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街道景观提升研究
——以《沈阳市街道全要素总体设计》为例

2022-05-27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沈阳市景观街道

文/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陈 雪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傅玮芸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马方舟

0 引言

街道作为城市名片,既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又是与城市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场所。不同的街道可代表不同的城市风情与特色。简·雅各布斯曾提出:“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城市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构建城市特色肌理,串联城市标志性景观,体现城市特色风貌,展现城市历史积淀,是城市文化的橱窗。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拓宽城市道路的方法解决激增的城市交通问题。城市在迅速扩张更新时,其公共空间、交往场所的功能也逐渐消弭,城市街道变成单一“通道”,曾经城市街道文化内涵中的人性关怀、归属感和亲切感日渐淡薄。

城市是“人”的城市,居民是城市发展提升的内在动力。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我国城市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变阶段,城市街道建设将回归以人为本,塑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

1 沈阳市街道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居民对人性化、品质化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提升,而沈阳市现有城市街道体系难以满足城市内涵式发展需求。通过组织编制《沈阳市街道全要素总体设计》,针对沈阳市街道建设进行管控指引。

本次规划编制通过现场踏勘、部门走访及大数据分析多种方式相结合,聚焦沈阳市街道的实际问题,经全方位梳理、分析、总结,得出沈阳市街道空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路权划分不清晰

近年来城市道路宽度增加,行人通行却越发困难,因汽车数量爆发式增长,街道空间中机动车道所占比重较大,慢行空间只能“夹缝中求生存”。通过走访踏勘市内百余条街道,发现沈阳市街道在使用中路权划分不清晰,如人非、机非、人机混行,机动车大量侵占慢行空间,导致慢行空间不连续,步行及骑行人群面临“无路可走”的问题。

1.2 文化特色不突出

沈阳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72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遗产资源丰富。如今,城市中多数街道景观千篇一律,街道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割裂,缺乏一体化设计,未能有效展示城市千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与风貌,整体品质较差,特色缺失。

1.3 景观品质较差

现有街道空间绿化率偏低,大多数街道中仅设置行道树绿带,部分行道树绿带灌木层及地被层植物缺失,裸土状况严重,绿化层次单一,生态效果较差;大量绿化为封闭状态,未得到有效利用;部分街道绿化完全缺失。

沿街设施缺少统一规划管理,设施摆放杂乱,多杆林立、箱体混乱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路段街道家具缺失、破损、老旧,布置不合理,未能满足使用需求,景观视觉体验感较差。

1.4 空间活力缺失

多数街道空间平铺直叙,仅满足通行需求,街道未利用退线空间,空旷无趣,或仅作为停车场地,未全面考虑行人对街道空间的使用需求,为使用者预留的停驻、休憩、交往空间不足,且街道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之间缺少互动,导致街道空间活力较弱,景观形象较差,未能激发其公共空间属性。

2 街道分类体系

综合考虑街道沿街功能、活动、风貌等要素,结合原有道路类型,将沈阳市街道划分为交通型、综合型、商业型、景观型、生活型5种类型,并对各类型进行功能细分,得到16种街道类型,绘制沈阳市街道类型矩阵,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指引。

3 街道景观提升设计

城市街道是市民日常交往活动频繁的场所,街道设计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关注将街道作为生活交往场所时优化人的体验,突破既有建筑设计思维,突出街道的人文特征,有机整合路面划分、景观环境、沿街建筑等要素,整体塑造街道空间的景观环境。

3.1 明确路权划分,平衡多元需求

随着人们对人性化、品质化的生活方式需求日益增长,结合数据分析、现场调研与案例对标,发现沈阳市现有街道标准已难以满足新的建设要求。从城市长远的品质和竞争力提升考虑,街道设计必须回归“以人为本”。明确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路权等级,优先保障慢行空间需求,通过采取隔离措施,实现人非、机非、人机之间的适度分离,合理满足各类人群使用需求(见图1)。

图1 街道空间分类隔离示意

3.2 践行以人为本,保障慢行优先

打造慢行优先的街道网络是解决现阶段城市交通问题,创造人性化街道环境的重要途径。建立慢行优先街道网络应从以下方面出发:①保障慢行通道的连续顺畅;②保障慢行通行的安全舒适。

3.2.1 保障慢行通道连续顺畅

沈阳市街道空间存在慢行道路不连续、通行不顺畅等严重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确定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要求,并通过物理分隔、空间借用等措施保障其宽度(见表1)。

表1 街道慢行空间宽度要求

3.2.2 保障慢行通行安全有序

紧密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鼓励在居住区、学校周边等行人较多的区域引入共享街道理念,进行铺装一体化、立体彩色标线、路口抬高等交通稳静化设计,降低机动车车速,保障步行交通安全(见图2)。

