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审计整改视角下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2022-05-29李宁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8期

李宁

【摘要】审计整改作为一个审计项目的最终环节,是审计成果最直接的体现,着力打通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审计整改是实现审计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落实审计整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审计整改结果来实现审计价值增值,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职能。

【关键词】审计整改;整改结果;审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9

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也随之逐步转变,审计重心已由原来传统的“查错纠弊”逐步向“提升价值,防范风险”转变。发现问题固然是审计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如何整改则是审计项目最后的落脚点,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的成效、审计价值的实现。实际工作中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形成的结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即“点对点”“点成线”“点代面”的审计整改结果。

一、以“点对点”的整改结果体现审计价值

“点对点”的整改结果,即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点对点”的整改措施,根据整改措施进行来运行审计整改过程,大多是操作层面的就事论事形成的整改结果。

现阶段仍存在被审计单位整改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整改不及时、整改力度不够等问题,而审计整改的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这就需要审计机关加大整改检查力度,建立“问题—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賬,实行“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的有机对接,对照“整改清单”跟踪督查,逐条落实整改措施并进行“销号”管理。审计整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首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审计整改工作是单位应承担的政治责任,要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审计机关则需要做到:一是要多指导。对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明确每一个问题整改目标从而分解整改任务,将整改台账按项目、单位、问题类型、整改状态等要素进行分解,审计组逐一向被审计单位明确各问题的整改目标。二是要合力。对于一些涉及到多部门需各单位共同配合的问题,积极协调,主动同被审计单位一起与问题涉及的各方沟通整改措施的可行性,联合各方共同整改;对于暂时还无法整改到位或者是结果已不可逆的问题逐一沟通已采取的措施、目前整改进度、存在的整改难点、今后如何规范管理,并可以如实向上级报告,借助外力整改。三是要勤督促,审计组要时刻关注被审计单位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利的单位,及时下达整改督促函,明确整改时限。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机关的指导协调下加强审计整改的执行力度,发现的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促成整改工作的最终落实,体现审计价值。

二、以“点成线”的整改结果挖掘审计价值

“点成线”的整改结果,即审计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整改结果进行分析,挖掘其中价值较大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要求被审计单位举一反三整改,不单只是就某一个问题整改,而是要深入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涉及到上下游问题一并整改。

对于审计整改,审计机关要比被审计单位站位更高,在“点对点”问题整改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对未来事项的影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要挖掘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强化整改,同时这也能倒逼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人员要分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操作层面、管理流程,还是体制机制等方面引起的,根据不同性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直击问题根源的整改建议并对审计整改的结果进行评价,从源头上整改。对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整改,纠正具体事项恢复到合法状态,这类问题定性明确,可操作性强,也最容易完成整改。对于管理流程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具有不可逆性,无法恢复到合法状态的,就只能采取堵漏式整改,这类问题主要是无制度可依,或执行制度不到位,被审计单位可通过加强管理整章建制,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力求实现“整改一个问题,促进一片规范”的综合效应,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对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最容易出现“屡审屡犯”现象,大多数是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而且是最难改的,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利益,要努力从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进行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会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每个问题的有效整改会对被审计单位未来产生各种各样的良性影响,包括挽回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损失、增收节支等,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还有些可能会向相关部门移交审计线索等。当然,当被审计单位意识到审计整改对单位带来的积极效果时,会更加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主动抓整改工作,产生良性循环,审计工作的价值随之也得到实现与放大。

三、以“点代面”的整改结果提升审计价值

“点成线”的整改结果,即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审计整改信息系统,通过对以前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的梳理,对同级政府其他部门的同类型问题进行风险预警,将审计整改工作前移,发挥审计“防未病”的职能。

在审计全覆盖及大数据技术的大环境下,审计整改也凸显着重要作用。审计整改是个动态过程,涉及到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整改责任的落实、整改情况的检查等环节。对这一动态过程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将整改的过程实时反映。信息系统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名称,便于同类型单位问题比较分析;项目的名称,便于同类型单位问题比较分析;审计报告文号,便于查找审计项目;项目组长,便于分清跟踪检查责任;审计整改期限日,便于查看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问题描述、问题金额,便于将问题性质分类,分为信息不实、损失浪费、违法违规、投资效益低等方面;审计处理意见,便于明确每一个发现的问题整改目标;整改责任主体,便于分清是被审计单位单个责任主体还是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审计整改状态,分为基本整改、部分整改、正在整改、无法整改、尚未整改;整改措施,便于评价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是否达到整改目标;后续整改情况,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实时更新整改情况等。4FA17195-34E8-4D05-B0F4-294FFB7FDC47

