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探究

2022-05-28王林林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群众

□王林林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相关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党中央制定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农村地区的产业逐渐兴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风貌逐渐现代化。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农民群众由于认识水平有限而不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器械,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还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

1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只有推进这两方面的共同进步,才能更有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都将大大降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效性。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是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吸引大批劳动力回归农村,有利于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1.1 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就业机会少,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就业,农村地区留下的大多为老人和儿童,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同时,大部分老人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知识往往不能理解,他们依靠经验种植农作物,这并不利于农业长期的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回归农村。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农民群众开始经营大棚种植、人工养殖、木板产业等。如,河南省兰考县南丈镇仅司寨村、肖庄村两个村庄就有40 个蔬菜大棚,另外还有养鸡场、养鸭场、养羊场等,堌阳镇建立2 hm标准化厂房,为不少于1 000 个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像大棚种植、厂房需要很多劳动力,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也不高,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该地经济的发展。

1.2 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农村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还包括了人在内的全面现代化、农村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农民群众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良好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但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着一些陋习。一是赌博之风依然盛行,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聚众赌博的现象到处可见,不仅会引发家庭的矛盾,还可能带来一些社会治安的问题;二是天价要彩礼,在农村地区仅彩礼钱就要达到数十万以上,还不包括其他车、房、酒席所花费的钱等,远远超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群众家庭的负担;三是大操大办酒席,为了追求面子,部分家庭铺张浪费,不仅浪费粮食,而且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乡风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乡风文明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地区的乡风文明没有建设好,那么这个地区各方面的建设将大受影响。进入新时代,这些陋习的存在给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整治不良之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

1.3 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我国城市拥有就业机会多、科技先进、交通便捷等优势,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很大短板。长期以来,资源短缺的情况使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在电力供应、网络信号、农村非主干道建设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仍有很大提高空间,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网络安全等方面。

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据统计,河南省兰考县安排2 031.55 万元用于公共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电影事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红庙镇“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厕等工作显著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可见,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正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地区的建设在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融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发挥新时期农村在经济发展、粮食补给、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农业种植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打造美好新农村。

2.1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很大的短板。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缺少足够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有的地区还在使用老式的井水,饮水标准比城市低。此外,还存在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不稳定、非主干道路没有硬化路面、图书馆和文化休闲场所落后等情况,这是很多村庄的通病,与新时代所要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农村地区饮水安全、网络信号稳定、道路修建、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工作。应重点关注困难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关爱。应对农民群众不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平。

2.2 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整体风貌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逐渐改变,但仍有部分地区采用传统产业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农药、化肥不仅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我国农村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适宜发展养殖业,在给人们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该地环境的污染。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设施配套不齐全,废水排放未经处理,极大加重了环境压力。另外,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乱丢垃圾的现象到处可见,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于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比农村来说,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城市的环境治理也被置于很高的战略地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农村地区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2.3 城乡产业融合不充分

产业是经济的载体,城乡产业的发展应建立在相互促进、融合的基础之上。我国城乡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不平衡,不仅造成了城乡产业发展的不均衡,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农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为发展中心,第一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城市则以第二、第三产业为发展中心,是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地,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也呈发展趋势,而农村仍然以传统的农业发展为基础,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因此,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应融入城市现代化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嵌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城乡融合发展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稳定发展产业链条的有效保障。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路径

3.1 独特资源打造特色农村

城市拥有高科技设备、先进教育、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自然风光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农村的生活。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虽不如城市的齐全,但农村地区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却得不到开发,对农村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一大机遇。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应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避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乡村特色产业为载体,推动农业农村载体面貌的改造。许多农村地区处于偏僻的地方,但往往也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地区可以利用这个独特的优势发展旅游项目,不仅能促进该地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且对该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积极作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独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河南省兰考县闫楼乡茨蓬东村、茨蓬西村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机会并采取“一塘一景”的设计理念,将废旧的坑塘改造成美丽的景观,这不仅使得该地的环境得到了很好保护,还带动其他村纷纷效仿,使得周围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3.2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整体风貌,而且对人们的身体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劣将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首先,可以通过多种植树木稳固生态环境,树木不仅具有防风、固土、遮阴、降噪的作用,还可以美化环境;其次,不焚烧秸秆、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也是一个有效方法,但只能产生预防作用而起不到根本作用,应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河南省兰考县许河乡就是一个好的榜样,该地通过微信群、走访宣传、村广播、拉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让农民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截至目前,许河乡累计悬挂条幅30 余条,广播会20 余次;对该地的餐饮商铺、养殖场、木厂等有可能危害环境的各个地方进行排查,有危害环境的地方必须进行修改;此外还建立了监督小组对农民群众进行监督,通过定期评比每家每户周边的环境情况,评出第一名并给予其物质奖励的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许河乡的做法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参考模板。

当然,具体措施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开展相关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关于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意识不仅要在大人中间养成,而且要在学校进行宣传,从小就培养孩子保护环境意识,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从根本上不断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3.3 加强教育引导

无论在哪个时期,教育都是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教育可以增强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助于建立一个遵守法律的社会。因此,对于那些铺张浪费、聚众赌博等陋习,要加以正确引导,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陋习的弊端。党员干部可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等评议活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关于教育的宣传活动、开展关于教育的小课堂等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另外,党员干部也要注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熏陶。党员干部可以通过定期开会、拉横幅、广播宣传、建立微信公众号、组织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文化活动的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教育,以此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农民群众也可以通过此方式了解最近的政策、时事政治等。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对于乡风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坚定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心。

3.4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乡风习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据调查,兰考县南丈镇代李陈村大力发展兰考蜜瓜,双楼村发展蚯蚓养殖,王庄村谋划羊肚菌大棚50 座,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表示只有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不断转变不适宜的落伍理念,不断完善制度,既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也要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意愿,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民群众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要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维护者和受益者,让农民群众打心里理解并有所受益,只有这样,农民群众才能真正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好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

4 结束语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推进工作的突出位置,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庞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改变农民群众的一些落后观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只是口头说说,而是每一个人都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由于每一个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征,采取相应解决办法,并且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迎来农村的新面貌。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群众
耕牛和农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