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方案
2022-05-27郝双萍
郝双萍
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表现及自身情况不显著且伴有较多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该疾病的起病概率和死亡概率相对较高。心力衰竭通常由于患者自身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以致造成液体潴留。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为其确定合适的容量管理方案,从而降低患者的液体潴留,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临床治疗,重点从出入量管理、利尿、药物治疗及血液超滤几部分开展。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 R5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4--01
1 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管理
1.1 容量超负荷评估与诊断
临床中,通常采用综合评估来确定诊断容量的负荷情况,如果患者短期内体重没有上升,并且尿液没有减少,同时水肿与脑钠肽上升,则应当依据原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开展,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意味着此时状况已经较为危急,同时存在较多的液体潴留[1]。所以,在患者住院时期,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做好日常监控,动态观测患者体重、尿量、血压等情况,并做好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脉搏的检查,保证其对于出入量的指导管理,指标意义具体为:(1)依据体重的改变对于摄入和输出量进行调整:若患者体重在72小时内上涨超过2kg,应当提升产量,同时控制摄入量;(2)观测1日内患者尿量情况: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短时间内是否存在尿量减少的情况,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尿量应在每天2000mL,维持情况应为每天3000-5000mL;(3)患者血压情况:患者的血压是患者容量情况的具体反映,可进一步判断患者自身容量是否足够,有无存在过量应用利尿剂情况,以及患者皮肤是否出现干燥,有没有口腔干燥的情况出现。在患者血压上升时,控制输出量,并提升输入量,如果血压减少则说明患者容量过载。据《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可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最好稳定在130mmHg之下;(4)患者水肿情况:借由患者水中情况,医护人员可进一步判断患者容量是否存在超负荷的情况及程度[2]。
1.2 控制液体摄入
为了更好的避免患者容量负荷过高,需要对患者液体的摄入情况进行控制,而液体本身的出入情况是保持体重,减轻患者水肿状况的基本所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尽可能减少或不使用氯化钠溶液,避免水钠潴留,以至于使心力衰竭状况进一步严重。依据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际情况,以及对于患者出入情况、体重、血压等指标的监控结果,并进行输液可知:(1)存在体液潴留的患者应当对自身的饮水情况与补液状况进行限制,减少钠的摄入,每天不得超过2g;(2)对于患者中存在有严重肺水肿的,应当使其出入量保证负平衡,维持在每天1000-2000mL,甚至维持在3000-5000mL,在3-5天之后,如果脑钠肽和液体潴留情况出现明显转好就应当减少水负平衡,从而让它能逐渐发展到出入保证持平状态,并且每天钠的摄入量应低于2g;(3)对于没有明显的低血容患者,液体摄入量保证每天不超过1500mL,最多也不能超过2000mL;(4)当患者血钠<130mmol/L时,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不能超过2000mL;(5)对于存在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每日液体摄入情况应当少于1500-2000mL,对于情况处在轻中度的心力衰竭应做好限制液体的工作;(6)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对于Ⅲ~Ⅳ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保证每日钠的摄入量低于3g,应用利尿剂可对限制条件适当降低。在实际治疗中,应当依据患者实际出入情况及体重改变情况等综合判断,设置针对性的治疗计划[3]。
1.3 利尿剂
利尿剂有助于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水钠潴留,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发生液体潴留或症状发作时,可应用利尿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体液迅速改变的代偿及适应能力较低,所以当患者利尿剂应用较多时,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初始剂量应当适当降低,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2 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有助于减少患者心脏负荷,但年纪较大的患者在应用时多伴有低血压情况,因此初始应用剂量应保证相对较低,之后逐渐增加剂量,并依据患者血压状况做出改变。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泵入起始剂量为5~10μg/min,最高为200μg/min;硝普钠静脉泵入起始剂量为0.3μg/min,最高为10μg/min。
重组人脑利钠肽(萘西立肽)有助于迅速使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发生转好,其临床应用效果高于硝酸酯类药物。同时,该药物对于患者血压及心率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低,并且不会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状况的发生。
当患者收缩压≥100mmHg,同时上述利尿剂应用情况不理想时,应当开展人脑利钠肽重组。萘西立肽的应用疗程为72小时,初始剂量应为静脉缓慢推注1.5~2μg/kg,之后应用0.01μg/min静脉滴注,又或是直接进行静脉滴注。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医护人员开展临床治疗时,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重点在于做好对患者的容量管理工作,做好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并建立较为有效的评估流程,同时对多种容量负荷的机制进行了解和掌握,并能采用多种方式保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平衡[4]。因此,为了可以更好、更快地达成这一研究目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相关专业认识,加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工作,并做好相关预后工作,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新书在京发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06):27.
[2]沈莹,刘文娟,朱艳梅,张学萍,姜明慧,郝敬荣.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1):75-78.
[3]杨杰孚,李莹莹.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看容量管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0):10-14.
[4]侯兴志,李江泉,刘琴,刘颖娟,银芳,张玖文,王欣.重症超声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21,42(05):1088-1090.