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传统菜市场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2022-05-28井道龙嵇正龙

山西农经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菜市场生鲜

□井道龙,嵇正龙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菜市场是销售、购买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素材的重要场所,与城乡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承载着传统的市井饮食文化和鲜活的社区生活气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菜市场在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方面作用显著,是政府保障“菜篮子工程”流动环节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老旧小区升级、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将成为“十四五”规划期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菜市场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城乡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传统菜市场的相关研究

菜市场是为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的买卖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经历了长期的时代变迁。追溯菜市场的发展历史,其雏形是东汉时期出现的“菜市”。

1949 年后,由政府主导成立的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以及国有化政策下用于存放和分发农副产品的“菜场”,构成我国农副产品市场体系的基础。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正式宣布取消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作为流通主体的国营商业公司和合作社逐渐被农贸市场所取代。进入21 世纪,农贸市场发展迅速,在各级政府主抓的“菜篮子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充分保障农副产品在零售环节的顺利流通,在维系民生和增加就业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随着部分民众对卫生、环境或者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传统菜市场外,生鲜超市和电商团购也成为人民购买农副产品的重要途径。

为顺应时代发展以及应对生鲜超市和电商团购的冲击,传统菜市场升级改造的可能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关于菜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改超”、管理与治理、建筑更新以及规划布局等。邢诚(2012)提出利用传统菜市场升级改造作为“催化剂”,引导和推进城市复兴。胡永杰和徐皓(2019)归纳了菜市场在功能空间、交通和摊位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余华君(2019)利用社区营造理论对重庆市大型社区菜市场的空间改造、产业规划和社区治理3 个方面进行研究,为菜市场升级改造指明了方向。王宇实(2017)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和人的行为3 个角度对成都传统菜市场进行研究,归纳出成都传统社区菜市场具有的一般性的空间特征。吴洁琳和陈宇琳(2017)以香港、台湾、新加坡3 地菜市场为案例,对其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和管理机制进行剖析,为我国大城乡菜市场的升级更新提供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丁新辉等(2021)总结了传统菜市场存在的问题,并从智慧菜市场的角度提出完善菜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措施。黄浏英等(2021)以温州新田园农贸市场、杭州骆家庄农贸市场、温州新南塘农贸市场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菜市场有机更新对未来社区邻里化的影响,提出了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发展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化”有机更新机制。应天煜等(2021)在探讨共生理论和菜市场治理耦合的基础上,分析共生治理的实现机理,从政策引领、数智赋能、互惠价值3 个方面对菜市场升级改造和科学治理提供建议。目前,关于传统菜市场在数字化应用的研究停留在治理改善、促进邻里关系等某一方面,而传统菜市场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仅在支付方面有较多体现。

2 传统菜市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1 传统菜市场面临的外部挑战

2.1.1 面对来自生活超市和电商社区团购的冲击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满足人们食品安全和购物环境等日益增长的潜在需求,我国将西方超市零售业态引入了国内,同时鼓励国内城市将有条件的农贸市场改造为超市,支持农副产品头部企业发挥带头作用,主动下沉市场开办农副产品超市,很快便形成了“农改超”的热潮。与传统菜市场相比,生鲜超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卫生安全、环境舒适、结算灵活、员工服务意识强、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追溯性等。生鲜超市也存在一些劣势,由于供应链环节增多,其蔬菜的新鲜度也会打一定的折扣,而价格却一般会高于传统菜市场。农副产品对保鲜的要求较高,供应链及冷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因此生鲜超市对冷链要求较高。

同时,菜市场面临电商社区团购的激烈竞争。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参与农产品的销售、流通之中。目前社区团购的生鲜电商平台有很多,如京东生鲜、美团生鲜、天猫生鲜等,大多利用巨额补贴来抢占客源,具有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交易、成本更低、购买更便捷、竞争更有优势的商业模式,对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有更大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传统菜市场背后缺乏资本的支持,没有资金补贴,其经营者大多为个体经营户,需要承担租金、损耗、存储、人工等各种成本,很难与电商社区团购相抗衡。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促进了互联网消费的爆发式增长,加速了数字化生活应用的普及,促进了电商行业线下的布局,在此背景下,生鲜电商火爆发展。然而电商社区团购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陷,比如网上图片与食品实物不符、无法满足消费者现场购买的体验感等。

整体来讲,居民购买农副产品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对传统菜市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降低,因此传统菜市场的消费群体流失较为明显,其中以年轻人流失最为严重,这就使得传统菜市场的生存面临着极大挑战。

2.1.2 卫生防疫任务艰巨

总的来说,在地质勘测过程出现难以权衡的问题时,要以环境保护为准绳,切不可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勘查单位在进行相关的铀矿地质勘测工作时,为了坚决落实绿色勘测的概念,除了要明确责任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人民的生活环境以外,还需要当地人民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即使面临生鲜超市和生鲜电商的双面竞争,传统菜市场依然是我国居民购买生鲜的主力渠道,具有人流量大、人员密集等特点。在防疫的大背景下,作为生鲜销售主渠道的传统菜市场需要及时对其存在的短板、漏洞及弱项进行补足。传统菜市场卫生防疫任务艰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2 传统菜市场自身硬件环境、经营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传统菜市场在硬件环境、经营理念等方面较落后,主要体现在购物环境维护、供应链体系建设、食品质量监控等方面。

