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型场景在电影《摔跤吧!爸爸》叙事中的作用
2022-05-29王超
王超
内容提要:场景分析是判定电影类型的重要标准,体育竞技场景的设计,是体育类型电影叙事中的核心环节和重场戏。2017年被引入中国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精心设计了5个摔跤场景,这5个摔跤场景不仅是影片情节发展的助推力,同时也展现出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并且让观众全面感受到摔跤竞技比赛的力量与对抗之美,深化了影片“体育竞技”“女性解放”“家国情怀”这三大主题。本文深入分析这5个典型场景,探讨它们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主题建构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典型场景 叙事 《摔跤吧!爸爸》
在对电影的分析和评论中,我们常常以“镜头”和“场景”为基础来讨论影片的叙事结构和美学风格。一部高剪辑率的影片,镜头数量可能多达上千,单一镜头很难诠释影片的叙事和艺术特征,所以场景就成为确定影片美学风格的依据。“与整部影片的主导叙事动机‘缝合’在一起的‘场景’,往往最能够从视觉上凸显一部影片的类型特征。”[1]因此,评论者对电影中的场景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体育类型的电影,体育竞技场景的设计和建构向来是叙事的核心环节,也是观众在观影时最重视的。由于体育竞技的专业性,导演需要通过场景快速让观众理解该体育竞技项目的基本规则和内涵,所以,场景设计对于体育类型电影来讲尤为重要。
2017年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以高口碑征服了中国观众,该片内地票房为12.96亿。《摔跤吧!爸爸》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原型是印度国内摔跤比赛冠军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他的理想是为印度争夺一枚国际比赛摔跤项目的金牌,但他一直没有机会。他本想让儿子传承衣钵,实现其为国争光的理想,不料4个女儿相继出生,珀尕绝望地发现自己与儿子无缘,有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感。一次偶然的孩子打架事件,珀尕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他重新燃起心中的希望,在印度习俗、社会制度、人情世故等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历经波折后终于把女儿培养成为国际比赛的摔跤冠军。电影制作方为了影片的成功下足了功夫,观众在已知结局的情况下,仍然被曲折的情节吸引,并且被人物的命运打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建构了典型的摔跤场景。
场景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情节内核通常和叙事主体迫切的主观意愿密切相关。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有多个摔跤场景,其中有5个摔跤场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5个摔跤场景不仅是影片情节发展的助推力,也展现出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并且让观众全面感受到摔跤竞技比赛的力量与对抗之美,深化了影片所表现的“体育竞技”“女性解放”“家国情怀”这三大主题。这5个经典的摔跤场景分别是:(1)父亲珀尕与同事之间的较量。(2)女儿吉塔第一次在正式赛场与男选手之间的抗衡。(3)父亲和吉塔产生矛盾,摔跤竞技中父亲败给吉塔。(4)吉塔在父亲指导下赢得英联邦运动会首轮比赛。(5)吉塔在决赛中艰难逆袭,最后时刻赢得金牌。本文对这5个典型场景在电影叙事结构和主题建构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情境的建立——父亲珀尕与同事的较量
影片在一开始就展现了“父亲”珀尕的一次摔跤。珀尕正和同事们聚集在办公室观看首尔奥运会摔跤比赛的电视转播,一名新同事出言不逊,并向珀尕发出挑衅,珀尕为了捍卫尊严和他进行了一次摔跤较量,对手虽然身材高大魁梧,但在三个回合中均被珀尕击败。同时,借助俩人的对话,电影自然地交代了珀尕是全国摔跤冠军的背景。这个场景属于典型的“热开场”叙事。
