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与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5-30朱宏涛

科技风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普通高校创新能力

摘 要:科技竞赛是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当前普通高校科技竞赛的组织与实施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院近年来在科技竞赛方面改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分析了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科技竞赛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促进高校科技竞赛工作有序、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技竞赛;普通高校;创新能力;实践育人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与实施的必要性

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实践平台和有力抓手。《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这就为高校科技竞赛的组织和实施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科技竞赛作为高校教育理念中科研育人或者实践育人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十育人”融合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科技竞赛是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联系的重要桥梁

科技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科技竞赛是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免不了会碰到很多专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有利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养成以及解决问题思维的形成,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锻炼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三)科技竞赛是学生学习先进的有效方式

在高校各类竞赛中,很多竞赛是团队竞赛,需要团队中数人共同合作来完成,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能力、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许多大规模的竞赛例如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等会吸引全国各地的高校或者企业来参加,通过和其他高校或者企业的优秀参赛者交流,与他们同台竞技,更有利于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四)科技竞赛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载体

根据大学生科技竞赛对学生能力要求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重心也会有所调整,科技竞赛的指导可以使教師和学生的教学阵地发生变化。由第一课堂转移到第二课堂,由教室转移到竞赛平台,由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有利于教师检验自身的教学成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革新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关系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积极性不高

当前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种类较多,而且每个专业的竞赛类型也有所差别,整体可分为专业类竞赛和非专业类竞赛。但是学生对于参与竞赛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竞赛通知发布后报名参加的学生数量很不理想,有老师想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但找不到参赛学生,对于耗时较长且比较费精力的竞赛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二)专业的科技竞赛指导教师不足

各个专业的学生竞赛类型不同,因此针对专业竞赛的指导方式也会有所区别。专业的科技竞赛指导教师是竞赛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是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但是目前学校对于专业竞赛指导教师的选拔培训力度还不足。有时候学生想参与竞赛,会出现找不到指导教师的尴尬局面。这不仅不利于竞赛的成功举办,而且还会进一步打击学生对于竞赛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校或者学院失去“好感”,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三)学校对科技竞赛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科技竞赛的成功组织与实施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有些高校对于科技竞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经费保障、人员组织、竞赛奖励等方面还不足以带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都具有科技竞赛的潜能,但是如果配套支持跟不上,许多学生的才能就可能就会被埋没,竞赛的组织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成效。

(四)科技竞赛的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科技竞赛的组织还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且组织部门单一,学校各部门协调之间不是很连贯,还未真正实现“全员育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掌握着大量的资源,而且企业的科技成果往往更接近于实践,高校还未充分挖掘校友和企业资源,未能在科技创新方面真正实现校企联合、资源共享。

三、大学生科技竞赛组织与实施中的问题对策

针对上述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院结合自身专业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案,有效缓解了参赛学生、指导教师信息不匹配,学生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交流平台,共享竞赛信息

笔者所在学院为想参与竞赛的学生和想指导竞赛的教师建立了官方的QQ交流群,所有想参与各类竞赛的学生和教师均可以加入此交流群。学院除了将竞赛通知在学院官网、年级群、班级群发布外,也会在此群进行发布,学生和老师可以互相匹配,这样老师可以找到满意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根据意愿找到理想的指导教师。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内进行提问,指导教师会及时进行解答。同时竞赛通知发布后,也会有负责教师对赛题进行集中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面对面进行互动,学生热情被充分调动。

(二)成立科创组织,健全制度保证

笔者所在学院针对科技竞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提供了制度保证,另外成立了大学生“科创荟”,“科创荟”由负责科技竞赛的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科创荟”针对学院的专业竞赛实际,下设多个科技竞赛分项目,每个项目配备一名或者多名具有丰富大赛指导经验的指导教师。竞赛具体的实施由对应的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学院向每个分项目配备一定的学生助理,协助指导教师开展活动。“科创荟”同时下设宣传组、竞赛组为学院科创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如图1所示)。这样,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就可以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成效。

(三)选拔科创导师,强大队伍建设

针对科技竞赛专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笔者所在学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科创导师的聘任以及选拔工作,将有大赛指导经验的老师充分吸收进入“科创荟”。考虑到高校教師在专业理论方面具有很深的功底,但往往专业实践方面相对薄弱,学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掘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人员进入“科创荟”担任企业导师。这样就能够充分将企业和学校结合起来,达到专业资源优势互补,学院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为学院募集科创基金支持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募集资金数十万元,使学院科创竞赛的组织工作具有良好的资金保障,对激发师生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科技竞赛的指导更加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营造科创氛围,进行递进式培养

学院大力宣传科技竞赛,通过张贴海报、横幅、竞赛集中讲解等方式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竞赛机会。学院也积极承办学校多项科技竞赛项目,努力提升自身竞赛组织与实施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竞赛环境。学院从学生入校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从大一到大四结合学生不同认知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将科技竞赛获奖与学生的奖学金、荣誉等建立联系,根据不同的获奖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加分,另外在学生推荐免试研究生中予以充分考虑。

大一阶段注重学生科技竞赛的认知与启蒙,在学生心目中埋下竞赛的种子。学院把科创竞赛与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适应性教育紧密结合。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介绍专业类竞赛,进行竞赛类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知识结合不是很密切的竞赛,例如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等,培养学生兴趣。大二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实施学长、学姐领航计划,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进行专业竞赛指导。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的土建类专业学生,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土建类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竞赛之一,被称为“土木建筑皇冠上璀璨的明珠”。高年级学生在竞赛模型构建加工、模型制作、受力传导、建模分析等方面积极给予低年级学生指导。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全面接触专业知识,成为专业类竞赛的主力军,同时积极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竞赛,形成良好的传承效应。学院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或者实际工程项目等作为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将毕业设计直接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并择优报送省级部门评奖评优。学院同时联系企业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在科研、项目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就使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和学生就业工作得到很好的结合,进一步丰富科技竞赛的内涵。

四、改革和实践成效

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始终把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科技竞赛组织与实施的中心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整个学院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科技竞赛的组织经验更加丰富,学生受益面越来越广。

学院各类专业类竞赛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多次获得大奖。2020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赛区获一等奖、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桥梁结构设计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斩获18个奖项。除此以外学院还在全国数学竞赛、英语竞赛、全国钢结构设计竞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刚刚举办的由学院承办的学校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有来自全校100支队伍300余人参加,而往年队伍数量基本在60个左右。科技竞赛的改革同时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贯穿竞赛的元素,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探讨了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高校二级学院的应对措施。学院始终重视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学生也取得了众多高质量的奖项,学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竞赛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三全育人”向更细、更深、更实发展。通过创新科技竞赛工作思路,整合师生资源,强化校企联合,积极搭建平台,努力营造氛围,学院整体呈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高校应当克服困难,积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竞赛保障和平台支撑,不断革新竞赛组织和制度,紧跟学生成长规律,使高校科技竞赛工作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世远.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127128.

[2]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9):2630.

[3]叶润真.以科技竞赛为契机,培养土木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J].智库时代,2019(05):226+229.

[4]刘迪.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5):9798.

[5]刘敏,李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5):1921.

[6]时颖,陈义平,杨庆江.依托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1011.

作者简介:朱宏涛(1991— ),男,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助教,西安理工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普通高校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