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

2022-05-27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利平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阶段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利平 李 悦

1 研究背景

1.1 城镇化内涵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城镇化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在内的复合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聚集,城镇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逐渐消失。综上所述,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

1.2 新型城镇化内涵

相较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更多元化,着眼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文化缺失问题,旨在促进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用集约、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方式,是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城镇化[1]。

1.3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研究历程

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新型城镇化为检索词,研究时间为1999—2020年,共检索文献28805篇(见图1)。根据图1中折线变化情况,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可将新型城镇化研究分成以下3个阶段:①1999—2013年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②2013—2016年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③2016—2020年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再认识阶段。

图1 1999—2020年中国知网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1)起步和探索阶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新型城镇化为检索词,研究时间为1999—2013年,共检索文献5377篇。在此期间,新型城镇化主要研究单个项目,研究范围较宽泛,内容重点倾向对概念的解读和探索,以及对于如何将新型城镇化应用到某个具体行业或领域,如金融、房地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等。此阶段还停留在粗放式城镇化发展,而此前单一粗放发展带来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等城镇化问题,促使该阶段的研究主题围绕以人为本、三化协调发展方面。

2)繁荣发展阶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新型城镇化为检索词,研究时间为2013—2016年,共检索文献19011篇。在此期间,研究重点为某个具体的专业领域,如金融经济、社会学、智能化、大数据等,对发展路径的研究转向生态和资源环境的发展研究,同时,该阶段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相较上一阶段,不仅注重对其概念内涵的解读,还加深对方法体系的探索,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广泛应用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此阶段虽已颁布相关新型城镇化政策,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此前阶段中存在大量问题,使得城镇化转型存在滞后性,反过来也致使上一阶段的问题仍停留在此阶段。同时该阶段注重探寻多阶段杂糅问题的解决方法,明确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

3)再认识阶段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新型城镇化为检索词,研究时间为2016—2020年,共检索文献12586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发展也面临障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道路走新型城镇化,这要求我国新型城镇化需应对当前的国情。在此阶段,新型城镇化研究更偏向以人为核心,提出各种新的发展思路,如乡村振兴、特色小镇、产城融合等,对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把握也更精准。在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凸显,学科交叉研究法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研究的主流,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

经对上述3个研究阶段分析得出,我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点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

2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存主要问题

2.1 “半城镇化”现象持续

目前,我国城镇化仍存在人口市民化程度低、城乡发展失衡、资源环境污染浪费严重等问题,即“半城镇化”现象。

截至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60%,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二者相差16.22%。其中大部分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虽在城镇居住,但远未达到现代都市的生活标准,根本原因是传统城镇化发展陷入片面追求GDP粗放式增长的误区,而忽略城镇居民的实际感受。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对公共服务事业投入偏低等方面,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使其陷入恶性循环。

2.2 资源环境问题加剧

未解决粗放式增长带来的恶性循环问题,导致本地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面临严峻挑战。城镇化进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受损不仅阻碍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对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①资源承载问题 不仅面临世界性资源、能源短缺和严格的限排政策导致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的难题,且因粗放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带来资源过度消耗,造成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陷入资源消耗的“马太效应”怪圈;②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粗放式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同时伴随大量人口涌入,加剧生态恶化。综上所述,需加快城镇化发展,追求以“质”的增长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2.3 文化发展隐忧显现

城镇文化如同大熔炉,其内部文化复杂多元。各群体在追求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同时,被以效率为核心的理念激发出各种欲望,从而出现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心态,使城镇文化生态系统遭受打击[2],导致城镇失去其原有特色。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土地不断沦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民不断涌入城镇,城镇的多元文化逐渐受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认同,而乡村文化不断被城镇这个大熔炉所吞噬。城镇所承载的多元文化包含乡村文化,故城镇化不能否定或歧视乡村文化,反而更应尊重和传承随着进城务工人员一起融入城镇的优秀乡村文化。

3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仍是大趋势,研究表明未来5~10年城镇化率仍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目前,在我国城镇化面临新环境的情况下,需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把握发展风向,同时汲取经验,共同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城镇化发展应始终明确其主体是人,而这些人包括异地迁移和本土居民,故满足城镇中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其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获得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1)对于异地迁移的人而言,城镇应进行全面综合的规划安排。一方面要推进公民权利的均等化、保障农民工享有平等权益;另一方面需营造舒适便利的就业环境和绿色活力的社会生活空间,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异地迁移的人群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应合理布局城镇各类功能空间,实现各种空间功能网格式嵌入,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3]。同时更新改造城镇中的存量空间,尽可能充分利用城镇内部各种资源。

真正的以人为本是给予城镇中的居民更多可选择权:①居住层面,提供各种社区环境,设置多种套型、房价满足不同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尽可能提高城镇的运行效率;②政策制定层面,城镇规划在制定、修编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听取各方群体的声音,鼓励并提供更多公众参与的机会和平台,引导相关利益群体参与讨论;③交通层面,提供不同的出行方式,设计适宜步行的城镇绿道或不同速度、方式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倡导公共交通出行等政策引导城镇居民绿色健康出行。

新型城镇化使人有更多机会实现个人追求,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发展的权利,进而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3.2 发展多元文化,增强城镇文化自信

城镇作为多元文化的集中地,生活在其中的各主体人群都应加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认同感。文化铸就城市灵魂,实现新型城镇化应关注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功能需把握多元价值的取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原有城市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3]。一方面要挖掘城市中的文化资源,对城市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延续城市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在进行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注重传承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结合当地原生的自然文化元素,推进城镇的地方特色发展。

对于乡村文化而言,丰富且优质的文化资源依托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辅以合理的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被保护和传承,故发扬乡村文化需注重乡村文化产业的培育及有效的制度设计:①因地域性差异而产生的文化特色可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故保护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将其深入挖掘并投入市场是对其最好的传承;②将政府自上而下的意志与公众自下而上的民愿相结合,充分协调文化与产业,最终形成自然、文化、人、经济和政策的良性循环。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不同主体文化空间发展既要注重乡村文明,又要同步发展城镇文明,这是新时代新型城镇中真正的文化诉求。

3.3 加快绿色城镇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新时代新型城镇的不断深入和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1)对于资源的利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依托现代新技术强制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投入、研发和生产,同时提高其在外送、储备、现货交易、调配等环节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需尽可能利用绿色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并发展低碳经济改善当前资源短缺的现状,促使我国资源能源消费终端倾向可再生能源[4]。

2)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改善应兼顾经济发展,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智慧城镇化综合统筹三生关系,发展人、产、城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同时强化公开透明、产权清晰,奖惩分明、完整有效的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环保部门垂直管理的督政体系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和效率。

3)通过植入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改善生态资源承载力和自然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发展战略。激发公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营造高品质绿色人文新城镇。

4 结语

通过解读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内涵,梳理新时代新型城镇化3个研究历程可知,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问题集中于“半城镇化”现象持续、资源环境问题加剧、文化发展隐忧显现3个方面。故研究基于问题导向,提出坚持以人文本,发展多元文化,增强城镇文化自信,加快绿色城镇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解决上述问题。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阶段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要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