该场景与影片情节主线没有直接关联,且第二主角还未出现,观众往往会忽略此场景,但该场景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交代了影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的起点,确立了人物的例证性动作。例证性动作是指“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动作”[2]。影片的例证性动作既要概括主题、隐喻人物命运,又要奠定影片的基调。这次摔跤场景,确立了影片的类型,即体育竞技题材,并且展示出摔跤的力与美,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个体对于个人尊严与国家尊严的捍卫。父亲珀尕的行為动机和最强烈的主观意愿,就是为印度争得一枚金牌,当新同事刺痛了他的个人尊严并伤害到国家尊严时,珀尕为了捍卫尊严,有了一次摔跤较量。摔跤也成为主人公的例证性动作和贯穿全片的戏剧动作,影片由此围绕着摔跤展开叙事。
俩人摔跤的场景,巧妙地以电视机中播放的首尔奥运会摔跤比赛解说为背景,影片在这里运用了声画平行的技巧。体育解说作为画外音,和本场摔跤场景相得益彰,完美地阐释了在三个回合的对抗中,父亲和对手的心态和竞技状态,影片把狭小办公室里的摔跤描摹出了国际赛场的氛围,并恰到好处地让国际赛事充当了现场解说的作用。三个回合运用了三种技法,第一回合积极进攻;第二回合防守反击;第三回合绝地逆袭,这一过程与影片结尾处女儿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上的三种摔跤策略遥相呼应,使影片在开场部分就预示了高潮部分的剧情,这一场景的设计浑然天成。
第一次摔跤场面的另一个作用是交代全剧故事的缘起。在电影叙事中,自然灾害和各种社会因素都可以作为矛盾冲突的催化剂和肇因,但是“叙事重心在于人物的心理原因:选择、决定,或人物性格特征”[3]。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故事起源就在于珀尕强烈的行为动机和迫切的主观愿望——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金牌。在第一场摔跤场景之前,珀尕和新同事的对话便引出了主人公的理想:取得金牌,为国争光。摔跤后俩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的身份,珀尕是全国冠军,而对手是邦级冠军,但是具有如此高水平摔跤技能的俩人,却只能做些与摔跤毫无关系的琐碎工作过活,而不是在竞赛场上为国争光。这一情节表现了主人公的生存境地,以及印度恶劣的体育环境,这也是珀尕的理想所生存的现实土壤。珀尕的理想和印度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这一冲突在影片中不断被激化,成为推进叙事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冲突的展开——吉塔与男选手的摔跤对抗
吉塔在少年时期第一次参加正式摔跤比赛,并且面对在身材和力量方面都更为强大的男性对手,这是影片的第二个重要的摔跤场景。电影情节的核心动力就是冲突,而冲突的产生源自人物欲望与现实难以对等。电影叙事中“主角会碰到性格、目标和他相对的人物。结果,主角必须尝试改变目前的情况,才能达到他的目标”[4]。当主人公的目标受阻,影片便形成冲突,而冲突促使“改变”,反之,如果人物满足于现状,那么“改变”就无从发生。由于冲突而形成的改变,成为情节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摔跤吧!爸爸》的叙事主干中有两条重要的冲突线。一是体育竞技本身的阻力,父亲需要指导女儿一次次击败对手,从初级的邦级比赛走向全国,最终获得代表印度出征世界赛事的资格。所以,吉塔需要在摔跤场上战胜对手,吉塔和对手之间的对抗形成冲突,而这种冲突又让观众产生对比赛结果这一悬念的期待。二是吉塔作为女性摔跤选手,爸爸和女儿们需要和印度歧视女性的大环境进行对抗,战胜男权思维,颠覆传统观念,用实力证明女性同样可以征战赛场、为国争光。两个冲突交织重叠,更显示出主体愿望达成之艰辛。
于是,吉塔首次在正式赛场与男性选手抗衡,映衬了影片“呼吁性别平等,为印度女性发声”的主题。女性同样可以为自我而战,为国家而战。在这次摔跤场景中,吉塔有意挑选了实力最强的男选手,这里的选择表明吉塔战胜了恐惧,尽管最终失败了,但却颠覆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性不应该参加这种抛头露面的摔跤比赛。这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意味着吉塔的举动潜在地改变着印度人的传统观念,所以,赛后的吉塔得到了比冠军更多的金钱奖励,这不仅是一种标志,也成为一个情节转折点,吉塔从此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两条冲突线彼此交织,也改变了父女之间的关系和主观态度。原本,父亲和吉塔的心理愿望虽重合,但也有分歧。父亲的目标是为印度取得金牌,同时认为在体育竞技上,女性地位应与男性平等。而女儿吉塔和巴比塔一开始不理解父亲的选择,对于艰苦严苛的训练,她们在心理上抵触拒绝,双方存在着巨大分歧。而当吉塔和巴比塔认识到,摔跤可以帮助她们获得个体成长,摆脱平庸的家庭妇女命运,于是,她们改变消极对抗摔跤的心理,主动训练,并且渴望在摔跤场上取得胜利。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女儿们的主体愿望和父亲的目标不一致,便引起了种种冲突,使情节横生波澜,跌宕起伏,而吉塔首次正式与男性选手的抗衡,正是女儿与父亲主体愿望达成一致的关键转折点,同时也向世人宣告着性别平等与女性解放。