图2 街道空间稳静化设计示意

过街通道是慢行交通流线与机动车交通流线的交点,应合理设计,如通过合理减小路口转弯半径,设置减速带、收窄路缘石路口、设置安全岛、缩短单次过街距离等设计手法,保障行人过街安全(见图3)。

图3 交叉路口优化示意

街道设计还需考虑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应加强街道的无障碍设计,如在人行道两端及有高差的路段设置无障碍坡道,并结合人行道设置连续、安全的盲道,盲道线位应规避树池、井盖、设备箱等障碍物,保障无障碍出行,打造包容友好、安全有序的人性化街道。

3.3 丰富街道景观,彰显文化特质

城市街道由不同地块的分隔产生,同时也是各区域之间物质、信息等交流的纽带,街道与地块密不可分,街道景观风貌特色应与其所在区域相协调,同一条路在经过不同功能的城市片区时,其断面应采取不同的设计。

3.3.1 提升街道界面可识别性

沈阳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舒朗辽阔,是有深度、有跨度、有厚度的国际化大都市。通过控制引导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材料等要素,塑造连续完整兼具特色的街道界面,提升街道的景观连续性及可识别性。

此外,城市街道景观应控制绿化植被、路面铺装、街道家具、公共艺术等要素,明晰街道景观风格特色,展现城市特色文化,提升沈阳市街道景观的可识别性与美学品味,使街道景观与片区风貌相契合,共同实现沈阳市街道景观中历史文化与都市景观、地域风情与气候特征的有机结合。

3.3.2 塑造步移景异的街道景观节点

街道景观应注重对街道的交叉口或沿街界面节点的景观提升,通过铺装、绿化的变化或引入艺术小品、文化雕塑等形式,塑造街道景观节点,打造节奏韵律与局部变化并存的魅力街道。

3.4 引入生态手段,打造绿色街道

3.4.1 提升街道绿量

绿化是街道设计的重点,也是生态设计最直观的体现,提高街道的生态效应则需合理增加绿量。

应保证行道树连续,实现树池连通,并结合道路类型及宽度,合理增加绿带,无法增设绿带的街道可采用立体绿化、门头摆花等方式,共同提升街道绿量。在保障通行空间的前提下,见缝插针地增加路侧绿化空间,并结合街角空间、退线空间,打造“口袋公园”。

3.4.2 引入生态化设计

街道绿化属于城市带状绿化空间,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造街道绿色生态环境,保障街区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可发挥降噪节能、减少径流、净化空气、减缓热岛的作用。在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概念,增加LID设施,提高街道的生态化水平及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

3.4.3 合理选择植物

结合植物的抗逆性指标、生态指标及季相特色,选用本土树种,利用乔灌草层次及色叶树、常绿树的搭配,打造与北方风貌契合的街道绿化景观。

3.5 引导公共活动,体现城市魅力

街道不仅具有通行功能,还具有公共空间的属性,人性化的街道设计应考虑如何让市民在街道中“停下来”,让街道成为充满活力的交往空间。鼓励街道合理利用退线空间,在保障慢行通畅的前提下,设置休息座椅等设施,呼吁生活型及商业型街道的临街商铺在退线空间内设置展示橱窗、户外展示和餐饮外摆,加强室内外空间交流,聚集人气。

引入公共艺术活动,利用临街退线空间和街角空间组织临时性公共活动,如街头文艺表演、艺术活动等,打造活力街道。

3.6 集约街道空间,满足设施覆盖

结合实际需求,增补街道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集约利用街道空间,统筹安排城市家具和市政设施,鼓励多杆合一、多箱并集、架空线入地等改造,尽量减少街道设施对慢行空间的侵占。对街道设施进行智能化提升,如结合多功能杆引入WIFI免费上网、电动车充电、公共广播、PM2.5检测、24h探头联网等功能。

4 控制引导

为有效提升街道景观,将抽象设计转变为理性指导,结合街道类型划分,总结设计手法,形成对各类街道要素的指导意见,建立沈阳市“街道设计工具箱”,涵盖“6类模块+37项要素”,进行弹性设计引导(见表2)。实现“从实践到原则”的思维转变,形成对街道设计从引导到实施的全过程管控,提高街道景观提升的设计效率,保障设计的合理性、灵活性及可实施性。

表2 街道空间设计指引要素

5 结语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经历了由“街道”到“道路”,再回归“街道”的演变,“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是政策倡导和使用需求的双重要求。长久以来,缺乏街道整体设计导致大量非理性街道出现,通过编制《沈阳市街道全要素总体设计》,规范街道景观建设基本要求,有效指引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实现城市建设由“增量”向“提质”的转变,提升街道活力,增加空间特色,让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属性回归。

猜你喜欢

沈阳市景观街道
景观别墅
沈阳市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热闹的街道
《景观平面图》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English idioms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