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课堂对话,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22-05-29李怡
[摘 要] 有效的课堂对话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实现新课标所指向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文章认为,追求有效的课堂对话,可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方式引领学生与他人对话、与问题对话、与自身对话,促进和谐交流,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课堂对话;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课堂对话贯穿于教与学的始终,是调动积极性、激趣引思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让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实现新课标所指向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是值得每个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以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和谐交流,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合作学习:引领学生与他人对话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师与生充分交流,生与生有效互动,这样的多元互动的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学习主张的是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锻炼机会,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他人对话的时空。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认为分组并围坐一起的教学就是合作学习,课堂上依旧是师讲生听的模式。试问,这样的合作学习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吗?还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将讲解例题、归纳方法、总结知识点等关键性步骤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置身课堂之外。课堂上,往往容易出现个别小组因为一个问题争执不下,或是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又或是出现讨论之后仍然无法得到正确结论的情形。以上现象均是“伪合作学习”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无益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离不开适切问题引领,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离不开学生与他人对话,这样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才是引领学生与他人对话的内在活力。
案例1 时、分的认识
活动1:先欣赏古代的沙漏、日晷及各种现代钟面,再在事先准备的空白钟面上试着进行“创造”,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时间,接着组内互评各自画得如何,最后推选出小组内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全班分享。
活动2:分小组合作学习。拨一拨带过来的钟面,观察时针、分针和秒针,并思考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大格与小格有何关系?时与分有何关系?
活动3:充分想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未来的钟。
评析:以上案例中,合作学习开展于学生的兴趣之上,每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师以浑然一体的活动流程,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中思考和表达,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和与他人交流,使得对“时、分”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
二、研究性学习:指引学生与问题对话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在精确化引导下,充分激活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秉承科学研究的理念,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的是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而问题则承载着整个科学研究媒介的角色,指引学生进行科学探索。而学生想要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走入充满观察、实践、猜想、推理、交流等的时空中,自主而个性化地进行课堂对话,才能获得创新性提高。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好地指引学生与问题对话,对学生学习兴趣、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空间,进而助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案例2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道口算题1-0.63。请口述结果,并说一说你的算法。(学生各个跃跃欲试)
生1:可以把1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0.37。
生2:也可以把0.63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师:你们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算法中,哪个更加简便?(学生很快分化为两个“帮派”,并各执一词)
师:你们可以提出同类问题,全班共同參与验证,找出最简便的算法。(学生开动脑筋举出实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争论,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并自主归纳出运算方法)
生:混合运算时应视具体的问题选择算法……
评析:本节课中,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突破封闭的教材框框,以问题为媒介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了动态、主动、开放、多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时空内自主参与,与问题深入对话,体验知识探究的快乐,一步步地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混合运算的一般策略,还学会了面对具体问题时的特殊处理方式,使得静态的教材动态化,让学生的研究兴趣盎然,让课堂对话生机勃勃,很好地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反思性学习:激励学生与自我对话
反思性学习,就是利用好学生的反思心理,以反思为载体,以学会学习为宗旨,引导学生及时调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经历“反思—调整—再认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不管是一节课之后,还是一个单元之后,又或是一个系统知识点的习得之后,都可以让学生及时归纳、整理和反思,更好地激励学生与自我对话,以达到“再认识”的目的。当然,反思的形式并无规定可言,可以去阐述,说一说自身的收获和反思,阐述给同桌听,阐述给小组其他成员听,阐述给老师听,阐述给全体同学听等;也可以去笔述,写一写自身的体会,形式也是多样的,如以日记的形式,以数学小报的形式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开展“思且乐”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展示的方式去反思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共同分享交流的目的。
案例3 圆的面积
师:新课已经学习完毕,下面大家可以反思如下几个问题。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②在推导的过程中,你生成了怎样的新感悟?又有什么缺憾?③它与过去学习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推导有何关联?④仔细想一想,你有其他新的推导方法吗?(由于教师给予了学生反思的方向,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反思中,在小组反思与交流中,学生很快有了各种感悟)
生1:可以将圆进行无限次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生2:它与过去学习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都存在着联系,我觉得它们之间是一种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如……
生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长方形是最重要的图形,因为它是推导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
生4: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可以将其转化为已学知识进行解决。
生5: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个新的想法,圆的面积是否可以转化为三角形的面积来推导呢?
……
正因为课尾教师安排的反思环节,才赋予了学生成为思者、疑者、论者的身份,呈现这样多元化、动态亮丽的风景线。就这样,通过这样多种反思性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与自我对话,在实践中体验反思的价值,在反思中整理和内化所学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拔高思维高度。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自我对话的时空,学生便可以自我检讨、欣赏、批评,以更好的学习姿态投入数学学习中。
总之,新课改风向标下,正因为有了课堂对话的融入,数学课堂才生机盎然。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在与他人对话、与问题对话、与自身对话中积极参与,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富有积极意义的建构。
作者简介:李怡(1997—),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曾获市教学设计二等奖、省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