2.2.1 购物环境维护方面

环境脏乱差是许多传统菜市场难以根治的“顽疾”。一些传统菜市场缺乏管理和规范,空间特色不鲜明,普遍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现象,使传统菜市场视觉体验效果较差。脏乱差成为人们对传统菜市场的固有印象。再加上我国居民存在喜食鲜活等饮食习惯,这使得我国部分传统农贸市场存在活禽、鱼虾现场宰杀的情况,加大了传统菜市场环境维护的难度。

2.2.2 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

第一,传统菜市场农副产品的货源主要来自当地的批发市场,而我国农业生产分布分散,批发市场中不同商户的货物来源分散,导致了传统菜市场摊贩的货源复杂,不容易建立统一标准。

第二,生鲜食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却极易腐烂变质,而且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我国农产品生产地域性较为明显,生鲜食品在到达居民餐桌前经历的时间较长,流通环节较多,保鲜和损耗就成为消费者和摊主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些都对菜市场整体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进入21 世纪后,我国逐渐物资丰裕,中高收入人群占比逐渐增多,其对生鲜产品购买环境、食品品类的要求和对生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不断提高。而大多数菜市场普遍受限于空间有限、品类不足、经营难度等原因,很难满足周边居民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2.2.3 食品质量监控方面

传统菜市场的主体大多是具有稳定摊位的个体商贩,各商贩自行进货,食品供应渠道分布广泛且复杂,仓储监管和溯源难度较大,对农药残留、病毒携带等卫生安全指标进行标准化检测相对困难,食材出现卫生、质量等安全问题难以追究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传统菜市场管理难度,难以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发地,传统菜市场应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控方面的投入和升级改造,确保食材卫生安全。

3 数字化赋能传统菜市场升级改造的应对之策

菜市场作为典型的城乡居民日常消费场所,是未来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国计民生的基础和社区活力的源泉。而数字化建设是未来社区的主要推动力,能够重构未来社区的生产方式、整体形态和生活方式。因此,作为未来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也要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红利,践行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理念。

第一,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传统菜市场运营管理的智慧化。传统菜市场运营管理智慧化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商品交易信息化、运营监管数据化、销售线上线下一体化、支付手段多样化的智能管控体系。

摊主可利用智能收银电子秤实时记录食材价格、销售数据等信息,提升实体菜市场线下交易的标准化,使得运营数据可靠、易追踪。同时,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传统菜市场可借鉴智慧零售的新思想,建立统一的在线交易平台,借鉴新零售、O2O、社区团购等理念,利用实体菜市场营销引流,融入社区服务思想,实现客户在线下单、结算、配送,为社区里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思想前卫的年轻人和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生活购物便利,更好地应对生活超市和电商社区团购的冲击。

管理方可以利用数字化系统强化管理成效,实时展示菜市场的空间布局、市场客流及分布、食材交易价格及记录等信息,随时掌握各摊位日常交易数据,利用追溯商品供应链条、预测菜品行情等功能,为平抑菜价、保障供应提供数据支撑,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及时掌握流通信息,切实提高管理效果。

第二,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完善传统菜市场供应链体系,推进智慧供应链的建设。智慧供应链是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中心,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的具有“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特征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可有效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平台与上游农户直接对接,同时加大仓储物流布局投入力度,减少中间不必要的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有效保障农副产品的新鲜度和损耗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智能生鲜配送柜在社区中的应用,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搭载智能技术,利用智能生鲜配送柜以及配送平台等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将供应直达小区,省去中间环节,使消费者不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食材。这样既能满足年轻人的“宅文化”、上班族快节奏等需求,又能在疫情爆发时,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有效避免群众聚集、身体接触,保证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搭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高监管效能。作为社区居民日常消费场所,传统菜市场的食品安全是摆在第一位的。菜市场管理方通过结合智慧供应链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副产品从生产源头至消费者终端的全流程监控,再整合视频监控、检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检测工具、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实时抓取经营商户电子秤交易、农副产品检测等数据,强化质量监控、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真正做到信息溯源可查、产品质量保证、信息公开共享,让数据透明化、监管更得力,有效达成市场管理效果。

第四,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传统菜市场的环境。在数字化升级改造后,传统菜市场可借助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设备等多种手段,实时检测菜市场的温度、湿度、环境等各种指标,及时掌握摊主及保洁人员标准化作业情况,彻底扭转传统菜市场脏乱差的状况,切实保障传统菜市场的卫生安全。

大力发展传统菜市场的数字化,构建智慧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完善供应链体系,搭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可以有效维护菜市场的购物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农副产品的质量监管。这样既有利于应对生活超市和电商社区团购的挑战,提升客户体验,又有利于应对重大公共疫情的防控,提高公共卫生安全。

4 结束语

在疫情防控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与老百姓“菜篮子”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传统菜市场承担着保障群众日常供给、平抑物价以及“菜篮子”主要流通渠道的作用,其数字化升级改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章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菜市场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实施主体不清、各利益相关者所扮演角色不明等问题,将是下一阶段重点研究的方向与攻克的难题。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菜市场生鲜
生鲜灯的奥秘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水产品价格
烦人的装修声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热闹的菜场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买菜记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