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旅规划研究
——以安吴堡开发建设为例

2022-05-27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朱晓松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红色规划

文/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朱晓松

0 引言

在乡村社会经济体系中,小城镇既是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中心,又是城镇商品的交易流通枢纽,在乡村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城镇发展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富有独特魅力的特色小镇不断兴起,乡村原本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实现重生。科学地对小城镇进行规划与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小城镇功能的综合性,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但当前土地规划不合理、建设方案不结合乡镇实际情况、产业缺乏特色及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小城镇发展。因此,科学的规划方针、健全的配套设施、独树一帜的特色产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建设人才是决定小城镇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满足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实现城乡经济飞速发展。

1 安吴堡开发建设优、劣势分析

区域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当地提供可用于发展建设的相关资源,只有充分利用区域人文及自然资源优势,才能真正体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价值,否则便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无法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作为重要人文资源之一,为乡村振兴之路开辟了全新思路。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

安吴堡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东邻高陵,西隔福银高速,南接咸阳区,临近兴平市,三面皆为市区。安吴堡当前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当地南侧的东药路,道路结构东西贯穿安吴镇,为安吴镇周边村落主要交通要道。优越的地理区位可保证安吴堡享受周边发达城市的辐射红利,有利于开展建设工作。

1.1.2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唐代初期,吴氏先祖因做官,由江苏迁到安吴堡(今安吴村)。清朝初期,吴家走向兴盛,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家,又称五大院,以东院最为兴旺。清朝中叶,吴家在安吴村修建规模巨大的堡寨,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吴家私宅,分为东、西、南、北四大院。外城除吴家宗亲居住的四大院外,还设近祥宫、商铺、市集、戏台、菜圃、花园、林场、马厩以及外姓人居住的西巷子。清朝末期,重振家业的周莹充分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精神,以寡居之身慷慨解囊、共纾国难,被赐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后来更是被慈禧认为义女,诰赠“一品护国夫人”,自此以后,秦商代表“安吴寡妇”声名远播。

周莹的爱国义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其养子吴怀先在国难之际不仅捐献家产资助革命,还将吴家东院捐献给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时期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地,也就是安吴青年训练班的主要办公及教学地点。

吴家讲究耕读传家,培养出像国学大师吴宓这样的学术巨擘。他创建了比较文学之科,并是“红学”研究专家、著名诗人与教育家,为近现代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1.3 优质的人文文化资源

泾阳县曾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文化热土,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作为红军总部与八路军的改编地,甚至中共陕西省委也设于此处。1937-1940年,安吴青训班共举办6期,培养大批青年干部,毕业学员约13000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班”。因此,安吴堡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具备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的先决条件。

1.1.4 丰富的特色物产资源

泾阳县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是传统关中农业大县,物产丰富且独具一格,“关中白菜心”“丝路新起点”更是其为人熟知的标签,结合当地独特的“四色产业”,即茯茶(黑)、奶畜(白)、酿酒葡萄(红)、蔬菜(绿),形成特色鲜明、基础雄厚的产业格局,使“一切产业旅游化,一切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建设理念得到充分保障。安吴堡附近、泾阳县北端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安吴堡附近、泾阳县北端旅游资源

1.2 劣势分析

安吴堡整体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处于泾阳县北端,北邻的嵯峨山对其交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且安吴堡内部旅游交通流线较为杂乱,缺乏系统的交通流线梳理。安吴堡主要规划定位为红色文化、秦商文化休闲目的地,但目前其对应业态特色并不突出,缺乏情境氛围渲染,景观表现过于生活化,游览氛围不足,且运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游览氛围塑造及便利性打造是安吴堡振兴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 安吴堡规划概念及建设方案

2.1 规划概念

安吴堡整体规划概念为:追寻红色记忆的青训红色路,同时将“红色经典旗帜”“吴氏家族春秋”“秦商精神家园”“关中文化精华”四大精神文化内核相互串联,呈现出4段空间层次。

主要规划构思为“一心、一轴、一环”“两纵、三横、四街巷”“五片区”。一心为安吴青训红色文化内核;一轴为青训班的红色大道轴线;一环是指将景观资源、场地串联成浏览环线;两纵为红色大道红色主轴线、吴氏陵园绿色次纵线;三横为堡前横街、堡中横街、堡后横街;四街巷为红色青训街巷、那年直市街巷、祠堂小吃街巷、关中印象街巷;五片区为田园牧歌片区、四大商业片区、康养住宅片区、特色安置片区、堡北休闲主题公园片区。主要文化调性定位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安吴堡文化调性定位分析

2.2 建设方案

2.2.1 商业形态结构分析

当前现状空间特征决定了区域内商业分布呈“哑铃形”商业形态结构。由于安吴堡建设区域南北方向呈狭长形态,主要文化旅游资源位于最北部,为防止商业与景点热点资源空间脱节,须加强二者联系。故沿东药路商业价值较高的地段布置商业部分主要体量,沿北端景观热点资源布置一部分商业主体量,其间利用极少商业街形态连通,使基地南北商业分布、人流吸引力达到整体平衡,提升整个场地南北人流活力,即“哑铃形”结构。

2.2.2 景区业态分析

确定四大景观分区主题,具体业态功能定位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安吴堡主要规划分区及业态功能定位

2.2.3 旅游资源串联及交通流线分析

1)旅游资源串联

安吴堡的核心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包括安吴青训班、迎祥宫、吴氏陵园3个景观区域,景区呈向区域北部发展的动势。根据当前景区分布分析,最优的游览动线为向北端推进,但存在往返路径重复的问题。根据分析比较得出,“青训班→迎祥宫→吴家大院→吴氏陵园”为最合理的游览动线,该动线顺势向北进发,盘活整个北部区域,合理地将三大景点进行串联且不会产生无效路径,自身动线形成闭环贯通南北,大大提升游览效率。

2)交通流线分析

安吴堡整体处于东药路的北部,步行到达各个功能区域存在一定距离,同时红色大道轴线需保证一定的庄严性,商业步行流线应打造为高品质商业空间,故对该区域进行人车分流规划:①车行动线 主要以东药路为建设基础,与区域内新建住宅形成机动车闭环流线,避开安吴堡主题区域;②人行动线 主要基于红色大道轴线、人文景点资源的游览顺序,以最短、最简洁、最有效的动线串联场地南北,且形成自身游览环线,避开住宅片区外围机动车道作为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安吴堡规划现状,科学高效地实现人车分流设计。

综合以上规划理念及设计定位,将安吴堡打造成为板块主题明确、业态发展平衡、规划动静分离的建设布局,在满足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可为城镇内客群提供休闲娱乐体验。总体功能上可同时满足吃住、游玩、购物、娱乐、学习等需求,将秦商关中特色业态充分彰显,并兼顾秦商四方商路的多元业态,最终将安吴堡打造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特色文旅地带。

3 结语

安吴堡一定程度上是西北革命老区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案例。在当前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乡村体验的大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安吴堡的独特魅力,打造具有“红色旅游、名人故居、绿色产业”的文化品牌,加快安吴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和谐统筹发展,真正造福百姓。

猜你喜欢

小城镇红色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追忆红色浪漫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