(3)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少,重点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技术协同共享不足,行业集中度不够高;(4)技术不够硬,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产品同质化严重,影响产品附加值,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效率及品牌建设等关键薄弱环节未有效改善,低价竞争现象普遍存在;(5)行业优秀人才匮乏,人力资本水平偏低,低技能劳动力多。人才引进、培育及储备等方面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解决企业痛点问题,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显得极为迫切。

3 制造强国战略下湖州物流装备业SWOT分析

通过问卷调研和企业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湖州物流装备业内部资源要素分析列举出优势、劣势,对外部的产业竞争环境因素分析列举出其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得出制造强国战略下湖州物流装备业SWOT分析矩阵(见表2)。以此为基础,制定湖州物流装备业向物流智能转型升级的发展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表2 制造强国战略下湖州物流装备业SWOT分析矩阵

4 湖州物流装备业向绿色智能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在制造强国背景下,在当前湖州高水平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和“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产业变革“窗口期”,为了促进湖州物流装备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生态体系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SWOT 分析,针对湖州物流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湖州物流装备行业的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等,形成现代物流装备产业“绿色智能的南太湖模式”。

4.1 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完成绿色智能工厂系统整体架构

湖州市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重在抓住沪苏湖绿色产业廊道、吴兴“中国物流谷”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国家级与省级战略规划项目实施的重要机遇,聚焦绿色智造,打造长三角绿色智能智造示范中心。湖州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产业区域特色明显,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区应发挥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优势,带领、推动企业发展绿色智造的系统创新,引领湖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向绿色智能工厂转型升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的决策层引领、亲自参与、自上而下推进。要让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是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对人力资源、材料、能源等成本攀升、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竞争环境动态多变等严峻挑战的有效举措,转型升级是全员都必须面临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企业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湖州中小型传统制造物流装备业而言,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还没有足够的技术、运营经验优势,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益企业文化,从“垂直职能体系”转变为“横向流程体系”、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从“批量价值、工程技术思维”转变为“流动价值、运营管理思维”,推动企业构建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借力数字赋能,实现制度、产品和模式创新,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教学改革的时间比较晚,但过程化教学的教学成果却很明显。合理的过程化教学有利于提高高校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课堂内容的完成效率,为民办高校学生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湖州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产业政策走向、新的行业发展格局,把握危中之机,在借鉴国内外标杆企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发展愿景和制定个性化的转型升级整体方案,基于精益思想进行系统规划,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自动化、信息化、流程管理、绿色环保等先进技术进行绿色智能工厂整体设计体系构架(主要特征及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系统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重构组织、业务流程、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实现软件应用平台、设备互联、柔性自动化、精益生产、实时洞察、环境友好、绿色制造,以复合型人才+专业核心人才构建团队,齐心协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共同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组织、文化、管理等,共同促进企业创新、提质、降本、增效,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与长远发展,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图1 物流装备业绿色智能工厂体系整体构成

图2 物流装备业绿色智能工厂系统逻辑架构

4.2 软硬结合,双轮驱动,进行绿色智能工厂技术管理创新

湖州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园区、工厂、产品”五位一体的绿色智造标准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4家、国家绿色园区4个、国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7家、绿色设计产品48项,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居全省第1位。同时,湖州市率先实现绿色工厂全覆盖,率先制定市级绿色工厂标准,开展规上企业绿色工厂星级管理工作,目前累计认定星级绿色工厂超3 091家,占全市规上企业九成以上。目前,湖州获批全国唯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创建全省唯一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湖州取得这些成就均离不开创新,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影响企业行为和决策的两个重要维度。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在产品研发、工厂建设、工艺设计、制造过程管理、供应链物流服务、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大数据管理等多个环节构建绿色智能工厂体系,生产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管理创新重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湖州物流装备企业来说,可以借鉴湖州市汽车、电梯、电机、新能源等行业,甚至浙江省、全国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经验,进行绿色智能转型升级。软件硬件都要有,技术与管理都要抓。要以产品设计标准化、产品开发模块化、方案设计集成化,工艺装备设计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精益生产,更加敏捷、柔性化、定制化、更加有价值等主要手段进行技术创新;以零件、材料、产品、设备工艺管理数字化、透明化、信息化、供应链物流精益化、准时化、体系规范化、“交钥匙”工程实施与服务高效、优质化等主要手段进行管理创新。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两大车轮,驱动绿色智能物流装备企业发展创新,持续将企业国内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推向更高境界(如图3)。

图3 物流装备业绿色智能工厂双轮驱动体系创新

4.3 伙伴共生,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管理体制完善

湖州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要通过双轮驱动,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与生产,实现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推动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以更优的成本、质量和速度满足市场需求,成就客户的同时成就伙伴,与全球生态链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共生发展,形成持久利益共同体。

以省级现代物流装备产业园作为物流装备制造集聚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研究机构等为依托,全面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圈,提供产业创新、生产制造的主体支撑;协同高新区科创园、吴兴科创园、中小微智能制造产业园、佳成众创空间、七幸众创空间、湖州国际工业设计中心等载体,推动产业的创新孵化升级。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湖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三一装备履带式起重机研究院等知名院所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联合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共同搭建物流装备产业创新联盟。

充分发挥湖州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行业龙头企业如世仓、诺力、德马、精星、朗奥、锐格等积极带头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与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体系及其互动机制。示范企业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绿色设计创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湖州市政府要推动建立创新要素流动、创新资源互补共享和高效配置、创新的制度体系,政策保障,标杆引领,帮助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和分享更多的创新资源,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高端技术研发,攻关物流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推动物流自动分拣系统技术、自动化立体库技术、自动化搬运装备技术等新技术的创新发展。联合承接科研项目、设计开发新产品构建标准化、模块化标准体系,避免或减少同质化问题,优化产业创新生态链。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与重要客户、科研机构、供应商共同研发,同步设计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无人化车间生产系统,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构建绿色智能制造平台大数据,为绿色智能工厂提供智能制造的数据信息支持,将科技成果与大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绿色智能高端发展转型升级,不断从做大到做强。

由湖州高新区牵头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合作,搭建现代物流装备人力资源平台。聚焦物流装备人才教育培训、海外人才引进、高端猎头、招聘、外包、派遣、投融资服务、线上平台各类协会等细分领域,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体制机制,为物流装备产业提供更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湖州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人为本,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持续专注、工匠精神,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创造积累技术创新成果的同时培养锻炼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建设升级绿色智能工厂的同时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人才为企业加速赋能,让产品和服务更有竞争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优势互补、团结协作,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集聚、促进区域、产业、企业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湖州装备物流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湖州练市小学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