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物流叉车教学中的运用
——以“叉车操作实务”中的卸货上架内容为例

2022-05-28欧江燕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叉车驱动物流

欧江燕

(海南省商业学校,海口 570100)

长期以来,物流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课偏多,课堂内容较枯燥。在实际教学中,“叉车操作实务”课程教学由于教学场地要求较高,需要配置专业场地和相应设备,加上实训操作时间少,课堂能动性不够,使得教学效果不能完全达到企业人才要求,岗位诉求不明显[1]。鉴于此,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合理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打破以往就教学内容授课的传统教法,以翻转课堂为辅助,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思考—探索—解决—创新”提供可能[2]。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实施步骤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环境背景导入

情境创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导入是否成功,是保证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以“叉车操作实务”中的叉车卸货上架内容为例,先利用实训场地模拟实际物流企业的仓库,以图1为操作背景完成货垛卸货上架为任务,要求学生在图1的场地背景下完成企业中实际的存储任务,使教学任务更加直观和形象。

图1 模拟物流企业仓库

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导,在设计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环境,研究图1的场地背景中存在的各种任务,思考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这些任务。

1.2 设计任务,抛出问题——以任务引发思考

任务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如要求学生观察在图1的场地背景中存在哪些活动主体以及需要运用的设施设备有哪些。需要注意,人员岗位分布情况必须贴合现实,给定的任务必须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学中可设置分组,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后,对任务设置加入一定难度增加其挑战性,提高学生兴趣,激发联想。

1.2.1 给定案例任务,操作视屏辅助

课前,笔者将准备一个4 min的视频(企业叉车司机库内卸货上架的工作视频),借助微信平台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学习视频,学生思考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由学生初步探究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将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同学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解答困惑并形成共识,使得学生在解读任务前熟悉基本的操作步骤,并且对叉车的行驶线路建立初步认识。

考虑学生对叉车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对上架储位不做要求,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水平自主探究。学生需要先观察图2中叉车的操作线路,进而完成表1的给定任务。通过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初级任务给学生建立信心,并观察学生的操作思路,找出哪些行车方案是学生肯定的,哪些路线是学生比较熟悉比较有信心的,这些是最初可快速实现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中,学生刻意避免的存放位置恰恰就是问题所在,也是教师下阶段的授课难点,从而为下个环节的设计做好铺垫[3]。

1.2.2 增加任务量,提高训练难度

任务驱动教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4]。笔者在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训练任务后,基本实现了基础目标。下阶段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发展目标,将任务重点进行升级设计,让小组成员考虑如何根据新任务提出新方案。针对给出的新操作任务,根据表2对指定上架储位设计行车路径,确保完成任务。第二阶段入库上架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多个批次的货品入库上架作业。需要注意,协作完成上架任务是多个批次的,必须在指定位置,且每位同学需参与操作。

图2 模拟物流企业仓库

表1 第一阶段入库上架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笔者增加操作难度,采取分配订单的方式给操作组发放入库订单。学生拿到订单后需要小组协作分析订单内容,最终分配任务,并要求学生根据对应的位置设计行车路径。这个环节不仅考核学生的驾驶技术,也考核学生对货物存储环境、储位分配的熟悉程度,对合作探究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1.3 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不同的目标,分梯度、分阶段地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已经形成认识,技能得到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为进一步拓展,需将专业学习紧密联系生活。

1.3.1 以企业运营为例,发散思维

为提高学习难度,实现教学成果,在课后安排学习任务。例如,给定以企业日常运营为例的操作习题,分配任务,通过分组协作完成习题操作。习题的给定主要将实际工作问题的考量放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工作面临的问题,并且着手解决,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缩短工作时间,高效完成实际工作。

表2 第二阶段入库上架任务的相关信息

1.3.2 增加趣味,深化任务

笔者授课的18物流3+2班,学生积极上进,大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强。利用这一特性,运用发散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了解专业学习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为了巩固学习成果,考核阶段以分组竞赛为考核方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任务,逐步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围绕任务使学生构建“问题—思考—探索—解决—创新”的思维方式。

1.3.3 设置课后作业,提升任务

设计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教学内容的掌握。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叉车操作课的作业主要是技能的反复训练及对操作环境的熟悉。因此,设计时主要是纠正和强化学生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精益求精。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好的导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叉车卸货上架一课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企业仓储环境,借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协作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巧设任务,教学知识点蕴含于不同阶段的任务,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阶梯式推进任务难度。“叉车操作实务”的叉车卸货上架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来呈现,借助微视频辅助,加强学习动机,通过小组形式协作探究分析任务,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学生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积极评价完成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

2.3 增进了师生交流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学习动机。在“叉车操作实务”的叉车卸货上架为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解决悬念,由“教学”变为“助学”。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针对问题跟进讲解、辅导,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分析探讨问题并寻找答案,活跃课堂气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建议

3.1 应注意课程类型选择

任务驱动法对于课程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在物流专业课程中,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如“叉车操作实务”“仓储与配送”“物流单证制作”等课程,通过任务、项目等活动帮助授课的方法比较合理。但是,对一些理论相较强的课程,如“物流基础知识”“物流技术与实务”“第三方物流”等课程,效果不明显[5]。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量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

3.2 应注意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任务驱动法前,教师应熟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及其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任务,衔接各个知识点。有价值的任务设计可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同时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以及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3.3 应注意授课方法运用的持续性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是单一的、间断性的,而应该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该方法的实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 结语

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也对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在“叉车操作实务”的卸货上架内容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效率,从以往“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

猜你喜欢

叉车驱动物流
对轻量化设计叉车载荷中心距的分析和探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一种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叉车液压系统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窄巷道立体库叉车数量配置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