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道路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及改善策略*
——以拉萨市八廓街为例
2022-05-27朱汉青索朗白姆
朱汉青,魏 琴,索朗白姆
(西藏大学工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我国城市中的历史街区面临快速城镇化的压力,需应对拆旧建新及搬迁安置等挑战。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及活化工作,有助于提升街道活力,以及市民的“乡土记忆”。街道系统与公共商业空间的布置高度相关,作为邻里和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道路可以引导60%~70%的城市行人和车辆交通分布。因此,世界上现存的街道与当地人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息息相关。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源于“二战”后对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功能主义的反思,比尔·希列尔是其创始人之一,他将句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语言来描述建筑和城市空间模式,缩放和划分空间,分析其复杂的关系,并对经济、社会和人文活动关系的联合协调作出反应。这一研究问题反之又构成了空间句法最核心的理论研究方向。
基于此,本文采用空间句法分析道路网络结构特征和八廓街街道对商业及公共空间布局的影响,探究后者是否充分遵循空间自组织结构与规律,为历史文化街区中商业布局及公共空间的整治、交通流线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1 概况
八廓街是一条比孜廓稍大的转经路,其最早可能只是紧沿大昭寺寺院外墙自然建造。今天的八廓街原型来源于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街道长约800m,宽4~20m,其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和宗教上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商业街道。
2 研究方法
街区的空间结构不仅基于原有的形态,还与城市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法与Segment分析八廓街街道路网的空间形态,用数学中的点、线、面几何关系描述空间理解的关系,基于UCL Depthmap软件计算每条道路的句法参数值,选择的参数主要有选择值、深度值、全局整合度。
1)选择值(Choice Value)是指某条道路成为所有空间到其他空间的最短路径的概率。选择值越高,则该道路所在的中心被人流穿行的概率越高。
2)深度值(Depth Value)是指从某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拓扑深度值(相邻两个节点的深度为1)。总深度值(Total Depth Value)是指从某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拓扑深度值之和。道路总深度值越低,说明道路所在中心的可达性越好。
3)全局整合度(Global Integration Value)是衡量轴线在空间网络中的渗透性、集成性的变量。全局整合度值越高,则该道路所承载的人流、车流越多,该道路所在中心对其他空间的渗透性越强。
3 路网绘制与分析
3.1 研究区域
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林廓东路以西、江苏路以北、朵森格路以东、北京东路以南所构成的矩形区域,面积约0.7km2。研究对象是拉萨市八廓街。
3.2 路网绘制与分析
空间句法分析的前提是提取空间架构。
首先从CAD MAPPER网站中选取八廓街区域为底图,在CAD中将八廓街街道主要分为八廓北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东街4部分,依据“最长且最少”的原则绘制轴线图;其次以Depthmap软件为平台,建立新工作界面,Depthmap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设置参数,对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集成度等进行分析,生成不同线条粗度的轴线图(见图1)。分别计算图中矩形区域每条道路的空间句法变量值,探究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线条越粗则表示程度越高,反之则程度越低。
1)选择值 在八廓街中,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绕赛巷及东孜苏路4条道路相交的路口,即玛吉阿米餐厅附近,更容易作为常用路段,对人群的吸引力较高,有利于人群集散。
2)深度值 以八廓街为中心,吉日三巷、冲赛康路、大昭寺广场、吉堆巷及东孜苏路的便捷程度较高,说明这些道路的街道利用率较高,人流量大、商贸繁荣、交通便利。
3)全局整合度 八廓南街与八廓东街的全局整合度水平较高,与它们直接连接的道路如八廓西街、东孜苏路间可达性最好。
4 商业功能分布
八廓南街北侧主要为工艺品店,其他类型较少;南侧餐饮业大多集中于东孜苏路与尼桑辰波商场附近,服装店较多,呈散布状态。八廓西街东侧为大昭寺,西侧以工艺品店居多。大昭寺广场北侧主要为购物天堂,南侧商业类型混杂(见表1)。
