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还荒原以浪漫
——读《与狼共度》
2022-05-29阿敬
文/阿敬
基本信息:
书 名:《与狼共度》
作 者:[加]法利·莫厄特
译 者:刘捷
ISBN :978-7-5598-4131-5
装 帧:精装
页 数:216页
定 价:68元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我们已经给狼判了死刑,不是因为它是什么,而是因为我们故意和错误地认为它是什么——一个被妖魔化的野蛮、无情的杀手——实际上,我们自己才是,狼只不过是我们的替罪羊。”发出这般“惊世骇俗”之论的是法利·莫厄特,一名加拿大作家。
在翻阅他的《与狼共度》之前,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会摇头哂笑,不屑一辩。老祖宗早有训言,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因故作耸人听闻之语,轻则遭人耻笑,重则惹火烧身。之于狼,在世人的传统认知里,总是面目可憎且性情凶残的,似乎“阴险”“狡猾”“狠毒”之类的形容便是它们“狼生”的真实写照,诸如“狼外婆”“中山狼”、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蒲松龄先生在《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有力嘲讽——“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等,更是“明证”。然而,法利·莫厄特缘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满腔正义”地欲替狼正名,洗脱“罪恶”呢?难道世代以来,人们真的是热衷于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狼而不自知吗?……我们权且带着疑问,去追随作家的身影,一路向荒原。
《与狼共度》的首要特点是其纪实性,或曰新闻性,即客观、真实地描摹、再现1963 年他在加拿大亚北极地区狼群中的生活情景,这与风靡一时的小说《狼图腾》是存在不同的,尽管它们归旨相似。如果说《狼图腾》是由一连串的“狼故事”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令人遐思翩然而又欲罢不能,那么《与狼共度》则是不折不扣的科学考察与实地探险,作者本是带着官方委派的任务,即其深入荒原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搜集“狼灭驯鹿”的证据,从而保证政府推进“灭狼计划”的顺利实施。易言之,作者在出发之时,亦同样是带着对狼的固有偏见的——当他准备写此书时,“原本打算让狼扮演一个相当次要的角色,写一部有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野兽的讽刺作品”,然而,通过自己在荒原对狼的亲自考察,甚至与荒原狼“乔治”一家进行了长达两年时间的亲密接触,悖离初心、改弦易辙竟成了他最好的选择,因为他震惊万分地发现,“狼从来不以杀戮为乐”,人类的子弹和欲望才是导致驯鹿濒临灭绝的罪魁祸首,狼的家族,只是无法自我辩驳的受害者与替罪羊罢了。
《与狼共度》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性,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诠释,用实验证明。法利·莫厄特在单枪匹马地面对狼时,其首要身份并非作家,而是一个受雇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生物学者。他不仅拥有6 个荣誉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学问之外,其勇气与决心,以及从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更加和谐的角度出发的远见卓识与悲悯情怀,更加值得你我击节而赞。在对狼及其家庭乃至家族的观察、考证过程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为了科学研究,为了还原真相,将一切都置之度外,在亲眼见证“狼叔”身陷爱河,并与懂“狼语”的因纽特人成为朋友后,作者慢慢融入了原本不为人知的狼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先是逐步适应狼的作息规律,学习“狼式小憩”休息法,之后像狼一样为自己“划定”一个“专属”领地,直至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以科学验证狼吃老鼠的可能性与真实性……而作者所见,狼在面对其他物种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克制,觅食驯鹿也仅是选取那些“老弱病残”作为对象,以果腹求生,并非人类想象中嗜血成性的无情杀手,甚至能与作者“相敬如宾”——你搞你的科研,我过我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连作者自己都讶异万分,他不得不承认在狼这一生命主体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优秀品质与可贵精神,诸如对伴侣的忠诚、对子女的疼爱、对界限的坚守、对人类的避忍,以及内部的团结、邻里的互助、狩猎的仪式、无畏的精神等,皆彰显了他们在大自然当中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其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独特意义。
《与狼共度》的第三个特点便是文学性,这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换言之,普罗大众并非专业工作者,又有几人真正对冷冰冰的观察记录或实验报告感兴趣呢?此书之所以能让无数读者不断反思自身和人类社会,一度扭转了对狼“以讹传讹”的刻板认知,能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保护狼的热潮,“使其从令人恐惧的猛兽变成了荒野的浪漫象征”,甚至于在俄文版面世后,公众的愤怒促使当时的苏联政府立刻下达了捕狼禁令等,应是得益于其确凿详尽的“非虚构写实”以及作者以充满温度的文字所传达的关注动物、敬畏生命的生态保护理念,还有那细致入微的观察、惟妙惟肖的呈现、字里行间奔流着的悲悯与温情。这些深深震撼了、打动了、感染了每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