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022-05-29任鹏
任鹏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十分透彻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后面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解物理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当下的教学现状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改善教学观念及方式,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状以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1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物理教学也在从创新的角度寻求突破,力求符合新时代教育环境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但是,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看仍然缺乏新意,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保守,以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过多沿用传统课堂模式,未能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但却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对其物理素养培养造成局限;其二,教师适当创新了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或以口授为主,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或每堂课都按照问题导入—理论讲授—习题讲练等流程开展,使得物理课堂模式闭塞,在此环境下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固化,影响其学习兴趣,也不利于物理知识的牢固掌握。
1.2 教学方法缺乏多元性
教学理念的创新使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物理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物理课堂变得多元化,这是初中物理课堂呈现的整体特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物理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合作学习、问题导学、探究式學习等方法,但采取的教学方法又体现了其个人独特的属性,这从根本上局限了教学方法的多元体现,倘若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会很明显。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与真实学情不协调,很多教师本着照顾大部分学生的观念采取教学方法,往往会运用一套教学方法给几个班级授课,学生之间、班级之间的真实学情并不相同,这也局限了教学方式发挥作用,无法体现出教学方式的多元性。
2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应用互动教学法
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对教学资源做出合理掌控,重视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采取互动教学法,从而保障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初中生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增强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开展“光的折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对教材中“水杯中筷子的折射”图片进行模仿,在课堂中展开实验,教师为初中生准备好玻璃杯、一根筷子等材料,并且要求初中生在玻璃杯中倒入一半的水,同时在玻璃杯中放入筷子,仔细观察筷子的状态,此时,初中生能近距离地发现筷子出现上下偏移的情况,此时,会对此现象充满好奇,也充满探索正确答案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向初中生讲解在不同介质中进入光线后,折射角及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确保初中生能解释光的折射这一自然现象,并对教材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性、趣味性的强化,调动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积极研究与学习物理知识。
2.2 构建情境教学课堂
将乏味的理论知识趣味化能够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声现象》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和怎样传播的,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准备几个纸杯,在纸杯底部打个小孔,细线穿过孔洞连接两个杯子,让两名同学通过杯子对话。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学生学到了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同时可以再结合一些其他声波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沉浸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里,更加投入地学习物理知识,从而轻松愉悦地达到教学目标。
将枯燥的知识生活化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发现生活中的奥妙。如何跟学生证明气压的存在?烧瓶“吞”鸡蛋是个非常好的情境实验。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瓶内放入酒精棉。鸡蛋比瓶口大,正常情况下不会掉入瓶内,随着酒精棉的燃烧,鸡蛋会从瓶口掉入瓶内。学生惊讶不已,原来老师会“变魔术”。这一实验应用的原理就是瓶外气压大于瓶内,鸡蛋自然就在压力作用下掉入瓶内。让学生观看“魔术”的同时还能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在学习气体的压强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其为自行车车胎打气的过程,通过分析车胎随充入气体的增多而变硬这一现象,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产生原因的理解与记忆,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拓展学生思维。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教学实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学习体验和实际学习情况加强教学反思,持续化地改进教学方案,调整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促使教学任务高效完成。教师在教学机械能知识内容时,以漫画配文字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授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并产生联想,保证了课堂学习效果,促使核心素养的提升,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教学生专业知识转向教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基本原理的积极性,从而为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综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开展有效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这是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波.“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减负增效的策略摭谈[J].新课程研究,2022(07):22-24.
[2]曹明胜.浅谈“互联网+微课”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2(08):103-10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49.
[3]丁小兵.试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2022(0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