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2-05-29王丽君
王丽君
摘 要:高等教育人才培训的目标、思政课的性质和目标以及当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的现状,决定了制度自信教育能否融入高校思政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将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度自信教育;高校;思政
引言
制度自信意味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认同。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他们是否能够坚定制度自信,与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高校思政课必须发挥教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主要渠道的作用,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制度自信,并帮助大学生建立稳固的制度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实行制度自信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其必须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方向相符合。为了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要坚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也就是说要加强对于青年学生的关注度,必须更加重视其政治立场,促进其正确三观的形成。因此,引导青年学生辩证地看待时事政治,正确理解国家当前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将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宣传置于高校教育的中心位置,从而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特有的优势。
第二,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到大学思政教学中,无疑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改善制度自信教育目前的困境,激发青年学生对制度自信教育的兴趣,加深青年学生对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解,发挥制度自信教育该有的效用。青年学生要做时代的先行者,要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首先要坚定制度自信。只有不断增强年轻学子对制度的自信,不断增强年轻学子对国家、民族、秩序的信任感,给予年轻学子充分的有力的支持,促进年轻学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最后,在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中纳入制度自信教育,一方面可以在大学的思政教学中实现学术与思政的辩证统一,用学术来谈政治。制度自信教育能保证大学思政课的“政治性”,对大学思政课从理论上、制度上给予支持,让思政课服务于政党。另一方面,在大学里开设思政课,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现实载体,让他们得以传播。将制度自信教育纳入大学思政课,有助于加强大学思政课的整体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大学思政课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
二、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制度自信教育理解并不深刻。当前,我国党员的制度认同感比团员、群众要强,而文史的学生则比经济、行政、管理等专业要高。相同专业的研究生,由于学习制度自信理论的机会、方法、时间等优势,使得他们对制度的认同程度比大学生要高得多。因为党员在入党时,都会学习党和制度的理论,所以对中国的体制要比团员、群众熟悉得多;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对社会科学知识更加感兴趣,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这类型的知识,所以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中国制度,因此视野更广,可以正确地看待中国制度的美好前景。由于考研的同学必须复习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我国的体制进行更好的认知。与此同时,这些考研学生学习制度理论的机会、渠道和时间都比较多,对我国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会有更深的了解。所以说,与制度自信有关的理论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是现代大学生缺少制度自信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直接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体制的优越性无法产生认同感,也就不能强化自己的体制自信。
二是利用网络技术不当。21世纪以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零零后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也是网络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学习。但是,在整个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错综复杂,常常会出现一些扭曲的观点或者错误的价值理念,如果不加以疏导,很容易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意识造成恶劣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人利用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以缺乏社会公正和公平为理由,造谣惑众,引导大学生对我国现行制度产生怀疑。当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教育效果在各种扭曲的观点干扰下被严重削弱。所以说,网络技术运用不当是现代大学生缺乏制度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制度自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第一,将“三进”作为促进制度自信教育融合的系统性的一种手段。借助教材和课堂培养制度自信,是加强制度自信系统性融入的有效方法。首先,制度自信的理论成就必须充分反映在教科书中,教科书的内容必须反映出制度自信的生成机理、丰富内涵、具体内容和价值意蕴,从而确保教科书的质量。第二,从改进教学方法开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最后,在将制度自信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和工作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心灵中灌输这种理念,以解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完成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的转变。
第二,将主要热点作为载体,以确保制度自信可以科学地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明确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各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当下的时政热点,坚持聚焦重点、贴近热点。把重点放在与制度自信教育以及思政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上,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突出关键要点,将尊重教学规律与学生的知识需求相结合,深化学生的认同感。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进程,正与时代发展的发展趋向一致,在探索社会热点中发现宝贵的教学资源,了解热点问题与学生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彻底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第三,要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从而让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更具备亲和力。宏观方法强调全景式分析,而微观方法强调的是准确地安排具体教学环节和内容。所以需要将二者结合于一体,才能达到最佳的融合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坚定地制度自信,可以推動年轻人在生活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情景。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是培养负担起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使得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从心底里认可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王娜.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20(7):3.
[2]郭玉伟.”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6):3.
[3]刘嘉洋,张海航.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西部学刊,2021(24):4.
[4]姜科多.”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时代人物,20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