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古城外轮廓重现策略
——以崖州古城为例

2022-05-28庄宇睿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护城河肌理轮廓

文/庄宇睿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引言

文化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作为历史的见证,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城市发展的奠基者。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工业化的发展,古城的历史结构往往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大量古城不得已被破坏原有的结构。历史轮廓重现对古城的历史研究和旅游都有很大的影响,也奠定了古城未来发展的结构。给予城墙、护城河、城门楼新的城市功能,它们不仅是崖州从过去走向现代的一条纽带,也将会是城市新的历史文化带与城市绿带。

1 崖州古城概述

崖州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方边陲的一个古镇,被授予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是海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古崖州城拥有8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古代最南端的州、郡军县的治所。崖州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极具特色。在物质文化方面,有传统建筑、古迹遗存等,在非物质文化方面,有歌舞、民俗节庆等。崖州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与文化内涵。

1.1 古城外轮廓的组成元素

(1)城墙

崖州城池最早为南宋时期修筑,采用了中原地区传统的“板筑陶砖”的工艺,初时难以应付接连不断的台风,其后新修筑的州城“乃用砖瓦增筑”。扩展、修筑在元、明、清历朝历代不断进行着。宋以前为土城墙,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 年)时城墙周长806 米,高2米。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 年)时进行了扩城,城墙周长1711 米,高6.7 米,厚3 米。崇祯十四年(公元1632 年)城墙增高一米。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903 年)重修城墙,增加城墙长度1133 米,共2844 米。

(2)城门楼

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 年),扩城址开东、西南三门,创建谯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城门上建敌楼。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 年)修建西、南城楼,并修前月楼,城门皆南向。公元1843 年,改南门名为“文明门”。

(3)护城河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外挖护城河,周长1711 米,深7 米。图为清代乾隆时期编写的《崖州志》城池图(图1)。

图1 清乾隆崖州志(图片来源:《崖州志》)

1.2 大部分城门楼与城墙填埋,古城轮廓难以辨识

崖州城墙是界定崖州古城边界与古城意向的重要元素,从1920 年拆除东、西门开始,城墙陆续被拆毁,城砖散落民间,城墙原址上兴建了不少住宅。现仅存南门(由于修复不当已被拆除),南城墙约170 余米,古城轮廓已难以辨识,中国最南端古城的可识别性被严重损害。古护城河曾是崖州古城重要水系,对界定古城边界、展现古城风貌有着重要作用,现护城河仅存西北角200 余米坑塘遗址,南部儒学塘已基本被填。

2 古城外轮廓研究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 原貌复原完整城墙不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

因为城市的发展,古城的结构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城市迅速扩建,城市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古城内外需要交通道路的连接,而城墙、护城河就是阻碍之一,城墙也不能满足现代化交通方式的需求,所以大量城墙就被大肆拆除。在现代生活中,城墙早已失去其战争防御功能,只能发挥遗产的观赏性功能,单纯的复原城墙也很难解决古城活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常常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原本的城墙,填平原有的护城河。

2.2 对历史遗产缺乏保护意识

在国内,很多民众都缺乏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随意对城墙、城楼门进行破坏,在其表面随意刻画;很多专家在对城墙进行考古和改动时,也不够谨慎,导致对古城现存遗产的价值特色评判不够准确。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不单单是一个人、一个机构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层面来协助完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历史遗产保护的意识。

2.3 古城内缺乏城市开放公共空间

以居住性为主的古城往往有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居民的公共空间缺乏等问题。古城边界作为新城和旧城之间的纽带,有着重要的特殊价值,因此围绕着古城历史遗产所做的建设就不能只具有观赏性的功能,还需要与周围的居民产生联系与互动。古城的历史遗产周围需要进行环境整治,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关系,应当合理利用,在恢复古城肌理的同时也可以为居民和游客带来一个休闲的公共开放空间。