审计整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乃至消除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但是审计往往是审计过去的事项,发现的是已经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如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各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情况构建审计整改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对基本整改、正在整改和难以整改的问题分类,定期对审计成果进行分析,对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对有价值的整改措施实现共享,以一个“点”问题进行大范围“面”的风险预警,引导各单位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消除风险隐患。这样审计整改措施就会从规范一个单位的管理提升到可以防范整个同级政府各个单位的风险上来,审计价值得到更大提升。

四、落实审计整改,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审计整改及其整改结果运用的如何,是审计成效的最直接体现,只有审计整改到位,“真整改”“彻底改”才能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转化,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然而,现阶段落实审计整改还存在不少的阻碍,比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仍不够重视、审计整改的结果评价标准不统一、涉及到多部门的没有形成整改合力等。

(一)着力提高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意识

近年来,审计整改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仍有部分被审计单位领导法治观念淡薄,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被审计单位总是认为审计是来找毛病的,没能正确认识审计防范风险的功能,没能把审计整改作为堵塞漏洞、规范管理的重要途径,从而缺乏整改的主动性,敷衍整改,甚至提交虚假整改资料,导致审计查出问题屡查屡现,屡改屡犯。因此,提高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意识尤为重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从制度上要求由上至下切实提高审计整改意识。

被审计单位要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单位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审计整改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充分发挥党委在审计整改问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促使审计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政府要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相关单位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以及作为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绩效考核、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审计宣传教育工作,在审计进点时就重点阐明审计、审计整改对单位的重大意义,拓宽宣传覆盖面,及时将新的审计精神传达到位,有效增强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意识,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有些问题在审计现场就可以边审边改,从而促使其主动整改,营造良好的审计整改工作氛围,达到审计整改的效果。

(二)积极探索整改结果评价标准

审计发现的问题一般涉及到单位的多个方面,甚至涉及到多个行业,对于问题整改要求及整改结果,审计组有自己的判断,被审计单位也有自己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分歧。现阶段还没有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对整改结果来进行认定,为此探索一套可行的整改结果评价标准来指导整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从而达到挽回损失、堵塞漏洞、规范管理等效果,审计机关需要评价这些效果。评价标准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划分,定量标准包括整改时效性、整改金额等,定性标准包括制度流程的完善、向相关部门的移送等。整改时效性包括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是否按时提交和整改事项是否按时整改两个方面;整改的金额包括资金已支付、通过审计发现损失要求被审计单位追回损失的金额,资金尚未支付、通过审计发现损失要求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避免损失的金额;制度流程的完善主要是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制度的缺失或不合理要求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而建立或修改的制度流程;移送包括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的现象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的审计线索。制定的评价标准要与审计事项、整改目标相适应,通过细化标准指标,便于审计人员操作,以得出整体整改评价结果。同时,审计机关要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管理办法,强化 “审计—整改—检查—评价” 的管理模式,通过流程式管理,严格整改审核把关,整改结果有异议的,提交业务会审议。审计机关需通过一套可行的整改结果评价标准来保证审计结果认定的准确性,从而推广审计整改的措施。

(三)完善审计整改工作体制机制

审计发现的有些问题可能只有其中一个流程在被审计单位,整套流程可能会涉及多个单位,这些问题的整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联合,特别涉及到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的问题,需要联合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整改。目前尚未建立政府统一主导下的督促整改、联动协作机制,不能有效地将有关职能部门联合起来,没有形成整改合力,这给一些审计整改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现阶段基层审计机关仍是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单靠审计部门是不行的,必须使审计整改工作得到领导支持,取得相关部门配合。

建立健全一系列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来推动审计整改长效落实,主要包括审计整改统筹协调机制,党委政府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审计机关统筹管理审计整改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事项;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审计机关实时更新整改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实施动态管理,执行销号制度;审计整改动态报告制度,审计机关定期汇总审计整改情况,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对于被审单位屡犯不改、审而不整、屡改屡犯的问题,要列为各监督部门的重点督查事项,加强问责力度等。同时,可以通过联合纪检、巡察等部门加强整改体制机制建设,突出审计整改在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共享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落实审计整改。

以落实审计整改為基础,提供客观的整改意见、建议和措施,加快整改结果转化,提升审计成果转化率,更新审计理念,将审计处理质量和审计整改质量并重,将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紧密结合,深化审计成果的运用,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具备前瞻性的目光挖掘潜在风险,确保“真整改”“彻底改”,通过审计整改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律俊,周剑虹,王浩,张维.闭环整改体系的建立与审计整改的多重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9(04):11-17.

[2]熊学仁.推动“屡审屡犯”问题落实整改的路径[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9(06):18-22.

[3]王静.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J].现代国企研究,2018(18):170.4FA17195-34E8-4D05-B0F4-294FFB7FDC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