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2022-05-29李苏霞
[摘 要] 主题单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演绎过程的感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梳理开展主题单元教学的一般化过程,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验证主题单元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主题单元教学;立体图形;小学数学
数学主题式教学是指通过项目探究或问题解答的途径来串联教材内容与生活应用的教学形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实现数学知识原理的情景化、生活化与具象化,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倡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主题单元教学是主题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教学分析,明确主题
教学分析包含对内容的分析以及对学习者的分析,前者需要明确学习内容范围、内容深度以及不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梳理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了解知识和能力的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后者强调对学生的初始知识技能储备、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能力水平、学习偏好等情况进行了解与掌握,为后续主题的选择、引导问题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和主题单元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撑。在完成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学习目标,进而将概念原理、基本方法、教学过程等转化为主题,构成基本的学习内容,学生围绕确定的主题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主题不仅能为教学内容构造生活化的情境,还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的框架。主题的设定需要围绕确定主体、来源、方法三个维度展开,这也是教师在组织确定教学主题时的重点内容。
二、内容设计,问题引导
在明确主题之后,需要设计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将主题包含的概念原理、方法过程转化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引导性问题限定了主题单元学习的范围,具有层次性与逻辑性等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从属性上看,引导性问题可以分为基本问题与单元问题,前者直接指向教学的核心思想,揭示学科的内涵,后者针对具体的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是基本问题特定的学科与主题路径。
三、过程设计,活动编排
在主题单元引导性问题设计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编排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知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与演绎过程,强化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认识到活动是学习主体与客观环境之间的交互过程,应保证活动的层次性与多种类特征,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主题单元的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的设计方法,需要基于不同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差异化设计。
四、教学评价,科学总结
主题单元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考量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以及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主题单元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方面是结果性评价,另一方面是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前者是在主题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帮助教师科学研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调整提供参考,可以采取考试、作业、汇报、表演等多种形式;后者則是在主题单元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即时的学习状态,哪些内容掌握情况较好,哪些内容还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后续的活动以及指导策略,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分享等形式开展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是被评价的学生本人。
五、教学设计——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为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例属于“图形与几何”板块中的内容,学生对几何图形具备直观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相关立体图形表面积和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单位,能够联系生活场景辅助理解。总体来看,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公式的数量较多,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因此教学重点应为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计算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深入理解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的含义。
(二)内容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就是要明确内容的范围、构成、深度以及不同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于后续教学顺序的安排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本课例内容分析如表1所示。
在表1的内容体系中,各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几何内容的基础。
(三)确定教学主题,设置学习任务
综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视角等因素,确定教学主题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该主题能够有效连接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主要表现为:(1)围绕学科知识确定主题,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五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能够发现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2)直接用知识内容模块为主题,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干扰,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3)该主题能够帮助学生系统且全面地总结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同时和生活中的相关物体结合起来,反映现实需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依据教学目标以及确定的教学主题,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任务。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然后基于创设的教学情境设置容易操作的学习任务单,主线设置为立体图形的类别划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及预习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描述,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系统的主题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演绎过程。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将学生学习过的立体图形都列举出来,组织学生总结这些图形各自的形状特征与属性特点,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哪些立体图形能够和圆柱合并为一大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分析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用整体的思维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强化知识应用,形成新的认知。
(四)落实评价修改
科学的教学评价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了解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形状、大小的认知情况,可以进行即时提问或者随堂练习来获取学习反馈;如果想知道学生对于不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明思路与计算过程;如果想知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自行绘制知识网络图,检验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以及对于关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认知程度。
主题单元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架构,有利于相关教学模块的联动展示,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提升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同时,该模式紧紧依托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现实应用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应知识的内涵并做到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李苏霞(1993—),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