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亡羊补牢》三层级解读及阅读教学设计

2022-05-30王宏似玉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码

【摘 要】《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出了问题以后只要及时想办法补救、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基于三层级文本解读理论,寓言阅读与教学时,首先要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然后揭示并掌握寓言故事的文体特性,了解本文先反后正的叙事特征,进行迁移写作;最后引导学生探究故事的结尾,进行思辨、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亡羊补牢》;释义;解码;评鉴

【作者简介】王宏似玉,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亡羊补牢》是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牧羊人起先未听取街坊建议修补羊圈,当他再次丢羊时追悔莫及,最后及时补窟窿”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当出现问题时,及时补救,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在寓言的教学中,释義层主要落实两个任务,一是梳理寓言的故事情节,二是揭示寓言的寓意;解码层研究寓言故事的文体特性,阐释这篇文章的篇章特性;评鉴层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对其真实性与独特性做出价值判断。基于此,笔者制订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掌握本篇寓言故事的三层级内容;二是学习寓言形象说理、简洁叙事、先反后正的叙事特征,并能迁移写作;三是学习寓言的三层级解读策略,并能运用到其他寓言的阅读。

一、梳理故事情节,深刻理解寓意

(一)看图猜寓言,激发兴趣

1.做游戏,看图片,猜寓言。

出示故事图片:《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葡萄》

2.这些寓言讲了哪些道理?

相机小结:寓言虽短小,但藏着大道理!

3.揭示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亡”和“牢”。

(二)初读课文,厘清故事情节

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借助四宫格漫画说清故事内容。(出示四宫格漫画)

2.学生交流、汇报初印象:有心的小读者带来了四宫格漫画,你能借助漫画说清故事内容吗?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出示第一幅漫画)

(1)小读者是根据寓言的哪一段画的这幅漫画?

(2)指名回答并朗读。(出示第1段)

提示:提醒学生读准“圈”“叼”“窟窿”,注意“窿”读轻声;理解“窟窿”表示“洞”的意思;学习生字“钻”。

(3)你能给这幅漫画取个名字吗?

(4)谁说一说这幅漫画的故事内容?

(5)生生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提示:

①抓主要人物或事物:牧羊人、一只羊、羊圈、狼。

②关注人物或事物做(发生)了什么事:牧羊人放羊,发现少一只羊;羊圈有窟窿;狼钻进窟窿叼走羊。

③用合适的词语将人物、事物发生的事情串联起来,说连贯:牧羊人放羊,发现少一只羊。走近一看,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是狼钻进窟窿把羊叼走了。

④加上故事发生的时间,说清故事内容:一天早上,牧羊人放羊,发现少一只羊。走近一看,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是夜里狼钻窟窿把羊叼走了。

4.尝试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将故事情节说完整。

(1)小组交流、汇报。

(2)小组互评,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

提示:四个场面——圈破羊丢、街坊劝补、未补丢羊、悔恨补窟。

5.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借助四宫格漫画,说清故事情节。

6.方法总结:怎样才能将故事说清楚、说连贯?学生交流、汇报。

提示:

(1)抓住故事的人物或事物。

(2)说清楚人物做了什么事情。

(3)弄清故事写了几个场面。

(4)关注表示时间的词。

(5)用上适当的连接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漫画,厘清本文的故事情节,属于浅层释义。

(三)再读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牧羊人丢了几次羊?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梳理。

提示:第一次丢羊(未补)、第二次丢羊(补)、不会再丢。

3.交流、探讨两次丢羊的原因。

(1)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出示第1段)

提示:因为“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给了狼可乘之机,于是狼叼走了一只羊。

(2)为什么第二次会丢羊?说说你的理由。(相机出示2—5段)

①第一次丢羊,街坊是怎么做的?牧羊人又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提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的做法是“劝牧羊人修补羊圈,堵上窟窿”,因为如果窟窿仍在,那么已经发现窟窿并成功叼走羊的狼依然会在夜里叼走下一只羊。牧羊人的做法是“没有采纳街坊的意见,未及时修补窟窿”,因为牧羊人认为羊丢既成事实,修羊圈已没有必要。

②第一次不补窟窿的结果是什么?牧羊人是什么反应?

结果:因为第一次丢羊后牧羊人未及时修补窟窿,所以又一次丢羊。

反应:牧羊人很后悔,不过他认为现在修还不晚,便补了窟窿。

4.评鉴交流:牧羊人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做错:在第一次丢羊后,牧羊人没有听取街坊的劝告,未及时修补羊圈的窟窿。

做对:在第二次丢羊后,牧羊人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明白修补不晚,赶紧堵上窟窿,将羊圈修得结结实实。

5.联系生活,理解寓意:想一想,生活中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有没有与《亡羊补牢》类似的经历?

6.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提示: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7.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提示: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属于深层释义。

(四)拓展思维,探讨结局

1.文中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提示:文中的结局是“羊再也没丢过”。

2.是不是羊圈修好后,羊就一定不会丢了?有没有其他可能?

提示:羊有丢的可能性,也有没丢的可能性。

3.展开想象:是不是只有“修补窟窿”这一种办法?还有其他办法让羊不再丢失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对结局的评鉴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属评鉴层。

二、比较阅读,揭秘叙事特征

(一)探究寓言形象说理的艺术

1.引: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认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

2.探讨交流:既然是说道理,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告诉我们道理,而是通过编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呢?你喜欢哪一种?