表1 八廓街商业类型数量统计 户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可动性”及风貌管控条例,商业模式仍然以“配置型”为主,因为其大多是通过政府规划或增强功能配置而“创造”出来的。这种商业组构可能会陷入空间与未来衰退的两难境地,因此,需要由“配置型”向“嵌入式”转变。
而依据空间句法分析结果显示,八廓街商业模式只有尊重城市结构发展规律,商业才能保持良性发展,但这又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发展相悖。
5 街区空间分析
5.1 空间句法应用
5.1.1 空间句法的街道系统对人的行为交往差异性对比
根据空间句法对八廓街街道空间进行分析,道路大致呈现以下3个层级。
1)第一层级 为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及二者与东孜苏路交会处,是主要核心道路、节点空间,公共性较强,人员活动较多,有益于人员导入及强化空间认知感。
2)第二层次 为八廓西街八廓北街东段及东孜苏路,为次要道路,多为游客观光和生活区之间的过渡。
3)第三层次 如绕赛一巷、吉日一巷等,多为八廓街居民的生活区域,外来人员不易察觉,为私密性较强的内部活动区。
5.1.2 句法受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所改变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空间句法基于道路数据,而现实情况往往因多种要素而改变,以八廓西街、北街、东街、南街4条道路构成的环形路线为参照物。句法中八廓西街为第二层级道路空间,而实际上因此处设八廓街安检主入口,加之大昭寺朝拜人群及观光者的汇聚,导致此处成为人员密集之处。八廓东街与八廓南街,在句法中是第一层级,而实际上的确如此,但似乎是转经的必经路线及某些“网红”如玛吉阿米等造成了这一空间层级的强化,在八廓南街的节点如千年古树、转经场等处亦对人员集散造成了微妙影响(见图2)。
图2 八廓街剖面及通行度
5.2 街道公共空间现象
人群在行进过程中趋向于走在建筑下的阴影里,而休憩时则愿意坐在阳光下的座椅上。因此,在东西走向的街道中,应相应增设北面接受阳光直射区域的公共设施数量。
5.3 公共空间改善策略
5.3.1 商业空间分布因适当遵循空间结构的发展规律
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名义进行的商业规划通常来自政府,以协调和布局商业模式,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商业网店规划布局强调更多的“点”(商业中心)和“面”(商业区),忽略了“点-线-面”的整体规划思维,这导致某些“引人注目”的产业出现。规划应将“点”与“线”整合,以回应人流,并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面”。
5.3.2 微更新策略
基于历史文化街区政策、规划、气候等因素,八廓街绿地率近乎为零,绿化覆盖率也极低,增加绿视率是目前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在人的视野中,绿色占比达到25%时会较为舒适。在八廓街的街道空间中,现已有部分区域种植盆栽、藤蔓等,但分布区域较少,应增加其分布范围及覆盖率,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受限的历史街区景观绿化提供新的思路。
5.3.3 激活街道空间
根据空间句法分析,在人群漂移度较强区域增设公共艺术空间(如根敦群培纪念馆、凤眼等),以利于引导人流分散,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5.3.4 增设公共设施
在东西走向的街道中,增设北面阳光直射区域的公共设施数量,在道路系统不变的基础上加强人员集聚性,提高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6 结语
八廓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其不仅是重要的转经道和众多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宗教与世俗生活双重性质的过渡空间和拉萨的公共空间,以八廓街为主,是居民进行世俗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本文以拉萨市八廓街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对空间组构的解读,分析街区道路公共空间与商业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及东孜苏路三者交会处是基于空间句法分析所得轴线中心,以此为辐射中心,道路空间由此展开,但也有部分现实元素让城市街区发展的理想模式发生改变,结合空间自组织结构模式与传统要素是历史街区发展的规律。②全局整合度较为符合八廓街商业及空间分布状态,是该街区道路系统对公共空间及商业功能分布影响较大的元素,其他为连接度、控制度、选择度、深度值、集成度。八廓街商业模式的发展大体属于“配置型”,未来应适当向“嵌入型”转型。③八廓街街区欠缺公共设施及绿视率不高,未来应增设公共空间如艺术空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同时应加设盆栽等可操作性强的植物,以满足人们视线的景观舒适度需求。
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八廓街道路空间模式,可为街区的商业、艺术、公共空间的规划发展提供改善策略,最终实现历史街区道路系统与公共空间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