三、情节的突变与深度挖掘——吉塔在摔跤比赛中击败父亲
影片中第3个重要的摔跤场景,使叙事情节出现了突变和调整。获得全国冠军的吉塔离开父亲开始在国家体育中心训练,现代都市的丰富多彩让吉塔迷失了自我,并且,吉塔在接受了全新理念的训练之后,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自由,自我意识开始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行为和情感的双重爆发,叙事的爆发点就是这场摔跤的较量。比赛中的吉塔使尽浑身解数战胜了父亲。在本场景中,吉塔像一只愤怒的野牛,一次次地向父亲发起凶猛的进攻,而身材肥硕、体力不支的年迈父亲却明显力不从心。影片用升格镜头强化了父亲长久以来建立起的父权权威逐渐崩塌的过程,也让观众为之叹息。
本次摔跤和之前的摔跤有着本质区别,它更像是一场挑衅和宣战,是传统与现代的较量,是新与旧的竞争,更是吉塔对父亲旧式传统技术的质疑与否定,当然,也是吉塔对父权的挑战与反抗。
“在影片情节发展进程中,包含着两种因素:人物外部行动的进程和人物内心动作的进程。前者被称为影片的‘外部情节’,后者被称为影片的‘心理情节’。”[5]《摔跤吧!爸爸》的前半部分,情节发展主要集中在外部行动的进程中,以迅猛的步调向前推进,人物外部行动和外部情节占大部分。而围绕着第三次摔跤场面,影片情节发展开始进入人物内心冲突的层面。
在这次摔跤比赛中,吉塔赌气击败父亲,导致她自我意识的膨胀与对父权的反抗,父亲不再是吉塔的导师角色,父女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从默契与亲密变得陌生而疏离。在这个摔跤场景中,心理情节充当了叙事的主动力,同时也使人物角色变得更加真实丰满,花季少女吉塔在面对各种诱惑和自我满足时,内心产生了微妙变化,而这种变化拓宽了吉塔的人物性格维度,调整了影片一直以来所营造的积极情绪氛围,也为接下来人物的性格成长埋下伏笔。
四、精神的回归与重生——吉塔赢得首轮比赛
第4个重要的摔跤场景,是父亲指导吉塔在英联邦运动会首轮比赛中击败对手,突破“首轮被淘汰的怪圈”,实现了吉塔比赛和精神的双重重生。
这里要交代一下摔跤比赛前的情节:吉塔和父親决裂后不再听从父亲的教导,但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却屡战屡败,从而落入“首轮即被淘汰的怪圈”。当吉塔经历了比赛失败和自私教练对她的双重打击后终于幡然醒悟,在妹妹的鼓励下主动向父亲求助,父亲原谅了她并亲临现场指导比赛。这时,人物关系再次发生了变化,吉塔终于理解了父亲对她的爱:无条件的、不带现实功利目的的爱,这与吉塔专业教练的自私与功利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次摔跤场景让吉塔实现了精神的回归与重生,同时也标志着父权的重新建立。
在情节上,“首轮被淘汰的怪圈”使比赛的胜负成为悬念,主体愿望的达成变得困难重重,观众的内心开始焦虑和期待,吉塔与父亲和解后,能否战胜对手成为了悬念。另外,本场摔跤场景也是影片高潮前的必需场面,即“在不断趋向高潮点的过程中,对动作、目标、意志、势力对比、因果发展的不断检验,不断肯定,将观众对于高潮的期待逐渐具体化”[6]的场景。这次摔跤比赛也是对故事情节发展生死攸关的关键场景,这一关键时刻决定吉塔能不能进入决赛,也是影片高潮前的一次必要铺垫。
而且,这次摔跤场景对于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叙事具有推动作用,吉塔的人生目标和父亲的目标再次交织融为一体,吉塔开始向金牌进军。并且,吉塔在父亲的指导下,不再听教练一直强调防守的指导,充分发挥自己擅长进攻的优势,终于取得了首轮比赛的胜利,既推动了叙事的外部情节,也推动了内部情节发展。所以,这场胜利是吉塔的重生,是再次确立自己的决心、目标和选择的比赛,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同时加强,互相推动情节向剧情的高潮发展。
五、情节与主题的高潮——金牌大决战
最后一个重要的摔跤场景,就是英联邦运动会的摔跤决赛,也是影片情节的高潮部分。情节的高潮是观众情绪最紧绷的段落和情感最强烈的时刻,它既是整部影片视听的高潮,也是人物命运和主题的高潮。