提示:通过故事说理,叫作寓言。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说道理,较为生动有趣,易使读者接受其中的道理。直接讲道理,较为生硬难懂,不易于读者接受。

3.写作交流:在生活中,你还明白了哪些道理?你如何将这个道理告诉小伙伴呢?直接劝告合不合适?

提示:引导学生知晓自己在生活中明白的道理,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告诉小伙伴。因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更容易让小伙伴接受。

(二)探究寓言简洁叙事的特征

1.对比阅读,并思考: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出示寓言片段与材料一)

寓言片段: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材料一:一天清晨,牧羊人一手提着水瓶,一手拿着赶羊鞭,哼着小曲,一摇一摆地走向羊圈。缕缕阳光照射在羊圈上,圈里的羊或安详躺着,或围在墙角,一切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可正当牧羊人凑近时,惊讶地发现西北角竟有个大窟窿。牧羊人惊慌失措起来,早已没有先前的闲适,担心羊少了,于是忐忑地数着。一遍,数字不对,少一只。两遍,仍不对,还是少一只。面露焦急的牧羊人不禁长吁短叹起来……

提示:

(1)相同点:两者的主要内容都是写“发现羊少了一只”。

(2)不同点:本文是寓言,叙事较为简洁,而材料一情节更加丰富,内容较为饱满。

2.思辨、交流:材料一和寓言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提示:寓言更好,因为寓言是通过故事阐明一个道理,故事是为明晓道理服务的。材料一的内容饱满,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意不在阐明道理。

3.迁移写作:能不能创编一个故事,将你明白的道理告诉小伙伴呢?

提示:

(1)将想法记录在纸上。

(2)指名交流寓意以及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完善故事情节提纲。

(三)探究本文正面叙事的特征

1.谁能说一说材料二的故事内容?(出示材料二,删除“未补丢羊”部分)

材料二故事内容:圈破羊丢;街坊劝补;补窟未丢。

2.评价材料二牧羊人的行为,分析牧羊人此行为带来的结果。

提示:圈破羊丢,街坊劝补后,牧羊人及时修补窟窿,所以羊不再丢失。

3.这样的行为好不好?带来的结果好不好?

4.小结明确:好的行为,带来好的结果,这是正面叙事。

5.交流故事内容,迁移写作。

(1)学生交流:哪个同学编写的故事情节,是好的行为,带来了好的结果?

(2)迁移写作:采用正面叙事的手法,完善故事情节提纲。

(四)探究本文反面叙事的特征

1.谁能说一说材料三的故事内容?(出示材料三,删除“补窟未丢”部分)

材料三故事内容:圈破羊丢;街坊劝补;未补丢羊。

2.评价材料三牧羊人的行为,分析牧羊人此行为带来的结果。

提示:圈破羊丢,街坊劝补,但牧羊人未修补窟窿,导致羊再次丢失。

3.这样的行为好不好?带来的结果好不好?

4.小结明确:不好的行为,带来不好的结果,这是反面叙事。

5.交流故事内容,迁移写作。

(1)学生交流:哪个同学编写故事情节时采用了反面叙事的手法?请分享你的故事。

(2)迁移写作:采用反面叙事的手法,继续完善故事情节提纲。

(五)探究本文先反后正叙事的特征

1.对比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以及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牧羊人的行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故事的结局好不好?

提示:牧羊人开始未听街坊的劝告,没有补窟窿,所以再次丢羊,这是不好的行为,带来了不好的结果,是反面叙事。在故事的最后,牧羊人悔恨莫及,及时补窟,为时未晚,所以再未丢羊,这是好的行为,带来了好的结果,是正面叙事。可见,本文采用了先反后正的叙事手法。

2.小结明确:本文先采用反面叙事的手法,再采用正面叙事的手法,这是先反后正的叙事手法。

3.迁移写作:再次完善故事情节提纲,尝試运用先反后正的叙事手法来创编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对《亡羊补牢》进行解码:一是对文体解码,并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探究寓言形象说理、简洁叙事的艺术;二是对篇章结构解码,研究正面叙事、反面叙事以及先反后正叙事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叙事技巧迁移写作。

三、迁移运用,与文本自由对话

(一)读写结合,创编寓言

1.学生交流故事情节提纲,说清寓意。

(1)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你想到了哪些故事情节?故事的结局如何?

(2)哪些情节是反面叙事,哪些情节是正面叙事?

(3)你想表达的道理是什么?刚刚说的故事内容,能不能体现这个道理?

2.根据交流的内容,完善写作提纲。

3.创编寓言。

4.师生共评。

(二)综合运用,拓展阅读

1.复习巩固寓言的三层级解读策略,并能将其运用到《揠苗助长》的阅读。

2.模仿《亡羊补牢》的板书设计(如图1),尝试画一画《揠苗助长》的三层级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整合了前一部分的解码写作,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写作思路,让学生将故事情节整合成篇。此外,还让学生将所学的寓言三层级解读策略运用到下一篇寓言阅读中,进行巩固运用。

(责任编辑:周彩珍)

猜你喜欢

解码
在“融合发展”中实现“蝶变”——解码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坂地村的振兴崛起之路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溯汉字之源 为阅读解码——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策略探析
文明 解码
“软硬”兼施看视频 高清解码深入解读
软解码or硬解码?
祈使句的用法解码
3G信道解码芯片TV3G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