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困境及优化路径探索

2022-05-28□宋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宋 越

(介休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山西 晋中 032000)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人才振兴的关键。随着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农业生产过程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传统农民因缺乏现代农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文化水平不高,导致高效率农机设备与高水平科研成果难以被充分利用和转化,加之经营管理经验匮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与特征

1.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阐释

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通常具有一定的农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文化素养较高、思想较开放,是将务农作为终身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特征较明显,其鲜明特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爱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爱农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学习新的农业生产理念,愿意终身发展农业事业。二是懂技术。新型职业农民高度重视自身科技素养和科技能力的提升,不但具备操作复合型、智能化农机设备能力,而且能够在农业领域运用智慧气象、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三是善经营。当前农业市场瞬息万变,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农业政策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力,并且有效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技术,使自身经营理念跟上农业发展形势,促进以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向以经营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及意义

2.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农业人群趋于老龄化。未来“谁来种地”不仅影响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关乎粮食安全问题,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难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加强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和农业科技运用能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满足当代农业生产需要,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育可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有助于缓解农村青壮年农民外流,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注入中坚力量。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旨在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基于乡村建设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充实乡村人才,推进乡村振兴,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2.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强化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近些年国内农产品安全风险加剧,供求结构失衡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相继凸显,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够使现代农业从业者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众多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在田间得以应用和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对现代农业从业者“扶智”,使其具备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提升其经营技能,进而增强其持续脱贫的能力。由此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困境

3.1 农民参与培育的内在动力不足,参与意愿不强

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直接受众,其受教育程度对培育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而言,当前农民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较大,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直接导致他们对培育内容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参与培训的信心和动力不足。受制于小农思想的束缚,他们难以在短期内转变原有的农业生产习惯,缺乏发展的意识,即便参与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加之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部分地区的农民对现代化农业以及乡村振兴中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参与培育的意愿不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细化程度不高

培育的精细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育的效果,具体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培育对象不够精细。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大体可分为3 种类型,即农村本土中青年农民、返乡创业能人和立志服务农村的大学生。在培育实践中未能根据培育对象类型、培育需求等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而是把不同类型的培育对象统一起来开展培训,势必不能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二是培育内容不够精细。未能根据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和农民实际生产需求确定培育内容,例如很少讲授无人机种植管理监控、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等各种农业高新技术课程,以及智慧农业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课程。培育内容主要是传统农业技能,既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也不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三是培育方式不够精细。当前培育方法主要是线下集中培训,农季忙时农民无法参与培训,并且培训未能结合农时,导致学用难以结合。同时培训方式陈旧,缺乏创新,以填鸭式灌输知识为主,农民被动接受培训知识,导致培育效果不佳。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分散,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实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培育资源的整合度和协调度不高,缺乏系统性。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需要的不仅是农业生产技能,更重要的是农产品品牌策划、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力量不足,师资质量水平不一,同满足新时期的培育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培育实效大打折扣。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主要有农广校、涉农院校、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实训基地。培育机构多而杂,多数是单打独斗和被动承担培育任务,没有较高的培育热情,加之培育设备不足、教学条件有限,难以保证培育效果。此外,培育资金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管理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诸多管理部门,由于各管理部门职能不同,相互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有待加强。二是培育扶持政策不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了一种职业,目前国内虽然为其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但与新型职业农民相关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现代社会保障政策尚未明确。三是农民参与培育后的考核缺乏统一性,由各地自行组织考核评价,以致新型职业农民水平不一。同时针对考核结果没有设立奖惩机制,大多数农民处于被动参与培育的阶段,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不强,培育效果差。

4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4.1 激发农民参与培育的内在动力,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力度

4.1.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引导鼓励农民参与培育

为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农民需要提高自身受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理解培训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其参与培训的信心。为此相关部门应做好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工作,改善农村教育,并且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常住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中青年农民进行系统的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同时从思想层面引导农民参与培训,摆正其对从事农业的身份地位认识,多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收入水平,使农业成为体面行业,激发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在动力。

4.1.2 为传统农民建立先进典型示范,增强农民参与培育的意愿

为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可在各地先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通过系统培训使其透彻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其培育价值,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以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作为先进典型示范,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所带来的效果,促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可获得长期利益,进而增强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并主动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此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有助于先富带动共同脱贫致富,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量。

4.1.3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相关政策的宣传

为转变传统农民的生产观念,根据当地乡村振兴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政策的宣传工作不可或缺。一是拓宽宣传渠道,借助多媒体、网络电视、手机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途径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农民加深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及培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线上宣传的同时,结合线下宣传,举办乡村演讲活动和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宣传新型职业农民致富故事,从而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带动农民主动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的理念。三是各地农村干部要提升自我认知,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通过完善当地培育政策,给予农民参与培育的政策支持,促使农民积极配合培育工作的开展。

4.2 构建系统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培育的精细程度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构建系统化的培育体系。一是针对培育对象的不同,推行差异化培训,以农民的文化程度、经营规模、培育需求以及农业技术、服务和管理领域等不同类型为参照因素,细化分类培训,以确保培育效果。二是培育内容应与农民现实需求相挂钩,譬如在农作物种植方向,应重点向农民培训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专业知识,还要拓展培训内容,将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到的农业高新技术进行推广和培训,这也是农民想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向农民普及利用高科技材料建造大棚以确保棚内温度,运用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实时显示温湿度数据,指导农户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有利于增强培育实效。三是要创新培育方式,在“政府主导类”“校企配合类”和“市场运作类”培育模式的基础上,强化线上远程教育培训与线下针对性的指导培训相结合。譬如农闲时培训农民使用“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使其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学到最前沿的农业生产知识,也可通过网络直播、快手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农民传授农业知识和技能。农忙时采取田间培训和生产指导的培育方式,使农民在实际生产中掌握现代化种植机械的使用方法以及最新的田间管理技术,从而提升培育效果。此外,大多数农民没有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农民迫切需要关于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培训。为此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者可将当前流行的直播带货作为培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对于拓展农产品销路和提高农民收入大有裨益。

4.3 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并完善管理考核体系

为切实提升培育实效,推进培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资金支持力度,譬如聘请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讲师,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展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促使农民掌握系统化的农业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其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能力。同时要加大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细化各培育机构的考核指标,促使培育机构良性发展,使培育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

加强政府管理部门间的统筹协作和配合工作,共同找准农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管理。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其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待遇的工伤、失业等保险制度,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成为一种有体面、有尊严的职业。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考核制度,设立奖惩机制,针对考核优秀的农民授予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并给予金融、财政等有关方面的扶持,对考核不达标的农民给予警告或取消其参与培育的资格。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考核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

5 结束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需要立足时代,理性地审视培育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并以全面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不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进而培育出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