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5-29庞永红 符国芬

民族文汇 2022年20期
关键词:算式运算错误

庞永红 符国芬

数的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科研和实际操作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数学能力。就数学学科领域而言,其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应具备的基本的核心素养之一,它与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息息相关,涵盖了计算、演绎、推理、转化等内容。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符号意识、几何直观及模型思维。”何谓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有机整合,这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具体要求就是指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简便、灵活。

翻看我们小学数学教材,就会发现“计算教学”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从计算教学的架构来看,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学习的基础,其数学思想方法、模型和算理的演绎、推理、归纳的构建,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中,是所有后续学习数学的基础。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计算教学,夯实数学计算领域的第一步?

一、创设情境,从“单一”转向“有趣 ”

研读我们的数学教材,发现几乎所有的计算教学都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提出并展开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迸发出计算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问题,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兴趣,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完美融合,使数学计算教学真正成为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数学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中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尤其低年级学生,有趣的情景化的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植数学生活化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一)生活化的计算情境

如在教学“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一种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小乐园”数学情境。在分别计算鸡、兔各有多少只时,通过观察、交流,感受“几个几相加”,再从问题情境中“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引出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一全新的数学概念,体验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数学化的计算情境

如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例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写出“39-8”的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口算过程。接着让学生试着改变算式中的一个数字,成为“个位不够减”的新算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30-8、34-8”等个位不够减的算式,甚至还有学生更大胆创新,写出“20-7、47-8、31-2”等一系列新算式。教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在学生“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认知冲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推进计算思维的深入化,激发计算兴趣。显然,创设数学化的计算情境一样可以激活数学课堂氛围,获得与生活化情境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生成错误”的计算情境

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都是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如抄错数字、符号,看错运算顺序,漏算少算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捕捉这些“生成性的错误”,将之设置为计算情境,呈现学生计算的错误过程,让他们在“诊断”中纠错,在纠错中反思,在反思中获得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技能。这种在“错误情境”中的自我教育,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以及计算的正确率。

在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可以从“有心”和“无心”入手。“有心错误情境”是指教师故意创设错误情境,将学生在计算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寻找错误的强烈动机,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无心错误情境”是指教师对学生计算作业进行反馈时,将“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同时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加深正确计算的意识,减少计算错误。

二、动手操作,实现“算法”和“算理”的统一

在对计算教学的教材解读中,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提炼计算方法,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解读课标,运算能力不仅包括学生能根据计算法则正确计算,而且包括理解运算的道理。算理为法则提供依据,法则又使算理可操作化,两者彼此依存,理法交融。鉴于数学知识固有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成了低年级计算教学的一大难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动手操作”不失为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突破难点,架起“算法”和“算理”的桥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特级教师王凌老师在执教“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时,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找十位,十位没有找百位”的连续退位算理,从小棒到计数器再到竖式的演绎推理,让学生多次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借助直观深刻领悟笔算算理。正是因为“动手操作”的介入,才能帮助学生架起“算法”和“算理”的桥梁,在“动”与“静”的勾连中,深入理解算理,建构“理法交融”的学习模式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变式训练,培养发展运算能力

计算是一种技能,它需要一定的量變才能引起质变。学生只有长期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逐步达成熟练、灵活、简洁的运算能力。如口算训练,不仅要常态化,更需要科学合理安排练习,要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专项或对比练习。在设计习题时内容要有针对性,难易要有层次性,形式要有变化性。还可以结合计算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计算比赛或者实践活动,将计算练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像钻山洞、走迷宫、摘苹果、跳跳砖、送信、玩扑克等,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达成熟练计算的目标。

我想,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内涵与发展,价值与应用,心中有纲,眼里有数,教学中做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过程与结论”的交互,“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在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技能,推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方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算式运算错误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在错误中成长
有趣的运算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