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适”+“菁英”,助力“双减”落地增效

2022-05-30龚国祥张任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学校

龚国祥 张任萍

主持人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精神,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联合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学校育人新格局”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传播优秀经验,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增效,本刊《专题》栏目将陆续刊发部分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基于各地各校的实践经验,陈述观点,阐发思想,探寻路径。敬请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初级中学结合实际,把“双减”工作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大胆创新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新体系。

一、“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双减”工作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只有激发其内在动力和兴趣,才能让他们在“双减”之中得到满满的获得感。为此,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普适”课程。

1.基于数据筛选课程。

为满足课后服务需求,学校系统设计了22门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不少是以往选修课程的延续。比如:从化学视角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管乐、3D打印、啦啦操、幕蝶、无人机、非遗等。学校参考以往选修课的数据,判断选修课热度,保留了热度最高的几门课程,而学生鲜有问津的课程则被淘汰。同时,学校制作了调查问卷,请学生推荐自己心仪的选修课程。根据推荐量,学校在本学期增加了高尔夫、艺术设计创新、篮球、极限飞盘、机器人等选修课程。

2.基于兴趣完善课程。

学校的劳动课程已开设多年。不少同学钟情于劳动课程基地“开心农场”和烹饪课程。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组建团队,深入开发劳动课程,建立了烹饪教室,改善了劳动课程基地条件,擦亮烹饪和农耕两块劳动课程品牌。

二、“提升素养”的课程体系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双减”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学校立足“菁英”教育理念,开发“菁英”课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课题引领。

学校以“十三五”省级课题“基于智慧教育技术平台的精准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形成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并行的课题研究机制,充分发挥课题组和精准教学项目组的示范引领功能,以点带面,推动全校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助力新课程改革。同时建设智学网数据中心、数字化实验室等信息化平台,提升软件,优化硬件,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教学系统。学校以精准数据为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师贯彻落实精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精心设计“导、讲、练、拓”四个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精准教学规范的指导下,教师开展作业设计比赛,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切实做到“减负增效”。

2.网络赋能。

学校充分挖掘校本教学资源,定期组织网络课程和在线辅导,对学生作业和预习进行点拨,解决家长在节假日无暇或无力辅导学生课业的问题。教师利用“私有云”平台,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工备课并上传至网络,形成网络课程资源库,增加优质网络课程储备,丰富教学资源。学校还引入“国际创新思维课程”,该课程通过连接奥克兰、墨尔本、南京三座城市的“云课堂”,帮助学生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同步体验国外全真课堂;同时,围绕一个主题,将数学、地理、历史、科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

3.师资保障。

学校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上下足功夫。“双减”以来,学校在以往校际赛课的基础上,继续组织精准教学赛课活动,探索与办学联合体兄弟学校、结对学校的赛课和合作,以课堂教学比赛促进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赛课水平;与外校的交流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组织跨学校、跨地区的网络讲座、研讨等教研活动,积极打造培训一体化、交流一体化、轮岗一体化、科研一体化等一体化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学校组织、引导教师认真阅读现代教育理论书籍和刊物,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

1.活动育人。

学校通过主题晨会、国防教育夏令营、常规素质拓展夏令营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规范养成,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引导学生坚守初心,铸就优异品格。学校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江苏省中小学金钥匙科技竞赛等各类教育契机,积极提升学生道德素养,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发展学生才艺特长,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内心需求。校园广播站每天中午播出,内容由学生自己录制,有课本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中的优胜曲目、时政新闻等,传播属于青春的最美好的声音。

2.协同育人。

学校积极开设家长课堂,加强家校沟通,传递各类健康育儿理念。此外,学校还有一个温馨的“小候鸟”课后服务站。有些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看孩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启动了“小候鸟”课后服务站公益项目——课后服务后的再延伸服务。学生在学校吃完晚饭后,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种问题,通过多维立体的沟通,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空间。

3.文化育人。

学校将“南京市园林式校园”建设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建设浸润型校园文化。“菁”指生命力旺盛,草色青青,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英”指事物最精粹的部分,班行秀出,期待学生健康成長,卓越不凡。“菁英”校园文化的建设遵循学校使命——“聚百年气象,育质文竞进新学子;涵三江智慧,开南雍风教大格局”,为学校营造一个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学术环境、催人奋进的学习环境、清新宜人的生活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工作、学习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