3“节点-线性-界面”历史轮廓重现策略

3.1 重要节点的重建,限定轮廓走向

基于城墙某个节点要素,如城门、城角、城墙断面等具有价值的节点进行专门的保护与展示。展示其最重要的表现节点,如城门楼、瓮城,对其进行专门性的阐述与展示。对于展示形式的选择,要在对城墙节点或者局部特色的价值、内涵充分挖掘的基础之上,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展示设计,如城楼博物馆、城墙遗址展示等。这些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有历史和艺术价值,能够辐射周边区域。节点式展示同样需要注意要与周边环境产生关系,周边的居民以及游客也需要与之发生互动关系。

依托重要节点,形成“点”与“点”的呼应。崖州古城原有四个城门楼,现只有一座复原式展示的文明楼,根据原有的城门楼位置可用地面标识展示法恢复东城楼的位置,西城楼门的位置可与城市雕塑结合,既圈定了节点的位置,也表示与城市生活相结合。

对于崖州古城挖掘出的城墙遗址部分,可以与博物馆相结合,提供一个可供参观了解崖州历史的遗址博物馆。

3.2 线性肌理的强调手法

城墙是具有线性特征的,对于城墙痕迹早已消失的古城,我们可以运用到线性的展示手法。通过对城墙功能的重新定位,将城市的绿化带、历史文化带、城市街道融入其中,既勾勒了轮廓线,也改善了城市的机能。以城市绿化和城市道路在城墙或护城河原址上进行修建,是目前古城勾勒轮廓用到最多的两种方式。绿化带可以与城市公园相结合,形成不阻挡的“生态城墙”。而城市道路既能缓解古城内的交通压力,也是对已消失的古城肌理的唤醒。

城市健身绿道与古城墙印迹相融合。在崖州古城内,建筑密度相对较大,许多居民的自建房早已模糊了原有古城墙的印迹,因此,在消失的墙体原址上,利用古城墙的线性特征,与城市其他功能相结合,拆除部分民居,修建环状的城市健身绿道,并且利用两侧的绿化进行肌理强调,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同时,也为游客展示原有的古城墙的肌理。

3.3 通过界面赋予古城新功能

在城墙的外侧往往都会有护城河与之相伴,但现在很多古城的护城河遗址位置都被填埋占用或者改为农田。由于古城人口密度的上升,居住环境日益恶化,大部分历史古城内都缺乏绿化、广场、公园等活动空间,人们的日常娱乐休闲空间几乎没有。因此将这些休闲娱乐空间与古城历史轮廓的塑造相结合,满足周边区域居民、参观者的户外休闲要求,同时也可以用来界定边界。如扬州城墙东门区段与南京城墙东水关都是与周围的城市公园结合在一起。

如图2 所示,引入大型滨水公园,丰富古城功能。西北角的护城河遗址部分将与城墙肌理结合,改善古城周边的环境,吸引周边的居民和游客前来观赏,也可以与城墙的线性展示结合,公园中原城墙肌理设计成一个步行栈道,将崖州北部的景色尽收眼底。滨水公园既丰富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给前来观赏的游客提供一个领略崖州风光、了解古城历史之地。图为崖州古城外轮廓总规划图(图3)。

图2 点、线、面重现历史外轮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崖州古城外轮廓总规划图(图片来源:象城设计公司项目团队)

结语

现如今,人们不得不面对大量古城历史遗迹已经消失殆尽的事实,只有现代城市发展与古城历史相互融合,才能有效激活古城。崖州古城是三亚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土,崖州古城的历史轮廓重现策略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初步探索。为了防止快速城镇化给崖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传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管理者、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古城内的居民,在具体项目推进落实的进程中要树立保护、合理利用历史遗产的意识。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发展的创新。

猜你喜欢

护城河肌理轮廓
我爱家乡的河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跟踪导练(三)
《巴菲特的护城河》:为投资资金找一条护城河
儿童筒笔画
创造早秋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