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ECC模式下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22-05-29柴树金 王校羽 赵光达
柴树金 王校羽 赵光达
摘 要:本课题力图打破传统的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说教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尝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路径为切入点,探讨基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Counselor)的思想引领和家校共育平台(Family-school Co-education)的助推作用,并融合“互联网+”(Internet)技术等多重元素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以确保多层面开展高效、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做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可靠的、合格的祖国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其质量决定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是一项长期且不易见成效的工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变得愈发多元化、碎片化,该项工作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冲击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改变传统的单一依靠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搭建家校共育平台等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高校大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一、构建“互联网+”(Internet)模式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泛雅平台、学习通、雨课堂)、“日新外院”微信公众号,以及学院网站主页,结合“四史学习”、国家社会发展时政要闻等,向广大同学推送相应的主题文章、视频等学习资料,并在现有的平台技术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主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评选学习先进个人,使大学生们对于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能够真正的入脑入心。“互联网+”模式下的网络思政教育也正好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活动的相关要求相契合,学生线下的聚集活动少了,但是线上的活动形式却多样化了。课题研究期间开展了线上“五分钟说党史”、“燕赵青年说”、“社会主义发展史PPT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唤醒了学生心中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他们主动承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任的热忱。
二、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Practice)。
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不满足书本、课堂上有限的、死板的理论知识。他们更喜欢碎片化的学习,更喜欢融媒体背景下的各种知识或者心灵鸡汤,更喜欢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以证明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基于此,外国语学院结合诸如学习雷锋日、建党100周年、建国72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等重大历史时间节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创城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体验省情,调研河北”等实践性强的项目,激发了大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他们了解了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能够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挑起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担。
三、打造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与效果远超“第一课堂”。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参加“青马工程”学习班、青年大学习、道德讲堂、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诚信感恩教育活动、以及各级各类学科与文体竞赛等活动。各项活动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与安排,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机械的宣讲与学习,要求学生进行PPT主题呈现、小组讨论、写征文或者心得体会等,活动的过程与成果上传到学院官网主页与“日新外院”公众号,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从第一视角感知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并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积极地践行。
四、营造家校共育(Family-school Co-education)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家庭与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有近97%的同学认为家长平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超过90%的同学认为家长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的,但高达57.8%的同学认为家长的思政教育方法过于简单,仅限于简单的说教,或者直接的批评。鉴于此,通过组织线上学期家长会与新生家长见面会、寒暑假家访活动、常规电话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活动,将学生家长引入学生的常规管理,要求学生家长在工作之余,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奉献社会、远离邪教、拒绝传销、远离网贷与赌博等主题活动,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家庭与学校双管齐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五、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Counselor)是保障。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们的思想引领者。正因为如此,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着实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课题研究期间组织专职辅导员参加有关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学风建设、学生心理安全、学生职业生业规划能力等专题培训;加大辅导员的工作考核力度,制定了《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从制度层面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引导;学院实行辅导员工作月汇报制度,要求各专职辅导员积极总结、梳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思路,同时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与辅导员工作案例的申报,凝炼工作成果,着实提升学院辅导员的执业能力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IPECC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采取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方法,打破了传统依靠课堂、教师宣讲、学生发言单一古板且学生兴趣不高、认同感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式灵活,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学生的参与度高、认同感强,确保了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使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润物细无声,使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作者信息:柴树金,男(1978.11-),满族,河北承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大学生创新创业;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IPECC模式为例(编号:GXDJ2021B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