吉塔终于进入决赛,对手是曾两次战胜吉塔的澳大利亚选手。本次比赛中,由于印度教练的自私导致父亲缺席,习惯了在父亲临场指导下比赛的吉塔,突然间没有了依靠,影响了她在第二轮比赛中的发挥。然而,正是父亲的缺席,让吉塔开始学会自主判断、独立选择,也意味着吉塔的心理开始走向成熟。在第三轮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吉塔想起了父亲的话:“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我只能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这句话激发了吉塔战斗的潜力,把父亲的主体愿望与个人使命结合起来,为实现最终目标而拼尽全力,最后以一记漂亮的背摔获得5分,反超对手成为冠军。父亲曾在比赛前告诉吉塔,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因此,这场比赛同时也点明了主题:女性要自我拯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背摔的场景使用了经典的“悬崖边的决斗”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模式,把比赛的结果维系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观众的紧张感也到达了顶点,期待和悬念并存。此时,现场的音响全部消失了,只剩下父亲曾经给吉塔说过的话响彻赛场,这实际上是吉塔心理时空的反映,此时的吉塔心无杂念,脑海里父亲的话字字箴言,吉塔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去达成目标!在完成背摔的那一刻,升格镜头把动作细节放大,也把观众的期待拉长,情绪控制到达了全片的高潮,在情绪释放的瞬间,吉塔实现了个体的完全独立。
同时,这场戏设计得相当巧妙,赛场内吉塔的比赛与父亲被困杂物间的平行剪辑形成对比,明亮激烈的比赛现场与黑暗安静的杂物间寓意着光明与黑暗,表面上看是动与静、明与暗、开放与封闭的对比,实际上,在黑暗狭小的空间里,看似安静的父亲,内心正掀起巨大波澜,在这种所谓的“静”中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心理張力。当父亲在杂物间隐约听到赛场上响起的印度国歌时,知道女儿代替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顿时泪如雨下。这里,导演用一个意外的情节突变,把原本观众预设的决赛场面处理得悬念迭起,用平行蒙太奇把两个空间并列表现,把获得胜利的艰辛和人物命运的跌宕推向极致。
“高潮是考验结构中的每一个元素效用的试金石。”[7]第5次摔跤场景,把前面父亲训练时逼女儿的落水情节,父亲教导和讲解比赛规则和得分规则的情节再次阐释,让情节更完整,情境更丰富,使影片之前的每一个元素都发挥作用,完成了“试金石”的作用,达到了情感的高潮、主题的高潮、命运的高潮和视听的高潮。
《摔跤吧!爸爸》这5个摔跤场景,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产生深刻冲突,使情节曲折动人。摔跤场景中,既有视觉冲击,又有文化性和思想性传达,并且展示了体育的力量之美,导演借此完成了电影叙事形态的建构,因而影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影片在场景设计上还运用了多种剪辑技巧,加速或减速时间,情节随之被延长或缩减,例如训练女儿时电影就利用积累蒙太奇的手法,加速完成对枯燥的训练的故事讲述。吉塔开始参加正式比赛后,也是使用这样的手法完成对吉塔获得全国冠军情节的讲述。在第4个和第5个摔跤场景里又延长比赛的时间,让观众进入角色内心,加强紧张感,使观众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比赛之中。影片既诠释了比赛过程,也展现了体育竞赛的魅力,特别是其中体育比赛的连续性剪辑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不是本片讨论的主要内容,需要更多的人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贾磊磊.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经典场景[J].电影艺术,2004 (1).
[2]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1.
[3] [4]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 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113.
[5]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169.
[6]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67.
[7][美]约翰·霍华德·劳逊.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邵牧君,齐宙,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26.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