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助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探讨
2022-05-28冀秀娟
□冀秀娟
(山西紫峰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制订过程中,村庄国土空间规划属于最基础的规划层级。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国土空间资源得到有效规划,使国土资源相关要素精准落地,在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发展特点,根据法定的技术标准进行规划编制。当前,农村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获得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体系改革,不断拓展农村居民的增收渠道,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助力。
1 主要表现
1.1 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国土空间资源的创收节点更多
乡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发展至今,相比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而言,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更加优质和自由,且生产资料集中于广大农民手中。
在此模式中,农民不再只是农业生产者的角色,而转变成生产者、销售者和经营者。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民的角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获取收益的渠道不再只是生产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商品的经营来拓宽收入。与此同时,国家从更大程度上放宽了对集体经济的管制,在此过程中更多扮演市场监管的角色。这就代表着农业集体经营的产业将获得更多自主决策的机会与权力,区域内的乡村经济发展可以根据具体的市场反馈来决定生产的门类和经营的规模,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实际需求,持续推动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另外,在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户参与到集体产业的建设中,具有一定生产权、经营权和决策权。
鉴于此,农民可获得更多层面的经济收益和分配权力。在此背景下,部分具有生产经营综合能力的农户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私营企业,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收益,同时能够创造很多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1.2 乡村产业结构组成日趋多元化,国土空间资源的产业链条更长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从农业生产单一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多元经济增长模式。在农村经济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不断促进农村经济获得多元化发展,全面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在此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从传统的第一产业逐步转变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势,而经济结构也从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转变成了多元化途径相结合的商品模式。在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基础之上,更大力度地发展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个人私营企业等多元化模式,进而构建更丰富的经济产业形态,共同组成了全新的产业结构矩阵,带动了多元化经营模式的产生,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多的经营选择,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增长点。
1.3 乡村产品市场结构日趋多元化,国土空间资源的发展空间更大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寻求更大的空间,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特点,不断转变其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在此背景下,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发生转变,通过市场撬动需求,从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变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经济结构也开始转变,发展多种产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在此过程中,除了输出特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外,还要依靠地方特色资源,不断挖掘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进而开发更多的市场领域。“农业产品”不仅能有效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将从精神层面满足更多社会群体的生活追求,为人们提供特色农产品、旅游观光、康养休闲等服务,实现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走进农村,实现多元化消费,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4 乡村资源整合方式日趋多元化,国土空间资源的发展动力更足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是最小的编制单元之一。需要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实际特点进行设计和编制,在特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下不断推动区域内的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提高国土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这也成就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独特发展优势。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区域内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优越的条件下,不同区域能够打造不同特点的经济模式,拓展经济发展的渠道。
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乡村经济资源的整合,能够对原有区域的发展优势进行深入挖掘,充分结合区域内的民俗特点和文化特色,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打造成具有独特特点的乡村品牌。与此同时,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下,经济发展融入现代技术,持续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拓宽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能够形成更好的品牌效应。通过电商平台的模式面向全世界进行推销,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乡村多元经济发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率,使国土空间资源的开发获得更大发展,持续推动区域内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农业经济的腾飞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2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条件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建议
2.1 以乡村经济资源为基础,落实“三条控制线”
在村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得擅自调整相应的边界和具体面积。为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农业产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详细的勘察,落实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空间问题和矛盾等要素,不可擅自修改。如需调整,需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形成专题性的报告,逐级向上级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得到批准后最终汇交至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手段,在县级“双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最大力度强化“三条控制线”的落地性,确保地方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为乡村多元经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国土空间资源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立足于区域内资源信息,结合相关资源的数据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积极围绕产业发展生态修复以及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和环境保护等关键任务,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落实统一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空间规划的有效性,提高可执行度。
2.2 以多元经济发展为统领,开展国土空间的规划和布局
在乡村经济多元发展的前提下,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应当立足于乡村地区所具备的生态条件、生态环境、区位优势以及各类自然资源,进一步明确在空间规划中所应实现的生态修复格局,进而持续加大广大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提高乡村地区生态景观的整体水平。
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充分结合特色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量,结合经济多元发展中所需要实现的基础服务设施要求,实现资源的协调与配置,进而强化对土地的复合性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需要采取多功能方式和保护性措施,持续推动农业生产空间得到更大发展,进而引领并推动乡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获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某些区域的乡村多元经济发展中,旅游文化产业是支柱型产业,应当将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资源开发研究纳入国土空间资源的规划,做到统筹、并行,使农业空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实现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的融合性发展。
2.3 以空间弹性发展为要求,留出合理的生态发展空间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条控制线”,对于各条底线的相关影响因素做到有效控制。针对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也需要作出严格的要求,包括对乡村经济生态空间的设置、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以及自然肌理的保护等,通过对一系列自然资源及要素的整合性发展,使其为区域内的多元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需要对空间作出相应的弹性设计,进而为农业发展产业布局预留出合适的成长空间。
例如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过程中,可依据“规模刚性、布局弹性”的基本原则,实现对城镇区域的开发,并将边界类划分出相应的区块,将其作为独立的空间和单元进行优化管理。同时,城镇发展用地普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面积的前提下,在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一定要整体把控设计,注重生活圈品质建设和城镇风貌设计,划分出合理的弹性建设空间,为后续城镇的建设以及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4 以公众参与发展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公众参与制度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与编制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全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全域空间的格局划分、镇区空间的布局和村庄建设指引等内容。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与乡镇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类主体和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构建完善的参与制度,使空间规划在从前期研究到草案拟定、从方案确认到成果展现的各个环节中能够与区域内的相关部门、村民、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等形成共识。
需要构建公众参与的制度,为相关人士和主体提供发言的机会,构建“开门做规划”的编制模式,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效性、有效性,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入区域内开展摸底调查,进而为空间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系统性的调查搜集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等各方面资源的实际情况。同时,需要结合相关部门的基础性资料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归纳与分析过程,再通过座谈会、勘察以及走访等方式,掌握在多元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主体对于空间布局的合理诉求,收集相关建议,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针对性。
2.5 以线上线下发展为矩阵,构建实现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在信息时代,全面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管理效率,积极融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迫在眉睫。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士的参与构建共建共享机制,使整个空间规划编制的工作能够实现协调管理的新模式。
在全新的发展阶段,规划的过程不只需要着眼于空间分布的单项工作,同时应当承担起区域内相关部门以及镇村之间的各项沟通协调工作,进而使区域内的空间规划能够更加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性的规划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规划相关信息的及时上传、公布,同时相关部门在制订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从平台上下载相关资料,高效解决在乡镇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整体效率。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资源规划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形成多元化监管机制,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能够更好开展。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够使国土空间的规划工作成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规划模式,持续推进空间规划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对国土空间监测评估工作的预警机制,结合空间规划的全过程提供辅助性决策,充分体现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跨界优势,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能力。通过搭载信息化手段,使该平台结合需求研判、数据融合、深度学习、决策支持、动态反馈等技术维度,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数据采集、规划编制、成果实施以及监测评估和预警预报等各项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匹配区域内多元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持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高效性。
3 结束语
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不断升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国土空间得到更大化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占有率,持续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落地提供了积极的条件,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